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本月初,家住合肥市南艳湾小区的刘先生家里来了一对斑鸠夫妇新“房客” 。4月27日上午,刘先生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他家的新“房客”已经在北阳台衔来树枝筑巢后下蛋,不分昼夜地轮流在巢内孵化。目前,两只小斑鸠已经破壳而出。

住户:阳台满目都是绿色,引来斑鸠夫妻来筑巢

刘先生家住南艳湾小区六楼,他家所在的房间阳台南北通透,平时他和家人也会在阳台上做一些绿化,所以阳台的整体环境看起来也挺不错,再加上小区临近南艳湖周边鸟儿也比较多,可能因此吸引来这对斑鸠前来筑巢。刘先生家阳台不大不小的“四方天地”用竹竿搭建起了一个树架子,上面爬满了紫藤,阳台上还种植了月季花以及石榴树,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甚是怡人。而这对“租客”斑鸠夫妇筑的新巢就建在阳台竹竿搭成的架子上。

斑鸠在家筑巢是什么征兆(合肥一住户家遇开心事)(1)

刘先生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早在4月2号,这夫妇俩就过来“选址”了。“最先是我母亲看到这对小鸟过来,就猜到它们估计是想来筑巢的。”这对斑鸠筑巢时很勤快,从早忙到晚,只有中午和夜里才停工,估计是去觅食了。刘先生和家人都很关心小鸟,为了给斑鸠夫妇建立一种安全感,他们一家平时从不去北阳台附近打扰,只有等它们外出觅食时才去北阳台忙活一会。4月10号,斑鸠在巢里下了蛋,两只斑鸠不分昼夜轮流孵化,并在昨天或前天(4月26日、25日)孵出来两只小斑鸠“我们一家人包括家里的两个小孩,都很关注这个事。”刘先生高兴地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说。

刘先生告诉记者,在阜阳老家,常有燕子到他家的屋檐下筑巢。而自从到合肥生活,有斑鸠在他家阳台筑巢,还是头一回。“我们农村老家有个说法认为,小鸟到谁家中筑巢说明谁家幸福美满,我欢迎小鸟儿们到我家里来。”刘先生开心地说。

科普:斑鸠筑巢主要考虑安全因素

动物专家、安徽省龙栖百鸟园园长郑从容在看过斑鸠夫妇孵蛋的视频后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先生家的斑鸠是朱颈斑鸠,其特征就是颈部有一圈黑色的斑点,它和山斑鸠是整个合肥最常见的两种斑鸠。郑从容指出,视频中的斑鸠夫妇点着头,嘴里发出类似“布谷”的叫声,其实是在漫浪地互唱情歌。

斑鸠在家筑巢是什么征兆(合肥一住户家遇开心事)(2)

郑从容表示,斑鸠是鸽子的亲戚,它们一般从春季开始会两月孵化一窝小斑鸠,一年孵化繁殖三次左右,每次可以生一到四个蛋,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一次生两个蛋”。并且斑鸠属于“晚成鸟”,不像小鸡、小鸭一生下来就可以很快学会走路和觅食,斑鸠的蛋不仅需要斑鸠父母的轮流孵化,生下来后还需要父母精心照顾,一个月左右以后才能会飞。

谈到斑鸠“新房”的选址条件,郑从容解释说主要还是考虑安全因素,因为斑鸠是一种处于食物链中下端的鸟类,天敌多,这也是它们愿意和人类住在一起,甚至在人类的阳台上筑巢的原因,“人类多的地方,猛禽自然就少,像居民小区里就很容易看到斑鸠,绿化好也安全。”并且小区里常种植的樟树等的树种子也是斑鸠钟情的美食。而对于斑鸠“盖房”的技巧,郑从容直言“太差了”,指出斑鸠是鸟类中建房方面的“低能选手”,巢穴就是简单的用树枝建造,十分的简陋,所以每次孵化完一窝后就得又重新地开始对“房子”修修补补。

郑从容还介绍,斑鸠是自筑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鸠占鹊巢”其实就是古代人搞错了,产生了一个常用成语的错误。其实真正占巢的是一种名叫“红隼”的猛禽,它和斑鸠体型差不多,属于“小个子”,但是行事却很霸道,斑鸠一直以来就是替它背了锅。(图片受访者提供)

徐磊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编辑 许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