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泰坦尼克号》演绎了杰克和露丝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两人的爱情故事也有现实原型。但很少有人了解现实中“露丝”的故事。
露丝的原型名为海伦·丘吉尔·坎迪,不同于荧幕上的花季少女,海伦在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已然是一名53岁中年女子。在海难中幸运生还的她,本身是一名作者,她记录下了当时在船上上发生的故事,将其撰写为文稿。这篇稿子也是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原型。
遗世独立的海伦
电影中的露丝出身落魄贵族,为了维持自身的贵族关系,在父母的压力下嫁给了富商卡尔。海伦同样家境殷实,自幼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
由于自身的修养,海伦不同于同时期的女性,她们的心里只有相夫教子,而海伦的思想更加独立,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
记者、作家、设计师等工作她都有涉及,并且深受女权思想影响,创作了《女人如何自力更生》一书。那时候的女权思想还没有变质,不像田园女权一样,每天打着公平的旗号要求特殊的优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此书受到无数家庭主妇们的追捧,一经问世便惊动全球,一度跻身美国当时的畅销书榜单。
可这样一位成熟独立的女性,也有着一段不幸的婚姻。与“露丝”相同,出于联姻的目的,海伦也在20多岁嫁给了一名商人,爱德华·坎迪。他们两个一个是富家子女,一个是富商巨贾,看似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但爱德华生性残暴,固守自封,对海伦先进的想法和观点都极其反对,有时候还会拳脚相向,海伦的婚姻里充斥着争执、家暴等元素。为了照顾两个孩子的感受,海伦没有跟丈夫离婚,她就在这样的生活中忍受了十年。
十年之后,海伦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离婚,带着两个孩子自力更生。由于当时的社会也不认同婚姻离异,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寸步难行。
她当过记者,画过设计稿,也写过书,用尽了浑身解数,极力在社会上寻找立足之地。幸亏幼时受到的教育有所沉淀,她在作家这条路上小有成就,稿费足够母子三人生活。她在设计师这一行业也颇有建树,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开设门店,海伦只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之后上门进行室内设计。
没想到这种做法反而引起了贵族和官员们的追捧,她的生意虽然不多,但接触的都是社会高层,拿到的薪酬也不低。甚至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找过她,让她设计一下第一夫人的坐席。
历尽艰辛,海伦终于把孩子都拉扯大。之后两个孩子各自外出打拼,她选择独自在欧洲生活。
1912年,她接到了一则来自美国的电报,上面说她的儿子遭遇了火车事故。海伦念子心切,购买了最近一趟去往美国的船票。这艘船的名字叫RMS Titanic,中文译名泰坦尼克号。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当时的海伦还算富裕,两个孩子都不用自己养了,刚刚发行的书也销量不错,因此拿到了一笔不低的稿费。估计是晚上刘皇叔给她托梦了,她咬咬牙买了一张头等舱的票:我打拼了一辈子,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登上船后,海伦身上独立坚强的气质以及出众的文化修养,让她在53岁的高龄成为人群的焦点。她的回忆录中写到,在船上一共有六个人追求自己。当然了,这六位也都不是杰克那样的貌美少年,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
放到现在,海伦就是那广场上最吸引老头的领舞老太太,一曲酒醉的蝴蝶艳惊四座。其中海伦印象最深的两个人,一个是商人休伍伦,一个是建筑师肯特。他们两个共同组成了影片中穷小子杰克的形象。
她推开了门,挥着青春,是一个人。长久以来,习惯了风吹雨打、经历过人生百态的海伦,终于在轮渡上再次接触到纸醉金迷的生活。
她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少女时期,回到了自己出嫁之前,那时她还没遇到那个禽兽丈夫,还不需要整天想着把两个孩子养大,还是一个整天无忧无虑的公主。她的脑海中迅速架构出自己与爱人的浪漫情节,幻想着自己还是一名少女,幻想着他们在船头迎风飞舞。
是的,电影里最为经典的那一幕,只能出现在海伦的幻想中。实际上,泰坦尼克号的船头是禁止乘客进入的,那里一直都有船员把守,就算是硬闯过去,在半路就得被拦下。
只有在这艘船上,海伦才能暂时抛下生活的重担,放下对儿子的牵挂,忘掉这个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在这里,她才可以回到无忧无虑的状态。
黑白如彩色,醉生梦死,望梅止渴。海伦沉浸于泰坦尼克号的一切,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人们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在他们的言语里,他们活成了自己最想要成为的样子。
做过几天生意,就可以说自己已经在欧洲建立了商业帝国;在工地搬过几天砖,就可以说埃菲尔铁塔是自己建的;按了几下钢琴,就可以说自己可以比肩肖邦莫扎特......虚伪的人们给自己编织出一副不适于自己的躯体,然后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地拼命饰演。虚构自己,吹捧他人,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充斥着歌功颂德,到处都是和颜悦色。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海伦有着许多追求者,这让她意识到自己仍有着很大的魅力,再次感受到了青春。她深深地陷入到了这种纯粹的爱情,这是她在失败的婚姻中未曾感受到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海伦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此时,泰坦尼克号也来到了有冰山的区域。
世纪绝唱,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号确实可以称得上世纪巨轮的称号,其号称永不沉没也是有底气有依据的,但再高的配置也敌不过命运驱使、造化弄人。
电报员没注意到那条关于冰山的信息,瞭望员忘了带望远镜因此无法观测到冰山,船长也下达了一个错误的命令,让泰坦尼克号的侧面与冰山完全接触。
有人把泰坦尼克号进行数字建模,并且做了一次模拟实验,还原了当时撞击冰山的场景。结果表明,在那种情况下,就算船长两眼一闭,不管不问,让船直接撞上冰山,泰坦尼克号都不至于沉没。
用船的正面撞击,损坏的只有船体前部的水密舱,渗入船体的海水也会被存在水密舱里。船体材料的坚硬程度足以支撑残破的躯体坚持到美国。
但可惜那时船长并没有闭眼,做出了一个最具争议的决定,也是为数不多能让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决定:全速倒退、满舵转弯。
那时候,船身已经离冰山太近了,全速倒转的引擎终究没能拉下奔赴冰山的泰坦尼克,还把船身前进的势能卸得所剩无几。都说长痛不如短,如果船身速度足够,可能就蹭过冰山,船身侧面不会损到很大的损害,可速度降低之后,轮船不足以撞断冰山的角,反而让冰块在船身上划出一道极长的口子,船体进水严重,超过了水密舱最大负荷,酿成了悲剧。
船长经验不足,电报员的麻木,瞭望员的大意,一个个失误,一次次巧合,让泰坦尼克号这一庞然大物陨落在北冰洋附近。
灾难发生时,休伍伦第一时间来到海伦旁边,给了她极大的安全感。休伍伦为她穿上救生衣,搀扶着她去甲板逃生,但海伦却心系肯特,执意回去寻找。
肯特见到海伦,再次把她带到甲板,并且把她塞进了救生艇里,出于绅士风度,他让一旁的女人和孩子登上了救生艇,自己却留在了船上。
海伦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于是把两个定情信物交到了肯特手里,一个是带有她母亲画像的象牙饰品,另一个是银质的小酒瓶。在把海伦送上救生艇之后,肯特站在顶层甲板,此时已经没有多余的救生艇,他也拉不下这张脸去抢女人小孩的位置,所以他就静静地站在甲板上,准备听天由命。
不像荧幕上杰克和露丝的荡气回肠,海伦在第一时间就坐上了救生艇,也没有机会对心爱的肯特出手相救。没有you jump,I jump,没有 木板告别,没有吹哨求救,跟电影相比,海伦和肯特的故事称得上平淡。只有分别时的执手相看泪眼,但在他们两个人心里,他们永远是彼此的珍宝。
肯特再次被发现时,他已经在大西洋上漂流了许久,船员打捞上来他的尸体,海伦给他的小酒瓶和小象牙还完好无损地装在他的上衣口袋。
世纪巨轮终成时代的眼泪。船上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傲慢买了账,号称永远不会沉没的巨轮就这么倒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两个人的爱情也因此夭折。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她关上了门,兜售着伤痕,又是一个人。最终,海伦和休伍伦在这次灾难中幸运生还,但肯特却永远留在了冰冷的大西洋。当初面对两人的追求,海伦选择了肯特。而灾难过后,孑然一身的海伦与休伍伦再次联系。
可能是海伦的一厢情愿,也可能自己已有家室,抑或是追求失败怀恨在心,在海伦的泰坦尼克号回忆录问世后,休伍伦否认了故事的真实性,并极力与海伦撇清关系,后来海伦几次试图与休伍伦联系,全都被拒绝。而六人中的其他的幸存者也否认自己追求过海伦。
经历过死亡,海伦更加明白生命的难能可贵。正如影片中杰克说的一句话,“我喜欢清晨醒来面对未知的一切,不知道自己会遇上谁,也不知道将到哪里去。生命是上天的馈赠,我不想虚度年华,随遇而安,珍惜生活,享受每一天。”
海伦再次拥抱了生活,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见证历史,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生。
后来一战爆发,海伦选择去救助遭受苦难的人们,她来到意大利前线,作为一名战地护士,帮助协约国伤员治疗。在这期间,她救下了一名身中子弹的美国士兵,他的名字是欧斯内特·米勒尔·海明威,后来写了一本小说,讲了一个从鲨鱼口中抢肉的故事,书名是《老人与海》。
一战结束以后,海伦被意大利皇室授予了红十字勋章,她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红十字会组织。她开始周游世界,一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一边流转于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组织,帮助他们完善制度条约。
她还在北京居住了两年,记录了许多中国的风土人情,将其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中。并且在柬埔寨对吴哥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表了一篇专业的报道,因此她也曾被柬埔寨国王亲自召见。
漂泊天涯,四海为家。海伦一边周游世界各国,一边将泰坦尼克号的经历写成回忆录。80岁以后,海伦停下了不断探索的步伐,回到家里,与儿孙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十年之后,90岁的海伦于家中去世。
由于她出版的回忆录里,没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一律用“他”和“她”代称,因此世人只知道“她”指的是海伦自己,并且猜测“他”指的是休伍伦。
在海伦去世之后,她的儿孙发现了她的秘密手稿,她与肯特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才被世人得知。并且作为二人定情信物的银质小酒瓶,也被拍卖,被一名英国人收藏。
1997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卡梅隆的人看到了海伦的故事,并据此拍摄了电影《泰坦尼克号》。如果海伦和肯特看到自己变成了荧幕上的杰克和露丝,一定也会很欣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