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会合肥,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因其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1)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班固《汉书》中,史记里记载当时的大都会,东南地区只有寿春(安徽寿县)、吴(苏州)、番禺(广州)和合肥。当时为汉置九江郡隶属县。

在饮食方面,合肥表现得很低调,其实,在合肥也可以寻觅到很多让人念念不忘的徽派小吃。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2)

烤羊肉串

夏天合肥人除了小龙虾外,当然也少不了撸串,当地有几家还算正宗的新疆馆子,电烤羊肉串味道也还算正宗,入口肥而不腻,油香四溢,和啤酒最搭了!

小龙虾

人气最旺的民间小吃,合肥曾获“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小龙虾是当地美食的一张名片,从人气饭馆到路边小摊,处处可以看到小龙虾“辣火朝天”的身影,吃着小龙虾把酒言欢的热闹场面,已成为合肥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3)

小胡生煎

这家小店经常看到排大队的场景,每天都限量供应,去晚了就没了。在口味颇重的合肥,上海风味的生煎算是独树一帜了,汤汁偏甜,但是很鲜美,吃的时候小心咬一口,以免汤汁溅出来。

芙蓉蛋卷

饼皮里包着精心炒制和调味的面筋,豆芽等食材,配以捣得碎碎的卤鸡蛋,撒上香菜卷好,再加上红油、蒜汁,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4)

桂花赤豆糊

合肥的特色小吃。原料有红豆,糖桂花和藕粉,香甜的红豆加上淡淡的桂花香,甜而不腻,口感清香,美容养生,让人印象深刻。

三河米饺

三河古镇有一种籼米粉制作的带馅饺子极有名气。所谓籼米是一种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三河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吃起来外酥里嫩,馅味鲜美。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5)

辣糊汤

河南有胡辣汤,合肥有辣糊汤,两者不是一种东西。合肥的辣糊汤里面有海带丝、豆干丝和鸡蛋丝,吃起来没有河南的那么辣,也是合肥街头常见的早餐。

撒汤

这是个乾隆年间的人造字,当地人大多叫sha汤,也有sa汤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用羊骨或是鸡骨头熬制的汤,里面兑点儿勾芡,再打个蛋花进去,汤里一般还会加入荆芥和麻油,是当地极受欢迎的早餐,很多小摊点都有卖。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6)

狮子头

合肥狮子头是合肥有百年历史的街头早点之一,已被视为合肥的传统点心。形似狮子头,具有酥、松、脆、香之风味。

臭鳜鱼

徽式风味菜的代表作品,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制作时要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刚端上桌闻起来味道有点怪,但吃起来浓郁鲜美,回味无穷,鳜鱼肉韧刺少,让人爱不释筷。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7)

合肥美食数不胜数,安徽太和板面、合肥老母鸡汤、方燕烤猪蹄、鸭油烧饼、吴山贡鹅、泥鳅挂面、肥东二十埠猪头汤、蛋饺、粉蒸肉、炒槐花、炒香椿树头、青馍馍等,不仅保有徽菜的传统,还有着新时代的元素,多说无益,只有亲身体验一下,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在现代生活中,酒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酒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8)

合肥包河酒厂,这座占地130亩的酒厂,窖池传承自明清以来享誉八方的四大酿酒世家的四座老糟坊,曾被誉为皖中“国营徽酒第一家”。这座以园林设计为主的包河酒厂,到处弥漫着淡雅的酒香,“廉泉”、“清风阁”、“小浮桥”、掩映在树木之间。

园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包公铜像,走过清风阁,分布在道路的东、西、南、北四方,是四尊雄浑威武的雕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绕过莲池,一口“廉泉”出现在视野中,据说这口泉是包大人亲自挖掘,表现了宋代包拯为官清廉的形象。

合肥很好但合肥只是合肥的文案(心吞天下海纳百川)(9)

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酿造车间,还有着浓厚历史氛围的“包河酒博馆”,让人们感受到酒文化的精髓,比如:友情、亲情、匠人精神等。中国白酒不仅是饭桌上的一种饮品。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历史文化。

“心吞天下,海纳百川”的合肥,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那样的深邃,却又精彩纷呈,真不愧有“霸都”之称。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