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缺英雄,这句话是真理,朝代强大的时候,英雄辈出,朝代衰弱的时候,英雄会少,但是英雄往往更加惨烈,但是朝代衰弱遇上内忧外患,更是雪上加霜,清朝便是这样一个朝代,除了早期打败了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期面对列强几乎没有胜利过。

各个朝代的外敌都是谁(这个腐败无能的朝代)(1)

注意,我说的是几乎,胜利还是有的,只是比较少,镇南关大捷就是一次对抗法军的胜利。

众所周知,越南在春秋战国及汉朝时期都在中国的统治之下,到了宋朝,由于中原王朝宋朝孱弱,导致了越南独立出中国,在元朝和明朝初期又纳入中国的统治,明成祖晚期走向独立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一直到清朝,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到了近代,清朝政府开始频频败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清朝尚不能保全,更不要说自己的曾经的小弟了。

战争最初的指挥官是潘鼎新,由于他指挥不利,镇南关再次被法军占领,法军还得意的宣称,中国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复存在,而中国的回答则是,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镇南关。

由于潘鼎新作战不利,被清政府革职,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各个朝代的外敌都是谁(这个腐败无能的朝代)(2)

冯子材可以说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而且这个人是有真才实干的,从小由于家庭贫困,所以很早踏入社会,练就一身本领,后来参军,参加过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三次入越,剿灭作乱的起义军。这次冯子材的上任可以说是极佳的选择。

首先,冯子材做的是聚拢军心,排除门户派系之见,使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然后他身先士卒勘察地形做好作战准备,筑起炮台,防御法军的进攻。

各个朝代的外敌都是谁(这个腐败无能的朝代)(3)

3月23日,尼格里率法军2000余人,分三路扑向镇南关,凭借优势炮火,攻陷了东岭三座炮台,居高临下,向长墙进攻。冯子材沉痛大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人?”乃率众将奋勇拼杀,终于遏制了敌军的攻势。

3月24日黎明,法军乘雾猛扑长墙,所用炸弹,不下千计。当长墙几处被轰塌,法军先头部队已经爬上长墙的危急时刻,冯子材下令各军:凡临阵败逃者,一律杀无赦。自己则“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身先士卒,率两个儿子和大刀队千人,跃出长墙,冲入敌阵。诸军无不感奋,皆作殊死决斗,在关前隘与法军展开了白刃战,终于把法军逼离长墙,压下山谷。众将挥军奋击,七上七下,夺回东岭三座炮台。此时,越南义军、边境各族人民也赶来助战。

法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被追杀20余里,丢下300多具尸体和无数辎重,仓惶南逃。这就是震撼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此后,清军乘胜收复了谅山等地。是役,扭转了整个战局。

在前方战场上的战争是赢了,但是由于清政府国力太弱,清朝统治者认为没有钱粮支撑后续的战争,于是又一次跟法国妥协,镇南关大捷是一场局部的胜利,在此之前,清朝的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已经被法国打败。

各个朝代的外敌都是谁(这个腐败无能的朝代)(4)

在英国调停下,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Patenotre)在天津会谈,于6月9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为结局。中法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1884年战局对中国不利时法国和越南之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法国军队移交台湾,中国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国属地。

这就是弱国无主权,明明打赢了战争,甚至可以继续打,但是由于清朝的软弱和财政的匮乏,加上清政府的腐朽,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这也让鲁速认为“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绝对没有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