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著作以雄奇的场面、丰富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被世人所称道。

人们称颂《水浒传》中宋江、武松和林冲等人的形象,往往会忽略作为陪衬的小人物。都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水浒传》中正是有了许多仿佛绿叶的小人物,才照得宋江、武松和林冲等人形象更为光彩照人。

或许很多人看《水浒传》,并没有过多关注过“潘金莲事件”中的一位卖梨小哥。虽然《水浒传》中描写他的文字不多,但是,这位卖梨小哥才是此次事件中妥妥的赢家。

你知道为什么吗?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1)

卖梨小哥剧照

郓哥怂恿武大郎捉奸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对“潘金莲事件”印象颇深。世人以为此次事件中的每个人都没有好下场:武大郎被毒死,潘金莲和西门庆等人被武松杀死,武松落草为寇,最终断臂出家。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从前在街头卖梨的小哥郓哥。

郓哥是一个市井小人物,他的出现,是为了引出武大郎得知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武大郎被西门庆毒打以及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等重要情节。

郓哥年方十五、六岁,本身姓乔。因为在郓州生养,所以被众人称作郓哥。郓哥生得十分乖巧,为了讨生活便靠在县里卖些时新果品为生。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2)

或许是做生意有模有样,再加上性格十分乖巧,郓哥颇受西门庆欣赏。

这位西门公子时常发些盘缠给郓哥,所以郓哥对于西门大公子的第一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此外,他家中还有一位年过花甲且体弱多病的老爹。因为是老来得子,再加上祖上没什么产业,所以郓哥担负起了赡养父亲的责任。

武大郎是本地卖炊饼的小贩。他与郓哥经常互帮互助,时间长了,就结成了兄弟般的友谊。如果日子就这样一般过去,无论是武大郎还是郓哥,都能勉强度日。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3)

武大郎

有一回,在别人的戏弄下,郓哥找到了王婆。王婆见到郓哥后,问他要做什么。郓哥则回道,“找大官人拿些散银。”

王婆还打算装糊涂,“什么大官人?”

郓哥则一语点破,“干娘情知是那个,便只是他那个。”

或许郓哥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遭到了王婆一顿打骂。两人相互争执之中,王婆还踹了郓哥一脚。更令郓哥气愤的是,王婆居然打烂了他吃饭的东西:梨子。

郓哥气愤极了,他对着王婆喊道,“老要冲!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4)

郓哥剧照

这里的王婆就是为潘金莲和西门庆“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王婆为人市侩,还十分善于投机钻营。郓哥被王婆打了之后,心中十分不忿。

他先是拿了西门庆给的封口费,后来不知是何居心,居然怂恿武大郎去捉奸。因为郓哥向武大郎透露了一个大秘密,还因此被武大郎以好酒好菜作为回报。

武大郎得知媳妇红杏出墙之后,异常愤恨。没想到他一腔怒火去找西门庆算账,反被西门庆踢了一脚,正中心窝。

武大郎原本身体就不好,被西门庆踢了一脚之后,只能卧病在床。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5)

潘金莲和西门庆剧照

起初,潘金莲还对丈夫心怀愧疚。她时常为大朗煎药,照顾得无微不至。

没想到,王婆居然“贼心不死”,怂恿潘金莲对武大郎下毒手。最终武大郎捉奸不成,反被毒妇潘金莲毒害致死。

武大郎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为郓哥的“推波助澜”而发生突变。

虽然不能说是郓哥害死了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但是他们的死均与他有关。如果不是郓哥,武松的命运轨迹也不能被改变。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6)

潘金莲剧照

武大郎是否知晓真相

武大郎难道真的不知道潘金莲已经红杏出墙了吗?

或许,他早已经通过潘金莲的日常细节之中发现了一些端倪。但武大郎对于潘金莲红杏出墙一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他只是隐隐觉得不对劲儿。

后来,武大郎外出卖炊饼的时候,从周围邻居的眼中看出了一丝异样。

潘金兰和西门庆两人的奸情,其实街坊邻居都知道。不仅如此,他们知晓此事的时间或许早于郓哥。但是,所有人都不点破。

不过,有些“有心人”却撺掇郓哥这个小孩儿“只顾入去”。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7)

郓哥剧照

虽然武大郎身材矮小,长相也有些丑陋,可是他为人并不痴傻。不过,武大郎并没有让心中的怀疑继续生长。因为在这时,武大郎的兄弟武松被派到其他地方出差。

他兄弟武松出差之前,曾告诉过武大郎,要他“有什么事情都要等我回来再说”。

此外,武松还特意提醒武大郎这些日子要晚出早归。

自从兄弟武松搭上都头后,武大郎处事也变得十分小心。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来看,武大郎最大的依仗不在身边,即使遇到多么棘手的事情,也都应该等武松回来再办。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8)

武大郎剧照

再加上因为武大郎的外形条件不是很好,他担心别人知晓武松有他这样的哥哥会没面子,便很少同他走在一起。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武大郎的心思还是很为别人着想的。

即使武大郎知晓潘金莲有越界之行为,但碍于潘金莲的面子,也不会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即使武大郎再没有文化,这一点道理还是懂得的。

可是,郓哥却成了整个事件中那位煽风点火之人。

首先,郓哥将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人的奸情明明白白地告知了武大郎。也就是说,郓哥将从前武大郎给潘金莲盖上的遮羞布给掀开了。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9)

潘金莲剧照

即使郓哥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武大郎,可是武大郎第一反应还是为妻子辩解。如果郓哥真的和武大郎是兄弟般的情谊,事情到这里的时候就该适可而止了。

可是,郓哥眼看武大郎并没想去寻仇,便开始在一旁继续煽风点火。

最后,原本性格稳重的武大郎被郓哥激怒了,武大郎便怒气冲冲地找西门庆报仇去了。

如果当时的武大郎还尚存一丝理性,他自然能想起亲兄弟说的那句话,“有什么事情都要等我回来再说”。他断不会如此冲动。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10)

郓哥剧照

如果没有郓哥,也不会有后面一系列连锁反应。表面上来看,郓哥好像是为了武大郎的家事操心。实际上,郓哥将一切告知武大郎,无非是想借武大郎的手报复王婆而已。

自从“始作俑者”捅了娄子之后,再没有在武大郎的身边见过郓哥,直到武大郎去世,从前和武大郎称兄道弟的郓哥都没有现身。

如果没有郓哥在一旁撺掇,武大郎会冲动地想去报仇吗?从武大郎过往待人处事的行为和态度可见,大概率是不会的。

睚眦必报的郓哥借武大郎的手报了仇,最后,武大郎重病卧床,郓哥则全身而退,成了最后的赢家。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11)

武大郎剧照

最大赢家

郓哥完全是一副市井少年形象:心思单纯,做事不顾后果。表面上来看,郓哥与王婆旁敲侧击,又会激将法,又嫌弃武大郎没见识,还设计帮其捉奸,足以见此人灵活老道。

郓哥作为“潘金莲事件”的引爆者,武大郎被毒死后,他就面临着两大问题。

首先,他收了西门大公子的“封口费”。西门庆是当地有名的豪强,他既然敢与潘金莲一起设计毒死武大郎,就有办法杀死他郓哥。

如果他背叛西门庆,保不齐日后也会像武大郎一样,小命不保。其二,郓哥是怂恿武大郎捉奸的始作俑者。就算西门庆饶了他的小命,一旦武松回来了,郓哥要不要将武大郎的事情告诉他的兄弟?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12)

郓哥剧照

武松回来之后,郓哥先观望了一阵。武松与嫂嫂潘金莲在武大郎的灵堂上进行了一番对峙。起初,潘金莲矢口否认丈夫死于非命。

没想到在武松步步紧逼之下,潘金莲最终露出了马脚。

虽然武松是习武之人,也自然知晓凡事都得讲究证据。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武松开始调查武大郎的死亡真相。

等到武松已经查明了一些真相之后,郓哥才将自己所知的前因后果全部告知武松。

结果果然如郓哥所愿,他成功激怒了武松。此外,郓哥还感动了武松,武松以为郓哥是因为和武大郎关系不错,才愿意站出来。

水浒传潘金莲真实性(那个卖梨的小哥)(13)

潘金莲剧照

后来,武松赏了郓哥几十两银子。最终,郓哥借武松之手将“潘金莲事件”所有参与者悉数杀尽,武松也被发配出去了。

所以说郓哥是“潘金莲事件”最大赢家,是因为他不但轻松拿了两笔钱,还借助武松之力铲除了自己最大的敌人。从此之后,郓哥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此外,《水浒后传》中也交代了郓哥的命运。

原来,郓哥无意之中救了宋江的弟弟宋清。后来,郓哥上了梁山,还因为会做人,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

“潘金莲事件”中所有人都是输家,唯有郓哥逆袭改命了。


参考文献

[1]肖兰英.小人物大关联——论《水浒传》郓哥、唐牛儿的作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06:7-10.

[2]张萍,郑飞云.浅谈《水浒传》中小人物的塑造及其价值[J].临沂师专学报,1998,05:59-60.

[3]赵百成.唐牛儿和郓哥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01: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