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具有独特和复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1)

一年四季,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是元宵节,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吃元宵看花灯放鞭炮,这是团圆的节日。

《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节日有两个,端午节和元宵节。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红楼梦》中的元宵节。

01

书中第一次出现元宵节是在第一回当中。

在金陵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有个葫芦庙,庙旁边住着一个乡绅,名叫甄士隐。

甄士隐如今已经年过半百,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士隐膝下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乳名叫英莲。

甄英莲的名字谐音为“真应怜”,她就是后边薛蟠花银子买来的小妾,薛宝钗取名为香菱。

这年元宵节,甄府的小厮霍启抱着甄英莲去看花灯,因为霍启突然想要小解,所以就把英莲放在一家的门槛上。

等到霍启小解完回来的时候,英莲不见了。

霍启找了一晚都没有找到,因为害怕回去被甄家夫妇责骂,所以索性逃到他乡去了。

红楼梦具有独特和复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2)

这甄士隐夫妇一整晚都不见英莲回来,整日以泪洗面,还是没有找到。

一个月的时间,甄士隐就患了一场病,甄家夫人也因为思女心切,每天都要请医治疗。

过了两个月,在三月十五这天,葫芦庙里的和尚不小心,炸供品的时候引发了火灾,甄府也被殃及。

甄士隐夫妇只好到田庄安身,结果这年太旱,又有鼠灾,加上赋税,甄家夫妇难以安身。

无奈之下,他们去投奔岳父,也就是甄士隐夫人的娘家,结果岳父一看到他们这样的狼狈相,便心生不满。

岳父半哄半骗之下,把甄士隐仅有的一点钱财都据为己有。

甄士隐已是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解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后,跟着疯道飘飘然而去。

这就是第一回中甄士隐发生的故事。

从甄英莲元宵节被拐,到葫芦庙发生火灾祸及甄家,再到后来无安身之所,最后跟着疯道远离红尘。

这一次的元宵节,甄英莲被拐子拐走,甄府家破人亡,这些种种几乎都是从这次元宵节开始的。

曹雪芹在开篇第一回就交代了这样一个故事,就已经奠定了全书凄凉悲惨的文字走向

红楼梦具有独特和复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3)

02

文中第二次的元宵节,可以说是贾府最金碧辉煌的时刻——元妃省亲。

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女儿,冷子兴说她出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

为何冷子兴会说贾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很“奇”呢?

古代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

就是说出生在初一的女孩是娘娘命,出生在十五的男孩是当官命。

不管怎么说,出生在初一和十五的孩子,都是好命。

如此看来,贾元春正是应了这句俗语。

贾元春出生在初一,而且是在正月初一,正是过春节的日子,所以贾府对她非常重视,在没有入宫之前,由贾母亲自教养。

贾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喜气洋洋,当得知贾元春将要在元宵节回贾府省亲的时候,贾府就开始建省亲别墅。

贾府为了彰显显赫的地位,为了展现皇家气派,所以不惜花重金斥巨资修建大观园。

红楼梦具有独特和复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4)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贾元春在一众人的簇拥和维护下,回到了娘家贾府。

在元春眼中,处处都是金碧辉煌,花团锦簇,灯光相映,简直说不尽这太平气象。

贾母率领众人跪拜元妃,元妃一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人,话还没说出口,就开始呜咽对泣。

元春看了大观园每一处的匾额对联,当得知是贾宝玉所作之后,心里甚是欣慰,自己斟酌再三后把其中的几个稍改了下名字。

贾元春让众姐妹一起作诗,这样才配这美景,作诗完毕后,众人又开始听戏。

很快,时间到了丑正三刻,也就是凌晨两点四十五分的样子,执事太监说该请驾回鸾了。

贾元春回到宫中之后,还自制了灯谜,让太监带回到贾府中,让众人去猜。

这次贾元春元宵节省亲,盛大的场面可谓是叹为观止,这是贾府地位最高的一次节日。

但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为了修建这座园子,贾府已经耗费了很多财力。

有人统计过贾府的收支情况,这次省亲的耗费预计用了十几万两银子,是贾府近二十年的固定收入。

红楼梦具有独特和复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5)

03

在第五十三回中有“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情节,这算是贾府最后一个热闹的元宵节了。

上一次元宵节,贾府众人为了迎接贵妃省亲,忙于各种事务中,“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也曾好生过的”。

这次元宵节,贾府没有什么别的大事,于是就打算好好过一回年。

从在除夕夜宁国府祭宗祠,到在元宵节荣国府开夜宴,这次新年贾府分外热闹。

在曹雪芹写元宵节贾府的摆设的时候,特意写了一种叫璎珞的刺绣陈设品。

绣这个璎珞的是个姑苏女子,精与书画,偶尔绣一两件针线,绣的的仿各大名家的折枝花卉,每一枝花旁都有一首古人的题诗。

当今的世宦富贵之家,很多都没有出自这个女子的璎珞。

只可惜这个姑苏姑娘十八岁就死了。

贾府原本有两件,因为去年把其中的两件进贡了上边,所以现在只有这一件了,贾母视若珍宝。

除了璎珞,这次元宵节同样陈设众多器玩,每一个都相当精致。

红楼梦具有独特和复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6)

再来说说这次元宵节夜宴中众人的活动。

显然,必定又有唱戏。

戏曲在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基本上都有着很深刻的寓意,《牡丹亭》、《西厢记》、《豪宴》、《乞巧》、《仙缘》、《离魂》……

不同一出戏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中,就有着不同的作用。

这次元宵节,众人听了《西楼·楼会》、《八义》中的《观灯》八出,后边梨香院里的十二个戏子中,贾母又让文官演了《寻梦》、《惠明下书》等。

除了唱戏,这次夜宴中还有说书的环节,女先儿本来是要说《凤求鸾》的,当贾母得知故事梗概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掰谎记》。

王熙凤见贾母高兴,就提议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花到了谁手上,谁就要讲个笑话。

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了两轮,第一轮是在贾母手里,第二轮是在王熙凤手中,王熙凤的笑话讲完,已经是四更天了,众人又开始聚在一起放炮仗。

红楼梦具有独特和复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7)

04

其实,在八十回后,在高鹗续写的部分中,也有提到一次元宵节,但是我们今天说的元宵节仅限于残存的八十回中。

这三次元宵节,看似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团圆日子,但是背后的深意却远不于此。

第一个元宵节,甄家小姐甄英莲失踪,奠定了全书凄惨的文字走线,预示着最后的“烟消火灭”。

第二个元宵节,贾元春省亲,贾府看起来无比气派,有着皇家风范,但是殊不知背后是巨大的高额支出,暗示了最后贾府势必会走向衰败。

第三个元宵节,贾府众人看起来其乐融融,但是这却是贾府最后一个热闹的元宵节,这次元宵节之后王熙凤小产,没过多久又抄检大观园,最后的结局都是“聋子放炮仗——散了”。

不同趣味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都可以有着不同的诠释,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

以上内容由【爱文字的小狮子】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