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四年级下册第4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指鹿为马小学课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指鹿为马小学课本(鸡犬相闻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指鹿为马小学课本

  (一)课文原句:同上(四年级下册第4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文化内涵:“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本义是:两国离得很近,鸡叫声,狗吠声互相都听得见,但是百姓至死都不相往来。不过要说明一点:这个成语虽然今天还用,但是它的意义早已不用老子所说的那种意义,而是多用来形容各个单位或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了。

 引文中的“什伯”是古代的军队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再加上“之器”可知“什伯之器”指武器装备。在本文中其意义扩大,指许多用具;“结绳”指上古没有文字,用把绳子打结的办法记事治理天下。

《老子》引文的内涵是:一个人口少,地域不大的国家,使她有许多装备而不用,使她的人民重视死在故土而不向远处迁徙,虽然有船和车不去乘坐,有军队而不列阵操练,使这个国家返回到古代“结绳治理国家”的时期,让她的人民吃美食,穿好的服装,住舒适的房屋,享受当地的风俗习惯。国与国之间离得很近,可以互相瞭望,鸡犬之声相闻,百姓之间至死却不互相往来。

这段引文描绘出了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国家。那么有人会问:“老子为什么要描绘出这样的一个理想国呢?”这就与老子的生活年代相关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这是一个连年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老子为了鞭挞这个时代,他就举出了古代所谓的“圣帝明王时代”,用来批评春秋末年这个“民不聊生”的时代。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