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名作《月夜》,是他在安史之乱中困居长安时,思念家中妻子所作。

全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最独特的是“从对面着笔”的写法,不直言思念妻子,却描写了妻子想念他的种种场景。

其中颔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说的是杜甫的妻子在月下驻足太久,雾深露重,带着香气的头发和如玉般洁白的手臂,都被雾气打湿,染了寒凉。

这句诗杜甫采用了宫体诗的写法,从视觉(玉)、嗅觉(香)、触觉(寒)上生动再现了妻子的静态形体。

杜甫是最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沉郁如老杜为何也会用宫体诗的笔法?

如果宫体诗真如后人认为的那样淫秽堕落,我们伟大的诗圣怎么会用它来描写自己的妻子?

也许是时候开始反思,对待宫体诗,我们是否用“道德纲常”代替了“诗潮流变”?

是否用“政治判断”代替了“文学批评”?

杜甫的豪放主义(杜甫为何使用宫体诗的写法)(1)

宫体诗产生于我国南朝齐梁,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简文帝萧纲提倡的,由其文学集团附和,在宫廷中制作兴起,在文人中大为风行的一种诗歌文体。

“宫”指“东宫”,“体”指文体或风格,“宫体诗”说的就是从东宫流出的新诗风

这种诗风聚焦在女性题材上,以女性作为书写的主题,辞藻华美,风格绮艳,有感官触发带来的动人之情。

自诞生之日起,宫体诗就饱受争议,被定义为题材轻艳、风格雕琢,属于“淫靡之音”、“色情文学”,甚至被视为亡国之音。

但是到了今天,学者们对宫体诗的评价开始由一边倒的批判走向辩证,以更加公正的视角看待这种“新变诗体”。

正如哈佛大学学者、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妻子田晓菲教授所说:

“宫体诗不像人们一般所想象的那样是太子东宫充满自我陶醉与沉溺的‘恶之华’,而是一个精力充沛旺盛、积极欢迎‘新变’的文化世界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杜甫的豪放主义(杜甫为何使用宫体诗的写法)(2)

走进宫体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宫体诗的出现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准备,是从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中产生的。

在梁代宫体诗人看来,自己的诗歌创作与前人没有区别。

因此,要把宫体诗放到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去理解,放到文学本身的脉络中去还原。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天下分裂不断,宫廷政变频繁,但梁武帝萧衍在位47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前十长的皇帝。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在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梁朝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有所谓“六朝金粉”的景象。

梁武帝自身具有高超的文学和学术造诣,此外还通晓音律、棋艺、卜筮、骑射等技艺。

他推行以文化治天下,极力奖掖文士,梁代文教大兴。

从建安到齐梁,长期的动使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走向崩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不断变化。

南朝士人深受魏晋名士风度影响,推崇“不经世务”的名士风流,对文学乃至书法、绘画、音乐等种种“游艺”,都不懈与道德挂钩,反对“时用”。

文学审美意识被发现,文学脱离了政治与道德的功用,开始“为文学而文学”。

文人沉浸于文字的乐趣,在“文学之用”外,找到了一种新的描写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六朝士人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除了诗文外,书法、绘画、射艺、音乐、棋弈等皆是高雅生活的一部分。

“艳”不仅是他们对文章的要求,在绘画风格、书法风格、音乐风格上,也追求“媚趣”,由骨质转向妍丽。

因此,宫体诗的“绮艳”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产生在普遍的文化艺术氛围中。

在宫体诗登上历史舞台之前,诗坛流行的,一是诗风典雅华丽、艰涩滞重的元嘉体

二是既妖又浮、声色艳丽的民间情歌吴声西曲

三是讲究声韵格律,走向消闲娱乐的永明体

宫体诗吸收继承了这三种诗风,把吴声西曲民间艳俗文学(《桃花绿水间,秋月春风下,大分裂时代的摇艳情歌——南朝民歌》) 与讲究藻采、注重声律、用于消闲相结合,形成了自身追求技巧又唯美精致的特征。

宫体诗的“始作俑者”萧纲,有名言“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这是萧纲文学思想的核心,在文论史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萧纲把“道德”和“文章”加以分离,认为写文章与作人不同,作人要符合儒家谨重的传统,但写文章可以如名士风度般任诞不羁,肆意放荡,放大内心的澎湃力量,打动人心。

这一文学主张成为宫体诗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义理和实践都得到极大发展。

佛教强调幻化、空无,而宫体诗侧重现世,有许多声色描写,乍一看二者似乎互相矛盾。

但佛教对宫体诗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宫体诗的主要作者都有很深的佛学造诣。

南朝士人在长期的动乱中,一方面感到美好易逝,因而重视享受,及时行乐;

另一方面,他们对人生的无常之感,在佛教中找到了出口,于是寄托佛教以求解脱,渴望死后得救升天。

因此,当时士人普遍认为,世俗生活与佛教思想互不干扰,声色不影响涅槃,享乐不影响心灵空间。

此外,佛经中有若干色情描写,通过对色欲的渲染来使人大彻大悟,南朝僧人也多作绮语、艳语。这些描写对宫体诗写作也带来影响。

杜甫的豪放主义(杜甫为何使用宫体诗的写法)(3)

宫体诗的主要特色

咏物诗这一重要诗歌类型在南朝成型并大量出现。

宫体诗最大的特点是——女性物化,是南朝咏物思潮的延续

宫体诗人大量创作咏物诗,像咏风、琴、萧、蝶、雁、烛等等,几乎无物不咏。有时宴会上与宴者也被要求按照一个模式,每人分一个物件来歌咏。

逐渐由物到人,把体物的手法用于人,用完全再现客体的手法,对人进行物化的描摹和表现。

女性在宫体诗人眼中是美的化身,宫体诗人像观照器物一样去观照美丽的女性。

如果用“静物画”的视角去理解宫体诗,会更接近本原。

试想,宫体诗一直饱受批评,然而与之审美趣味相近的仕女画,却深受论者的肯定

像唐代周昉的名作《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都描绘了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女性的形象也是轻艳、绮靡、细腻、丽逸,但却受到历代肯定。

这因为诗与画在“成教化、助人伦”中地位不同,绘画不必承担教化劝世的功能。

因而,仕女图虽然无补于世道,且契合了贵族、士大夫的豪奢生活,但不影响以美名传世。

反观宫体诗,同样表现宫中女性闲散安逸的娱乐生活,但却具有“统治阶级文学”和“无补于世道”的原罪。

杜甫的豪放主义(杜甫为何使用宫体诗的写法)(4)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美女篇》萧纲

佳丽尽关情,风流最有名 。

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粉光胜玉靓,衫薄拟蝉轻。

密态随流脸,娇歌逐软声。

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萧纲笔下的这位歌女,精心化着时兴的妆容,身穿轻薄的服饰,微笑娇歌,妩媚撩人。

其中“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说的是把鬓角涂成微黄,把金纸裁成星状贴在脸上,这是南朝女性的流行时尚。

这位歌女不是传统笔法下端庄娴静的女子,而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宫体诗着重“体物”。

“体物”与“写物”不同,除了生动描摹事物,“体物”更强调呈现“美感经验”,即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的模拟,使读者亲身感受到这种感官体验。

因此,宫体诗不仅写“事物”,还写“感觉”,通过“巧构形似”,使读诗的人也能够引发一种碰触的渴望。

杜甫的豪放主义(杜甫为何使用宫体诗的写法)(5)

不少人经常把吴歌西曲与宫体诗混淆,把华艳热辣的吴歌西曲,这种真正酒筵歌席上的民间情歌,当作宫体诗进行批判

实际上,宫体诗的描写对象,都是具有合法身份的女性,而不是倡家。

但奇怪的是,真正色情的吴歌西曲,却因为是“民间文学”“俗文学”而自五四之后备受推崇,但文人化的宫体诗虽然书写对象在伦理范围内,但仍被不加分辨地诟病。

作为宫体诗收录集的《玉台新咏》,在序言中就明确交代了编撰缘由,是为后妃排忧遣闷而编。

也就是为了女性读者的阅读乐趣,表现闺门之趣,出于耳目之娱。

因而《玉台新咏》中宫体诗中的女性都是养尊处优、体态娇美、衣着华丽的形象,仿佛唐代仕女图。

《咏内人昼眠》萧纲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这首广受批判的宫体名诗,描绘了“内人”午休的画面。

虽未对内人的音容笑貌详细刻画,但通过雕饰了床、帐、枕、香汗、红纱等意象,再抓住“娇”的神态,一个幅美人春睡图便跃然纸上,使人如睹芳姿,如闻馨香。

在结尾句,萧纲专门指出,我吟咏的是属于太子的女性“内人”,千万不要误当作是倡妓呀!

宫体诗虽然其辞华美,其情动人,但没有逾越道德,也不是精神坠落。

杜甫的豪放主义(杜甫为何使用宫体诗的写法)(6)

“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杜甫是诗歌的集大成者。

他吸收了宫体诗在描绘女性方面的写实技巧,和辞藻华丽、语言洗练、音节婉转等特点,成为事实上把宫体诗发挥得最宫体的诗人。

通过对南朝社会、文学和文化语境的探寻,我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了宫体诗,客观分析了这种突破儒家“温柔敦厚”和政教风化限制下更强烈的文学表达,这朵古典诗苑中争奇斗艳的百花之一。

宫体诗在声律、辞藻、对偶、意象等形式美学上产生的“新变”,推动了“古诗”向“律诗”的跨越

它不仅统治了梁代后期的文学世界,影响了初唐时期的诗坛,而且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构成了关键的一环。

因此有学者说,“宫体诗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划时代的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