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在镇政府打工,挨家挨户测量房屋、院落,为发放“两证”做准备多数人家都知道房屋的建造年份,唯独西街的老宋,指着又老又旧的瓦房说:“我爷爷小的时候就有了”我问了老宋的年龄,据此推算,将瓦房的建造时间登记为1887年天哪,1887年,我居然在登记一座清朝的房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年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年的领悟(中年的时间)

中年的领悟

1987年,我在镇政府打工,挨家挨户测量房屋、院落,为发放“两证”做准备。多数人家都知道房屋的建造年份,唯独西街的老宋,指着又老又旧的瓦房说:“我爷爷小的时候就有了。”我问了老宋的年龄,据此推算,将瓦房的建造时间登记为1887年。天哪,1887年,我居然在登记一座清朝的房子?

我只不过把时间倒推了一百年,就触摸到了一个睡着的朝代。一百年,很深,也很浅。说它浅的,是年纪大的人,就像一个高个子立在一米深的水里;说它深,是年纪小的人,一米深的水就是小孩子的深潭。比如小时候,寒假过后,盼着放暑假,这段时间我感觉漫长无比,就好像掉进了井里,从井底爬到泛着微光的井口,那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其实不过四个多月而已,这点时间对于一个中年人,眨眼的工夫。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首歌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再过二十年?记得当时我漫不经心地笑了,二十年何其遥远。过二十年我就三十岁了,哈哈,我三十岁的样子,当时哪怕是想一想,都觉得滑稽。

后来,歌里憧憬的“二十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然后,以新世纪为起点,或者说,以被我嘲笑过的三十岁为起点,又过去了二十年。现在,我哪还敢嘲笑三十岁,除了羡慕,就是伤感。当然,还有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在三十岁的人面前炫耀。炫耀什么,不是钱,也不是地位,而是时间、经历,以此掩盖年龄上的尴尬。我的前二十年时间,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比如,我动不动就跟一位同事讲1990年的事儿。那年我刚上班,讲着讲着就陶醉了。之所以讲给她听,是因为1990年她刚刚出生。

后来我意识到,我这样做,多少有点“仗时欺人”。用时间去欺负人,大概是中年人不自觉的、惯有的伎俩吧。只因为,他不情愿向前看了,更愿意像牛一样卧倒在地,靠反刍时间度日。但是,牛的反刍是喂饱自己,人的反刍,是想把自己嚼过的东西喂给别人,这就有些不妥了。所以,我看到,那位年轻的同事似听非听,眼睛始终没离开手机。

于是,我又换了一种姿态,像个经验丰富的导师谆谆善诱,告诫她不要总看手机,对眼睛、颈椎都不好,还不如多看书。同样是看,看书和看手机感觉完全不同。我以为,她一定赞同我的观点,即便做不到,也会表达谢意。但是她说,必须要看手机,不看手机,就不知道明天流行什么,就跟不上时代。我默然。手机里的碎片信息、短视频、美图、公众号鸡汤,好像都指向明天,而书籍里的真理,却仿佛文火慢炖着的一锅陈年老汤,年轻人怎么等得及,他们宁愿去叫一份外卖。

人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究竟以哪个年龄分界,四十岁,还是五十岁?不管怎么划分,一个中年人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一半时间。我觉得,前半段时间就像在爬坡,后半段则如同下坡。下坡的时间比上坡的时间或许要快得多。我对同事说,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实际上,我离退休还差至少十年。但对中年人来说,一场溃败会风卷残云般卷走这十年。所以,当我说这种话的时候,其实从心理上已经尝试着离开原先的环境。

来源: 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