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轿起三声炮震天动地……”8月4日9点多,太阳已有几分火辣,在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大舜路东,一家新开业店铺前,王丽一袭红衣,又唱起了她拿手的豫剧《抬花轿》。

一曲唱罢,掌声四起。王丽招呼姐妹们一起上场,又跳起了广场舞《开业大吉》。

这家店铺从事推拿按摩,主人是南黄崖村民张岩,肢体有些不灵便。

“这些姊妹们可真好。主动来给俺庆祝开业,大热天的连口水都不喝。”说起来,张岩非常感动。

王丽,53岁,赵庄村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唱戏属“自学成才”。这七八年,到福利院、偏远村庄演出,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包水饺、聊天解闷,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一到周末,作为孝里文化艺术团执行团长,她就呼朋引伴,带领团员们一起做公益。

闲着不如去做公益(白天打工晚上跳舞)(1)

王丽(左三)和团员们在敬老院演出。

闲着不如去做公益(白天打工晚上跳舞)(2)

到南黄崖村表演后,王丽(右一)和村里老人们合影。

闲着不如去做公益(白天打工晚上跳舞)(3)

王丽(左一)和团员们经常为街道办的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虽说是“团长”,王丽可是一分钱工资没有,并且还经常自掏腰包给老人们买东西,团员们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我们就是愿意跟着王姐一起。”经常提供出租车的郭霞笑着说,“她关心人、热心,还能干。”

“我俩的店都在大舜路上,是对门。”一块儿表演的陈荣芹说,“男人们出去打工,我们姊妹们在街上作伴20多年了。”

大舜路南北走向,王丽的店位于路东中段,距孝里街道办也就是300多米,可以说是“新镇”的商业中心。

这个“店”的由来,还得从滩区迁建说起。

王丽家在赵庄村,村子紧邻黄河东岸,处于滩区,属于典型的“水窝子”。

孝里镇地势西凹东高,1996年,镇里就确定了全镇东迁的发展方针,并将镇驻地往东迁移2.5公里,同时,动员各村村民到新镇盖临街房,商住两用,一间临街房只需拿1500元宅基地钱。

“我对象常到外边搞维修,他有眼光,觉着新镇有前途。”王丽说,“我们家要了两间房的地,盖成了二层小楼。一层130多平,当时花了7万多元呢!”

“前后左右都是庄稼地,孩子上学只能往老镇上送。”王丽抱着还在吃奶的女儿住到新镇,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平常打打零工,闲暇时开始带着新认识的姐妹们做点好事。之后3年,全镇先后有200多户村民到新镇发展,逐步形成了齐长城街、黄崖寨街、孝堂山街、大峰山街、子骞路、大舜路、郭巨路等四横三纵的发展格局。

“刚来那些年,最热闹的时候是赶集。”王丽说,为了提高新镇人气,政府倡导立了新集,逢三、八,周围十里八乡都来赶集。

2019年初,全省规模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集中安置工程——孝兴家园破土动工,新镇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建材、快餐、肉菜、家电等店如雨后春笋。王丽的二层小楼,二楼自住,一楼租了出去,一年租金差不多抵得上王丽一年打工的收入。

2020年夏秋之交,孝兴家园迎来第一批黄河滩区迁建村民,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等也建起来,占地1万多平方的孝文化广场成为镇上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爱跳舞、热公益的王丽,身边聚集了更多人。

闲着不如去做公益(白天打工晚上跳舞)(4)

8月4日,王丽(右二)在孝兴家园学新舞蹈。

时光如水,王丽在新镇20多年,丈夫依然搞维修,三天两头回来看看,女儿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儿子也已17岁。

“妈,假期我不能光在家里玩,得自己打工去挣学费。”复述着儿子的话,王丽满脸自豪。

现在的王丽,平常在镇上一家工厂负责看监控,晚上不到七点,就提着音箱到孝文化广场,和老姊妹们跳跳广场舞。之后,洗洗涮涮,哼着小曲入眠。一到周末,或者在孝兴家园,或者到敬老院、偏远的村里表演、帮老人们干活,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闲着不如去做公益(白天打工晚上跳舞)(5)

8月4日,王丽和一起做公益的姐妹陈霞(左),在孝兴家园陈荣芹家中。

虽然小楼二层足够宽敞,对搬进孝兴家园,王丽也挺向往。

“我们村是第四批搬,今年8月交房,我们家分了两套。”下午,走在孝兴家园,王丽指着一栋新楼说,“ 到时候,全镇39个滩区村3.2万人就都搬上楼房了。我们这就更热闹了。”

“叮铃铃”手机响起。

“王姐,咱孝文化艺术团的孝老爱亲服务项目,在省里获奖了。”街道办工作人员兴奋地说,“下午,你有空来领奖状吧!”

“好嘞!”王丽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闲着不如去做公益(白天打工晚上跳舞)(6)

8月4日下午,王丽代表孝文化艺术团领到获奖证书。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魏新美 通讯员 司利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