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杨紫和井柏然的新剧《女心理师》,小编不是他们两人的粉丝,但这次真的路转粉。里面的每一个单元都特别精彩、特别真实,比如家庭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控制欲、职场中讨好型人格等等。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每个故事都具有代表性和共情性,让人随着角色喜怒哀乐。
最新的单元里面,我被小莫的讨好型人格破防了。
图片来源网络
小莫是非常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他很小心翼翼地维护与同事间的关系,但却被同事边缘化,被孤立。当新同事请全公司的人去吃饭,叫他一起参加时,他感到无比开心,怕自己形象不好,下班后还特地去剪了新发型,可没想到在发型师的恳求和推销下,竟然充值了5000元,办了一张他根本不需要的会员卡。其实我们现在去理发不也是这样吗?不会推销的理发师不是好的销售人员~
图片来源网络
当小莫兴高采烈地到达吃饭的地方,却发现同事都不在,后来才知道同事临时换地方,没通知他。可第二天他却没有去质问同事,相反还给同事想好了借口,说自己有事没时间参加,而且还给所有人都买了咖啡!
这只是其中一件小事,他为了维护同事关系,帮同事做PPT、做项目资料等工作,同事却自己去玩乐等等。
小莫的这些表现,可以说是一部分职场人士的真实写照,想和同事们处好关系,希望自己在同事心中有着很好的形象。但是却经常事与愿违,不但没能和同事相处好关系,反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卑微和疲累。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讨好型人格。
-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所谓“讨好型人格”,主要有两个特质:
第一,做事情之前,都会去想别人的反应以及我做这件事情是不是在迎合他人的期待;
第二,在跟人的交往当中,经常是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所以哪怕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但也不会表现出来。
你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你是不是经常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很多事情明明心里不同意但嘴上说的是同意?
拒绝别人是你难以做到的事情?
借钱给别人,从来不去催别人还钱,当实在是没办法去催别人还钱时,会感到很内疚?
不敢向大家展露自己不好的情绪,害怕影响他人?
如果以上几项你比较符合
那你很有可能是讨好型人格!
然而即便“讨好型人格”这个词汇被大众逐渐熟知了,却还是有不少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一问题。
有位网友曾说:“活了29年,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可惜知道得太晚了,29岁的我,已经经历了别人几乎一辈子的事情。”
其实,小编认为讨好型人格和早期的“便利贴女孩“是一样的~
别人的需求照单全收,自己的需求埋在心底!
- 讨好型人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从小生活在强势的父母压力下
他们讨好父母的目的是减少压力,让父母觉得自己是个“听话的小孩”,这样可以避免跟父母冲突,而且可以带来父母的赞誉。当他们长大后,这种自觉不自觉的状况就带入社会、职场以及自己的生活之中。
小莫之所以是讨好型人格有很大原因也是因为他的父母,面对同学对他的欺凌,父母不去帮忙解决,相反怪他自己不会和同学闹着玩,怪他自己性格等等。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会直接影响他的性格,而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又会间接影响到他一生的宿命。
第二:内心敏感自卑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内心很丰富很敏感,太重视人际交往中“关系”2个字,认为站在别人角度去考虑问题,自己就会更容易获得群体的认同,可这样的人满足了所有人,但却离自己越来越远,也会让别人越来越欺负自己。
小莫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帮同事做,同事就会以诚相待,但结果相反,而且同事欺负他却习以为常。
第三:强化自己的外在形象
讨好型的人,始终以跪地仰望的姿态与人接触,他们不仅会积极回应别人的需求,同时还会主动去迎合别人。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又会演化成他们的人格面具,在自我暗示和他人反馈中,强化着自己“善良、乐于助人、无私”的对外形象。但是维持这种形象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要一直压抑自己的个性和自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也会活得非常痛苦和不真实。
- 如何改变 “讨好型人格”?
记住以下三点原则:
第一:建立自我的底线:学会有自己的原则
第二:找到自己的自尊:学会拒绝
第三:回归自己:学会自信
图片来源网络
我想把这段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这是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奇葩说里面的一段话,大家也可以去看下这期视频哦~很精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