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1)

人死之后,将去向何处?还没经历死亡的人不知道,经历的没法告诉你。

蒲松龄《聊斋志异》写道: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jiàn)。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

——我们认知里,死亡了会变成鬼,而他却说鬼并非人死后的终极形态。

人既然可以变成鬼,那么鬼自然也可以变成另一种东西。人怕鬼,鬼还怕聻呢。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2)

《龙族》里面有一段话这么说的:

人不是断气的时候才真的死了。有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他在社会中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死了。

我已经重刷了好多遍《寻梦环游记》,关于生死别离,它以寻梦为由,讲一个面对生死的方法,颇为温馨。

“寻梦”与“回家”

哲学家说人生有三问:我是谁,从何来,去向哪。这三问,其实都根基于第一问。

寻梦是“我”的存在的价值意义,是基于我们对自己身体和情智的认知和主宰,也基于亲人恋人的爱的,毕竟人类属于群居生物,我们终极的表现形式是“回家”。

“寻梦”与“回家”之间是会存在矛盾的?

电影《寻梦环游记》名为寻梦,其实侧重点明显在“回家”。米格从一个叛逆、家人不理解他的样子,转变到懂事,学会用追梦的手段来唤醒“回家”的爱。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3)

米格爱音乐,曾曾奶奶、曾曾祖父却因音乐,站在了截然不同的立场,导致最后相互分离。即使最后他们灵魂上依然是疏离的,但是外界的冷,至少在电影结束的这一刻让米格觉得,他需要家庭中以前他觉得过于“亲密”带来的让人无所适从的“暖”。

这太让观者感慨了。仿佛看着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视梦想为一切的少年人,长成一个学会妥协的成年人。

妥协并非全然不好,换一个词,它可以是理解、包容、平和、理性。0

单维度的性格和情感——像彻底的天真、深情、悲痛、善良、邪恶等,固然热情炽烈,炮火集中,但也难免后味不足,不够能让人沉思。

追寻和羁绊、逃离和回归、误解和和解,足够牵引着观众去感受。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4)

《寻梦环游记》里面,米格没有让世界都让路,而是自己长大了,长大到能主动将“爱”置于“梦”和“我”之上。指引我们也要与现实妥协。

★经历生死分别

让一个人长大,最高效的方法是什么?

无过于让他见识一次死亡。

米格因为拿到死去的歌神的吉他,意外地穿越到阴间。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5)

电影里的阴间并不可怖,除了外观不够美观之外,那里的成员的情感、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没有区别。

亡灵节时,沟通两界的大门打开,亡灵踏过万寿菊花瓣组成的桥,可以暂时重回人间,再一次与家人团聚。

联系两个世界的是什么呢?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记忆。

有人供奉照片,那么亡灵就能回家享受祭品;无人再记得你,你就真正灰飞烟灭,万事皆空。

在亡灵的世界,米格见识了一场死亡。

一个被世人遗忘的亡灵,在听完的埃克托的吉他曲之后,闪烁了几下,瞬间化为烟尘。

电影解释给我们听:这是因为世间已经没有人再记得他,所以他这次真的死了,在这个世间永远地消失了。

同样已经快要没有人记得的埃克托,无言举杯,一饮而尽。

虽然他一言未发,但刻骨寂寞。

如果说死亡还给我们留存了想象的空间,那么这种终极死亡则再也不给我们一丝余地。看到这里,我已经伤感的哭了,只是还不知道艾克托和米格的关系。

然后,我觉得这里还有意让观众感受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

一是悲凉。

亡灵们看似在另一个世界井然有序地生活,但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存在,维系于别人的记忆。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6)

二是慰藉。

作为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不相信死后真能去中国的极乐世界或西方的天堂。

然而如此,则死亡成为空无所托之物,不免让人畏惧、让人惊惶、更让人为至亲的死亡,悲痛而不能自解。

然而通过《寻梦环游记》,我看到了关于面对生死别离最好的良药。

它是告诉我们,我们的一切痛苦,都不是无用的。

思念也好,眼泪也好,伤痕也好,那都是记忆,而记忆,就是生命。

记忆让亡灵继续在另外一个世界存在着——它给了我们的情感一种回响。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7)

虽然我再也看不见你,但是我们之间爱的联结没有断。

我虽不能确证此为必有,但好在无人可证此为必无。

这是故事的构想,也无疑是寓言。如果一切终将归于尘土,我们该相信些什么,执着些什么?

如果某一天我们与至亲终被隔在桥的两头,作为生者,请永远记住他们。

★妈妈COCO

从电影本身来说,其电影英文名为《COCO》。

COCO是谁?是米格的太奶奶,电影中那个患了老年痴呆,呆坐终日无言的鸡皮鹤发的老太太。

一开始,我有点不解这个人物建模为何这么没有美感。

对于动画片而言,她年纪太老,皱纹太多,皮肤太差,样子太丑。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8)

而如果不看完全篇,也很难理解电影为什么要用她的名字命名,明明视角人物是米格啊。

直到电影最后的五分钟,导演才用会心一击告诉你他的苦心。米格那一首歌,唱的我真的是痛哭流涕。

想到很小的时候,我只知道我的奶奶是奶奶,她叫什么名字,我是不知道的。

有次堂兄弟妹一起玩,我心血来潮一问,四五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外婆奶奶的名字,后来专门问了自己妈妈知道后就记下来了。

我们只知道自己家的老人是那么一个长辈身份,我们以为她一开始就是这么老,我们以为她不懂我们所懂的事,没有过心动,没有过爱情,也不曾作为掌上明珠被人珍视过。

但,其实每一个奶奶或者外婆,最开始都是小女孩,谁说她不曾扎着小辫子,仰着脸,听着她的父母唱“亲亲我的宝贝”那样的歌?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9)

她来到这个世间时,也我们一般柔软而惹人怜爱,她也曾是别人的心头肉,只是慢慢在岁月中,明珠蒙尘,沧桑了样子。

所以我明白了电影的残忍和悲悯,它让COCO那么老,老到几乎记不起一切,却用反差画面告诉我们COCO曾经那么小,小到她抬起头来,我们就会想到世间一切美好之物。

她们也曾这么年轻,我们也会这样老去。

而最重要的事是看见和被看见。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10)

所以最后,老得眼睛都睁不开的COCO,还是记得一件事——当她是个小女孩时,她的爸爸爱他,让她记得他。

而她的记得,维系着他的生死。因为她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

2009年,外公离世。那一年我正在积极准备高考,没有回老家陪伴,可是我能感受到我妈妈的悲痛,作为儿子,我很想安慰她,也因此事经常会思考生死。

我有我的倔强,我的温柔,我的软弱,我的相信。所谓“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找不到一个面对生死的良药,而皮克斯的一部动画片,给了我关于死亡这个问题最温暖而心酸的慰藉,让我知道如何能去安慰母亲了。

不是重逢,不是淡忘,不是时间,不是人人皆如此,而是“记得”。

死亡让人绝望的是,它切断了所有的信息和渠道。从此,你不能存入,只能取出。

但存在与虚无之间,我有了一个秘密般的想法,从来不曾宣之于口。

谢谢电影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离死别,带着你的回忆前行就好,在另一个世界他们会过的像童话一般美好。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梦环游记温暖的生死观)(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