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对立志和人生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一个人若想做出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否则就只会一事无成。”不仅如此,即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都是要靠坚定的意志才能学成的。

人常说,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决定了他的高度。王阳明从小便胸怀大志,要读书做圣贤之人。年仅十二岁的王阳明曾说:“读书学圣贤耳”,十二岁的他认为登第当状元只是外在的成功,而读书做圣贤是追求内在的修养,才能够永垂不朽。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1)

对于十二岁的孩子来说,这话未免有点张狂,甚至和他年纪一比较,还带着点滑稽可笑的味道。但是这崇高的志向,王阳明用一生来实践追求,十二岁时志向,对王阳明一生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他以这个为标准来回答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只要有了高远的志向,那么无论想成就什么事业都有了可能,所以立志是十分重要的。王阳明作为一位洞悉心灵的奥秘、响彻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大师,正是在自己的志向带动下,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即便后来受到种种磨难,他也没有放弃。不只是王阳明,古今往来,每个有所成就的人物在努力奋斗的同时都为自己树下远大的志向,告诉自己要去哪里,头脑里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2)

经常在悟空问答里看到孩子不想上学,精神抑郁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例如,十四五岁男孩,成绩倒数第一二名,有必要继续读书吗?不读书能做什么工作?

例如,失眠一个多月了,每天学习都没有状态而且退步了,想跟父母倾诉但他们说出来的话会让我想远离他们该怎么办?

例如,我现在高二,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我初中时学习特别特别好,现在感觉越来越沮丧。陌生人,能鼓励我一下吗?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3)

这样的问题特别多,回答问题的人也很多,回答的内容多数就是开导孩子要有信心,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很多的老师给孩子很棒的学习方法。孩子自己也想振作起来,无奈负面能量太足,孩子真累了才会求救。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振作起来,有个美好的前程。

人们大多时候都忽略了,或者说是教育的缺失。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如何立志,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给自己树下远大的志向,这个志向指导自己前进的方向,为了这个志向由内而外,自发的一种动力来通过学习而去实现理想。有了这个动力推动他,他肯定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彷徨茫然,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

很多初中的,高中的孩子,你问他们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或者规划吗?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唯独没有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有的孩子说听家人的安排呗!有的说还早呢以后再说,有的直接说不知道·······孩子这样的状态能不迷茫吗?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4)

如果从小就和孩子深入沟通,一起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标树立一个志向。这个志向可以小,可以大,但是必须是可实现的志向,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这一领域的有趣的事,有趣的人物,有价值的一些信息,来巩固这个志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在学校老师定期让孩子写下自己的志向,并发表看法,让每个孩子都必须立一个目标。这个志向如果能从小学开始实行,一直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孩子、家长、老师定期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有些志向中途会随着孩子长大有新的见解而改变,但是他内心总是有目标在,他的内心是充盈的,这或许是一件很有意义值得坚持的事情。

并以此来督促孩子们,尽可能地唤醒孩子内在的那颗求知欲的小火苗,让孩子自身来点燃,奔向那束光环。如果能这样的话,孩子们就可以少一些彷徨,少一些抑郁,少一些辍学这样的事件发生。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5)

例如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外交家,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的班超,他受官府雇佣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但是他从小就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当他看到国家有难时,心中非常忧虑。

他无法再继续抄写这份工作,正在抄文书的他想到自己远大志向猛地扔掉笔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做出贡献,以取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人听了这话都取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胸襟呢?”

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不顾其他人的嘲笑和劝阻,决定去干一番大事业。班超建立千秋功业,正是在于他没有满足于抄抄写写,安慰度日。他把自己的境界和志向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有名垂青史的成就。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6)

可见人的志向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现代的孩子们沉溺于游戏,精神匮乏。缺少的是志向,不是所谓的补习,学习方法,心理辅导就能解决没有学习兴趣的这个难题。如果没有抓住根本点,就解决不了孩子内在的空虚。

“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志向的一种追求。

不要偶居于自己的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青蛙,而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关注一下身边的花草树木所展现的生机,关注比我生活条件差的贫困区一些群众,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

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只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同时,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那么远大的志向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7)

王阳明强调,只要心中念念不忘存养天理,久而久之,就能“把凡胎修炼成圣胎”。

“心之所想”虽然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意识,看似虚无缥缈,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王阳明所言的“念念存天理”,就是用我们的意念影响我们的思维。当心存念想时,才能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倘若心无所思,则难以排除杂念,陷入胡思乱想之中。

“心之所想”的力量远远不止于此。在奋力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想”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这份“心之所想”的动力,抑或受外界干扰无法将之坚持到底,则难以发挥潜在的能力,难以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8)

“心之所想”的负面力量也同样强大,往往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时,这负面能量就会无限放大。比如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比如想念一个人想到无法控制自己时,对方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一条信息,都能使爱而不得的人反复地去想,当一个人爱而不得,就会觉得就算拥有整个世界也无意义。

这是“心之所想”的负面力量,脑海中形成缥缈的意识,意念。人们陷入胡思乱想当中,无法自拔。对于那些缺乏目标理想的人,没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没有精神寄托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走出,心中所想所思全是他人,内心没有自己的位置,情绪完全被他人左右,试想该有多痛苦。

一个拥有理想和目标,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在某个瞬间一下子醒悟,这个瞬间或许听到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看到一幅画面,都可以使得缥缈散乱的心收回来,回归正道。

王阳明谈立志修心(王阳明立志由心)(9)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正如放风筝,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手中的线有多长。如果线断了,再好风筝也飞不起来。我们要想成功的心,就是牵着风筝的线,不要让线在风筝飞上云端之前断掉,更不要在“心想事成”之前放弃最初的念想。成功不仅需要奋力拼搏,更需要一份坚持不懈的动力。坚持心之所想,最终将成为力之所及。

很多人虽然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为了愿望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也很少人为了一个目标而坚定的执行下去。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心之所想,清楚地告诉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念头,才能彻底抛开所有阻挠它实现的因素

最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我想”,都变成了“我要”“我一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未必就是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大胆地坚持心之所想,方知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