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做到不吼孩子不发脾气(如何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沟通)(1)

文丨王小骞 编辑丨金雀儿

来源丨王小骞亲子成长学社

王小骞说:

疫情期间,和孩子一天24小时在一起,最多做的就是沟通这件事。

好的沟通能促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差的沟通能毁掉亲子关系。

我常常听到有的大人跟孩子的对话是这样的:

其实如果你换位思考下,如果有人这么和我们说话,我们也不爱听,更何况是孩子。

很多时候亲子之间产生冲突,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沟通方式。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常用的“55387定律”沟通法,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

妈妈如何做到不吼孩子不发脾气(如何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沟通)(2)

错误的沟通如同讲“废话”

妈妈如何做到不吼孩子不发脾气(如何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沟通)(3)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天晚上,孩子和每天一样,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

本来跟妈妈说好,看到8点就关电视,然后去洗漱,上床睡觉。

可是,孩子看动画片看得太入迷了,都忘了时间了。

现在已经8点15分了,妈妈走过去一看,孩子还在沙发上哈哈大笑看电视呢。

妈妈晚上做完饭,又在厨房收拾了半天,本来就很累了,结果她走到客厅看到,孩子还没有去洗漱,气不打一处来,火一下子就上来了,直接就冲着孩子嚷嚷“你看看这都几点了,还不睡觉?赶紧把电视给我关了,上床睡觉去!”

这个场景很多父母可能都经历过。

这个时候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奋头上,完全不听妈妈的话,又哭又闹,吵着还要继续看动画片。

妈妈就会更暴躁,发更大的火,直接把电视一关,“拎”着孩子就回屋了。

另一种情况,孩子被妈妈生气的态度吓到了,心里很委屈,但是也不敢顶撞,蔫蔫地回屋准备睡觉了,但很不开心,甚至会记恨着妈妈。

无论是哪一种反应,孩子的心情都是非常不好的,而且他也不想听妈妈的话。

所以,即使孩子睡觉去了,妈妈看似“胜利”了,但其实,妈妈和孩子之间进行了一次非常失败的沟通。

妈妈如何做到不吼孩子不发脾气(如何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沟通)(4)

每位父母都应掌握的“55387定律”

妈妈如何做到不吼孩子不发脾气(如何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沟通)(5)

为什么这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失败的呢?

因为这位妈妈没有找到沟通的有效方法。

如果妈妈是以强硬的态度跟孩子说话,孩子第一时间捕捉到的,是妈妈命令的口气、不满的情绪、指责的语气。

孩子就会马上开始对抗妈妈的这部分情绪,而不是去遵守之前的承诺。

或者即便孩子表面顺从了,心里也没有认同妈妈,下次还会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在沟通中,有一个“55387定律”,是美国心理学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也是人际沟通最底层的一个逻辑。

那么,“55387”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55387”拆分来看就是一个等式,55% 38% 7%=100%。

在家庭的亲子沟通中:

55%是你的肢体语言、整体态度和神态表情;

38%是你说话的语气;

7%是你说话的内容。

如果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前面的55%和38%,都没有管,仅仅为了输出那7%的内容,那么这一定是一个失败的沟通。

因为,孩子首先捕捉到的是你的肢体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对孩子的否定,还有生气的神态和不耐烦的语气。

那么,孩子马上就会开始跟父母的态度去做对抗。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根本就不听父母说话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虽然7%的内容父母也说出来了,但是根本就没有有效地传递给孩子。

其实,不仅是和孩子,平常大人之间的沟通也是这样。

比如,你和一个不太熟悉的人第一次见面,要谈事情。

当你第一次见到对方的时候,脸上没什么表情,或者表现出了一个非常抗拒的身体姿态,仰着脸,用鼻孔看人。

那么,对方可能马上就对你这个人反感了。

接下来再谈事情的时候,无论你说得多么有道理,对方可能都听不进去你说的话,你们就自然没法顺畅地沟通下去了。

同样的道理,你跟孩子之间也是这样。

我们家长特别喜欢说:

你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没有管理好自己的“55”和“38”。

妈妈如何做到不吼孩子不发脾气(如何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沟通)(6)

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进行沟通呢?

妈妈如何做到不吼孩子不发脾气(如何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沟通)(7)

我给各位家长总结了三个简单却高效的方法:

01态度控制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的表情要自然,态度要温和,让孩子能够接纳。

不能双手叉腰,或者指着孩子,做出这样表示否定孩子的肢体动作。

02情绪控制

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控制好情绪。

哪怕孩子做了再让父母生气的事情,也不能上来就发火。

因为如果父母先发脾气了,那孩子就很难听进去父母后面说的话了,最后搞得你们“两败俱伤”,事情也没说清楚,还都一肚子气。

03就事论事

要就事论事,只评价孩子的行为,而不能对孩子进行否定。

比如,明明只是关上电视去睡觉,父母却开始说孩子“没出息,什么都做不好”,这样只会让沟通效果更差。

回到这节最开始的场景。

妈妈看到时间已经晚了,孩子还在看电视,她应该怎么做呢?

她可以慢慢地走到孩子身边,摸着孩子的头,用一个柔和的语气对孩子说:“宝贝,咱俩刚才是不是说好了,看电视看到8点钟就睡觉了?你看,现在已经8点15了,时间早就到了,你都多看了15分钟了。那你是不是要说话算话,该去睡觉啦?”

如果妈妈用这样的态度和语气去和孩子进行沟通的话,沟通的难度会降低很多了。

即便孩子对他心爱的动画片再看不够,他心里可能也会想,“我已经和妈妈约好时间了,现在已经超时了,我该去睡觉了。”

所以,如果父母想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顺畅,就必须去刷新对沟通的最底层认识,牢记“55387”定律。

每次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先管理好自己的“55”和“38”,再去传递“7”的内容,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