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追星的一般也只是普通人,追逐的对象是那些唱歌跳舞或者演戏的明星。可你绝对想不到,大师也会追星。这里的大师没有丝毫歧义,人家是真正的大师,他叫徐悲鸿,徐悲鸿追逐的“偶像”是任伯年。
徐悲鸿画像
任伯年是清末“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除了精通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绘画,其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速写、设色等技法。任伯年的绘画风格,对徐悲鸿以后的艺术之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任伯年照片
相传任伯年和徐悲鸿的第一次神交是因为一幅画,那一年徐悲鸿大概十几岁,和父亲进城学书画,不经意看到了任伯年画的《钟馗图》。可能正是因为这不经意的一瞥,徐悲鸿“迷恋”上了任伯年。徐悲鸿后来也成了一位“中西合璧”的画家,其绘画风格虽不失传统,却也融入了西方的绘画技法。徐悲鸿提倡的“学国画必须先学素描”,甚至成了影响中国绘画几十年的教育模式。
任伯年 钟馗图
徐悲鸿一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见过任伯年,因为徐悲鸿不到一岁的时候任伯年已经离世了,但这并不妨碍徐悲鸿对于偶像的迷恋。徐悲鸿的一生很大程度上几乎复制了任伯年,为了追寻偶像的脚步,徐悲鸿做了这些事情。
徐悲鸿 狮子
1、来到偶像生活过的城市
任伯年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海上画派又被称为“海派”或“沪派”,沪是上海的意思,海上画派指的是19世纪中叶活跃在上海地区的画家。任伯年从28岁来到上海以后,长期在这里以卖画为生,并在这里成名。而徐悲鸿也在17岁来到了上海,20岁进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
任伯年 春园双鸽图
2、为偶像作画
徐悲鸿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与偶像会面,虽然留有照片,但对于一个画家来讲这些是不够的。徐悲鸿在掌握了西方绘画技巧后,亲手用自己的画笔为任伯年画像,体现了一个小粉丝的深深“爱慕之意”。
徐悲鸿 任伯年肖像
3、学习西方绘画
任伯年是到上海才接触到了西方绘画,而徐悲鸿则有幸到了法国留学。经过4年的留学经历,徐悲鸿的西画水准已经不输同时代的西方艺术家,并为以后中西绘画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虽然徐悲鸿学习西方绘画是其个人行为,但不可否认受到了任伯年的影响。徐悲鸿走了一条同任伯年“相似”的道路,徐悲鸿也以“任伯年的后身”自居。
徐悲鸿 油画《傒我后》
4、收藏偶像的作品并为偶像做宣传
就像今天的歌迷喜欢收藏偶像的光碟,徐悲鸿热衷收藏的是任伯年的画。徐悲鸿虽然也是绘画大师,但由于生活拮据,根本买不起任伯年的画,只能用自己的作品来换。早期的时候,徐悲鸿几张画才能换任伯年的一张作品,后来随着名气的提升可以一张换一张。徐悲鸿和任伯年都是画家,这种换画“局面”的改变,也向人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励志故事。
任伯年 红叶翠鸣图
徐悲鸿除了收藏偶像任伯年的作品,还随时随地为偶像打call。徐悲鸿为任伯年编了年谱,修成了《任伯年评传》,除此以外还不止一次赞美偶像,公开宣称:“我以为中国自有画以来,若伯年者不能过二十人,因彼于人物、山水、花鸟皆第一等!”如此的“爱慕”,如此的赞扬,这是一个小粉丝对偶像的特殊情感。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的偶像情怀不是盲目追星,而是学习偶像的优点,追寻心中的美好,所以徐悲鸿自己也成了偶像,成了中国美术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风云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