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古玉的方法

出土古玉新老的鉴定,在对一件玉器整体的评估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对这件玉器进行历史、经济、文化内涵等整体评估的首要因素,先决条件。如果一件器物新老不分,那还有什么继续探讨的余地呢?因为新东西就是艺术品的价值,已经很明朗,无需再继续探究。

从大量实践中,我总结了一套鉴定的方法,那就是《出土古玉鉴定四步曲》。

第一步

从入土特征入手,比如:包浆、沁色、钙化、土蚀土咬、形变等,初步判断玉器的新老。

我把第一步在整个鉴定中占的比重归纳为50%左右,这是古玉鉴定的首要因素,也是本源的问题,我称之为环境第一位。

试想,一件玉器在地下埋藏了数百上千年,肯定会发生各种变化,这就会在玉器内部或表面形成各种特征,这是不可逆的,作伪永远无法企及的。

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解析这些现象的产生,以及如何分辨自然形成的特征与作伪的现象,这就成了每一个爱玉人必须要掌握的本领。

凤形玉佩 战国早期,长3.7cm,高3.4cm,厚0.4cm。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越国贵族出土

第二步

从加工工艺特征入手,进一步确定它的新老。

我把第二步在整个鉴定中占的比重归纳为50%左右,这也是鉴定古玉的本源问题之一,我称之为工艺痕迹第二位。

每一个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加工玉器使用的工具也就不同。比如:隋唐以前使用几式砣机,隋唐后广泛使用高凳砣机;文化期晚期使用磨制和石质砣具加工;文化期晚期开始至春秋晚期以前,使用铜质砣具;春秋晚期至明清,广泛使用铁质砣具等等,这就会在每个历史时期,在玉器表面加工时留下不尽相同的痕迹特点。如何判定这些痕迹是否符合历史印记?只要我们掌握了它每个时期的特征,借助于高倍放大镜观察,再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分析,断定古玉的新老,几乎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这是鉴定古玉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这两步,就好比一台天平上的两个砝码,要想让鉴定的这台天平达到平衡,就要两边砝码均等。

以上两个步骤并非是孤立的,必须相互联系、综合判断,也就是12字法则的运用。

古玉7种鉴定方法(出土古玉的鉴定方法)(1)

凤鸟纹玉璜 西周,长7.9cm,宽2.8cm,厚0.6cm。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152号墓出土

古玉7种鉴定方法(出土古玉的鉴定方法)(2)

玉环 崧泽文化,直径4.5cm,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第三步

从造型、纹饰等特征入手,推断它趋于合理的年代。

造型和纹饰,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就像我们现代人穿休闲、西装打领带开宝马,而倒退200年,古人长袍马褂大辫子,坐马拉车,如是而已。

如果你从第一步和第二步决定了玉器的新老,第三步断定年代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去博物馆参观以及阅读带有明确年代的馆藏图片的书籍,再就是借鉴前辈总结的一些关于纹饰演变的论文,别无其他诀窍。当然,脱离入土环境的民间藏品,对年代的断定,根据个人知识经验的多少,会有一定的偏差。

古玉7种鉴定方法(出土古玉的鉴定方法)(3)

玉蝉 西汉,长6.3cm,宽3cm,厚0.5cm。江苏省泗阳县大青墩泗水国王陵出土,现藏于南

第四步

其他辅助特征进一步确定,比如细节、玉质、文化内涵等,以达到万无一失。

如果一件玉器,你90%解决了它的新老问题,为了进一步确定它的准确性,一些细节的辅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你去检验一件片状器的平整性,一件玉璧肉(玉边位置)、好(玉的空心位置)两部分是否为同心圆,玉质是否符合我们已知的古代用料特征,这件器物是否符合历史文化背景等等的细节问题,会让你在鉴定的准确性上如虎添翼。

古玉7种鉴定方法(出土古玉的鉴定方法)(4)

玉具剑饰 西汉,剑长76cm,宽3.2—3.5cm;格长5.7cm,宽2.6cm;璏长10.

古玉7种鉴定方法(出土古玉的鉴定方法)(5)

龙形玉佩 西周,直径4.3cm,厚0.2cm。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9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

综合上述,有了正确的出土古玉鉴定思路和方法,古玉鉴定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吗?

古玉鉴定并不难,也不像有人说的那么神秘莫测,它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把纸捅破了,也就柳暗花明了。思路和方法正确了,加上不断的实践、总结,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鉴定高手。古玉如此,其他收藏品亦如此。

“出土古玉鉴定四步曲”的实战应用案例,将在以后详细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