今年还没过去三分之一,疫情的散发还在继续,而万达轻资产却已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丰收。

或许有人要问:此话从何说起?我们来看,4月初,万达与鑫苑集团展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鑫苑集团表示未来旗下多个商业项目将转交给万达经营托管。与此同时,胡葆森也与王健林牵手,建业集团将把全部商业项目运营权交给万达集团。

两大重磅合作的热度还没消散,月中万达又以轻资产的方式,接连拿下北京SOLANA蓝色港湾项目(下称“蓝港”)和北京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下称“卓展”)的整体经营管理权。东取蓝港,西揽卓展,这一东一西连下两城,万达轻资产实力可见一斑,也难怪连商业地产研究专家都表示:如果不是万达轻资产战略,现在想在北京核心城区做大体量的商业中心是根本不可能的。

万达重资产和轻资产(万达轻资产发力北京)(1)

王健林的高瞻远瞩和宏大布局

万达轻资产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彼时,王健林就已看到商业地产的未来发展路径,并为万达规划了轻资产战略,开始集团的轻资产发展之路。

万达的“轻资产”战略,指的是万达不出万达广场的资金,只输出品牌,负责设计、建设、招商与运营,并按比例分得收益。在此战略指引下,2018年,王健林公开表示将在1到2年内消化房地产业务,也就是说万达商业将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而是转型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

当然,王健林说到做到。2020 年底,万达已然成为中国唯一向独立第三方大规模输出管理的商业运营公司。2021年2月,万达轻资产战略进一步升级,集团不再投资持有万达广场物业,势将“轻资产”战略全面落实。于是在接下来的3月份,珠海万达商管应运而生。

万达重资产和轻资产(万达轻资产发力北京)(2)

房地产下行时代,破局关键或在“轻资产”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地产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整个产业的下行趋势明显。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困局中寻求转型和新生的出口,提升低效资产的收益与价值,是整个商业地产都面临的重点难题、时代命题。

在此背景下,主动进行轻资产战略升级的万达显然掌握了主动权,拥有了更多可能性。从数据来看,2019年到2021年6月30日,万达商管签约项目数量(在管 储备)一路走高,分别为435个、511个、542个,其中在管380个商业广场,在管建筑面积达5420万平方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运营服务提供商。同时还有162个储备项目,其中包括133个独立第三方项目,占比高达82.1%。

合作项目数量增多的同时,万达轻资产的合作项目质量也同步提升。就拿最新签约的蓝色港湾和五棵松卓展中心来说,蓝港是与北京SKP、三里屯太古里和北京华贸中心并称的“朝阳商圈四美”,卓展更是京西娱乐、休闲的网红集中地。两者在北京商业购物中心中的排位,都可称得上是数一数二。

反过头来看,蓝港和卓展等商业项目选择与万达牵手,也在另一层面表明万达轻资产模式已获得包括上市公司、物业业主、金融机构和资管公司在内的多类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

万达重资产和轻资产(万达轻资产发力北京)(3)

目前,万达广场轻资产核心项目已实现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的全面布局。

在北京,蓝港和卓展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在上海,万达接管后全新开业的崇明万达广场,已经成为打破多项华东新开业购物中心纪录的“王者”;在广州,历经12个月改造的海珠万达广场,已成为海珠商业新地标;在深圳,龙岗万达广场已从原先冷冷清清的华南城家居四号馆,摇身变成了人流如织的特区消费新地标。

接下来,5月1日,蓝色港湾管理权将全面移交给万达,为期20年;五棵松卓展中心则将更名为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未来将落位第四代万达广场全国旗舰产品。届时,万达轻资产又将为大众带来怎样的商业神话,就让我们一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