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近些年的国产青春片,存在很多共性。例如,用90年代和当下对比,时空闪回到二十多年前;再例如,整体视觉风格纯情化,浅景深、大光圈、升格镜头,营造一种唯美小清新的感觉。

我并不是要说这不好,不过,青春是五彩的,在中国广大的年代、地域差距下,起码也应该容纳几十种不同的青春书写吧。因此冯小刚要拍一个70年代的文工团青春片,而王小帅的《我11》在时间和地理上都和主流青春片相差很多,都是很棒的尝试。有的在类型和基调上求变,如结合了悬疑元素的《少年》,又如说走励志路线的《逆光飞翔》。

我的印象里,以「坏学生」为主角的青春片,在当下还真不多见,究竟是为什么呢?仔细回想了一番后,我发现,「坏学生」的形象还是零散地出现在某些青春片中,《左耳》里面黎吧啦的角色就算是淡淡地带了一笔,不过她更多还是一个服务于剧情的配角,并非是一个群体化、横截面式的展现。「坏学生」在青春片里基本还是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坏学生群体」,就更不多见了。

关于青春电影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人包括坏学生)(1)

大姐大杨北冰

在故事中,杨北冰以一个假小子的身份,去喜欢自己的发小于一(刘畅饰演),这样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初恋里面的那种性别成分,即便是当你看到海报中,于一光着上身给短发的杨北冰擦头发时,你也会更多地觉得这是一种「无性别」的兄长关系,而在杨北冰身上慢慢萌发出来的初恋感觉,其实就完成了一个性别分化和性意识启蒙的过程。

最后想说一下的,是小说里的一个细节。小说里写,杨北冰在例假初潮的时候,并不知情,校服裤子上红了一片,暗恋她的哥们儿季风(电影中可能是白宇宙,需要确认一下),在看到之后,便拿起校服上衣围在杨北冰腰间,并脸红着解释说,「衣服上有蜘蛛……」

即使这个细节没有在电影中保留,我觉得它一针见血地跨越了所谓「好学生」和「坏学生」之间的鸿沟,表达出了所有人的青春拥有的共性,也就是美好的无知,和让人怀念的幼稚。

关于青春电影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人包括坏学生)(2)

这就是我说的,不管是哪类人,他的青春都值得书写。小清新虽然美好,但和大多数人经历过的真相其实非常遥远,尤其是来自中小城市的70末80初,对我们来说,需要有电影来补上残酷和生猛的一笔。

按照通常的归类,我是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但很巧,高中时玩得最好的同学,主要都是人们眼中的「坏学生」。我知道自己心中对他们是羡慕的,他们能做到很多我不敢做的事。读大学后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断了联系,但也有几个至今还有消息。暑期回老家,有可能的话我想请他们一起去看这部关于技校学生青春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