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 宽 心 谣 》
赵朴初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品读此谣,如同咀嚼橄榄,词清句畅,寄意深邃。
若要解释一二,那便是:
一、活着:日出东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就是86400秒。
二、高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了就好,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至多不过是支票而已。
三、自己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四、不一样: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对父母问问、看看就知足;
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
父母家也就是子女的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一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
五、指望谁:养病指望谁?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只能指望钱,用钱养病。
六、怀旧:常想一二忘九八,健康长寿样样有;老当益壮天地宽,满目青山松和柳。
七、直面死亡: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平等,要有思想准备,一旦阎王策小鬼来叫,无牵无挂无语,跟上走就是了。
在我看来,《宽心谣》是写给每个入世之人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箴言的启迪,都需要以平常心善待自己。读读《宽心谣》,不仅能净化你的心灵,多份宽心而少份浮躁,添些喜悦而消些烦恼,而且能使你的胸怀变得博大。
如果你读完仍不能消愁,那我愿你:
1、静心
某年某日,上鸡足山,虚云寺内,见一书生,愁上眉梢,正请教方丈:
“人世间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从来都是主流,是普罗大众奋斗的目标。只要和这个世界接触,有意无意之中就会被影响,我们难免也会变得浮躁。方丈,请问这个何解?”
“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纸笔,试试抄写佛经。”
“抄写佛经可以让人变得不浮躁吗?”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书生似懂非懂的点头,谢过方丈,然后告辞离去。
后来,每每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想放弃自己的坚持、随波逐流,我都会抄写佛经,化浮躁于无形。
心静了,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终究,我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类人。
2、安心
前几年在鼓山与师父聊天的时候,谈到吃饭问题。
我不经意地说:“云门寺的饭菜太难吃了。”
师父看了看我笑着说:“那是你心未安。”
经师父这么一说,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五观堂那幅警联“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如果吃饭时还心存杂念,不安心,尚有香甜苦辣咸涩淡之无明烦恼,如何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五灯会元》大珠慧海禅师有一个公案:
有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思虑;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而大部分人总是在颠倒,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吃饭的时候要么妄念如麻,想东想西,不知饭在哪里,饭的味道如何;要么就是挑三拣四,翻来覆去嫌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可口,终究不能安心吃饭,不知道饭菜滋味。
愿诸位同参道友在吃饭时安心、放心、息心、万缘放下,静默吃饭,不顾其他。识得眼前饭菜滋味,不挑不捡,饭来入口,菜来下肚。不分别,不执着,生菩提心,生感恩心,回向龙天。
诚如弘一法师言: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3、随心
弘一法师在俗时,有年冬天,大雪纷飞。
好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很久,随后返身回到屋内,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一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寻遍了杭州,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李叔同。
两人一同在岳庙前的小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妻子就那样一个转身,消失在若隐若现的茫水道。
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师。
无论你现在有多难过,多不开心,都不用担心。
你力所能及的地方,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或许会遇见一些人觉得相见恨晚,又或许遇到一个人觉得你值得,这都是命。遇见你该遇见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
生活的迷人之处有时不是得偿所愿,也不是求而未得,而是阴差阳错。
4、清心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
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
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说:“不懂。”
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无常相,难以琢磨,青天不言,定其名为云。水无常形,不可描述,瓶虽细小,固其态为瓶。无相无形是表象,建立青天的格局,通过瓶的方法,抓住恒定不变的大道规律,任如何无相无形,云、水的本质就了然于胸。
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
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用欢喜的心度过每一天,感受每一个风和日丽,也算是人间没白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