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朝的建立也带领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推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要因素,要追溯到公元前360年的商鞅变法。商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商鞅变法到底是如何推行的?此次变法对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布局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1)

秦国版图

一.秦国的建立

秦国起初是一个很小的西面的偏远小国,它跟齐一样它不是姬姓,姓赢。最早期,这个地方是给周王朝管理马匹的,是一个管马的家族,早期发迹在甘肃天水一带。同时立国也很晚,在东周末期,周平王有很多诸侯帮着一起来护卫的时候,所以说建国它也比其他国家晚几百年,所以说是一个西边的游牧民族出身的。在公元前七世纪时,出了一个春秋晚期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君主——秦穆公。秦穆公兼并了12个国家,把疆土开拓了一千里,所以秦穆公也是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2)

秦穆公

二.商鞅变法思想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然后到公元前261年,21岁秦孝公继位,昭示天下说,只要你们谁有办法能让秦国强大,我就给你们做官,分国,做诸侯。在这样的一个告示下,三十岁的卫国人鞅入秦。一个21岁的年轻国君和一个30岁年年轻人发动了23年的大变法,他们的变法是“红色的”。他们以战争为主,在中国改革历史上是非常极端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3)

商鞅

“备战备荒为打仗。”

“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走与内,有六虱,必弱。”

商鞅变法的主题总结起来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打仗服务。商鞅认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六个元素,“礼乐诗书,修缮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也就是后期的儒家的治国理念,是一个极端的法家,总归对于国家来说,一定要打仗。

三.商鞅变法措施

1.以农立国

恳令,三年内让国家变成农业国(井田制改为归心于农,抑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20条相关的法令就是鼓励农业。中国早期是井田制,就是国家的平地,平原化成九格,旁边的八个是每户人家的,中间的一块是八户人家一起来弄的。但是商鞅反对了这种制度,浪费了很多的土地,首先就是要把这篇土地利用起来。所以商鞅一搞改革就把井田制废除了。鼓励大家看到空地,就用利用起来,叫做归心于农。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4)

井田制

商鞅关于井田制的改革也存在问题,依旧也很多人想要去经商,那么把这些经商的人赶到农田里面去应该怎么办?商鞅也想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1)禁止粮食买卖。粮食是农耕时期最大的一个商品,国家不允许粮食进行买卖,基本上就已经赶走了一大半的人。

(2)重官市之赋。就是在各个关口需要赋税,管仲当时交1%关税,2%的交易税。但是商鞅要把关税加的很重,加了10倍。

(3)户籍登记。这个制度最开始并不是商鞅提出来的,但是当成国策是从商鞅开始的。

(4)废除货币。商鞅时期当时没有货币,通过以物易物,导致商品的流动性非常慢。如果从商品经济讲,是大大的倒退。但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讲,这个政策大大增强了粮食生产的能力。

《史记》中评论商鞅的变法:“鞅法,三年,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可以说用了商鞅的这个政策,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地苦。三年之后百姓也就习惯了。三年后秦孝公也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一下子给了商鞅很大的官。当时秦国最大的行政长官叫庶长,直接让商鞅做了左庶长。第一个变法得到了很大的成功。

2.全民皆兵

大家都搞农业,粮食剩下太多,那就应该打仗。商鞅就做了一项变法,军爵制。在商鞅变法之前,贵族世袭制度已经延续了数百年,商鞅实行的军爵制,彻底阻断了历史发展的惯性。从此所有的贵族,一旦没有军功在身,子孙将无法继承父辈的爵位。同时商鞅把爵位分为二十级,普通百姓上战场杀敌,杀一人可做甲士,赐田一亩,宅九亩,杀敌数越多。爵位越高,赏赐越丰厚,以此来鼓励百姓从军。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5)

军功爵制表格一栏

同时商鞅制定了一个,因为人死了就要进坟墓,坟墓旁边要有树。所以制定了一个制度,杀一个人种一棵树,杀了1000个人就种1000棵树。但如果一个人都没杀,就没有树,说明跑到战场上,人没杀还被别人杀了,子孙来祭奠也会让人感到很没面子。可以想象当时比较尴尬的场景,同样都是同乡,别人家10多棵,自己家一棵也没有。就是荣辱观,你杀人不但在这一生上获得很多荣誉,同时在死后还让子子孙孙都记住,到底杀过多少人。这个制度使得中国发生了大改变,军爵制之前中国跟西方一样,是贵族制。军爵制之后呢,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变成了一个平民性社会。

中国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四个基本的经济制度,其中有一个制度叫做精英控制制度。一个国家的精英有两种人,一种是有力量的人叫做军人,一种是有思想的人是文人,所以控制国家的精英就是控制军人,控制文人。控制文人的方法是什么,利用科举制。控制军人靠什么,就是军爵制。所以商鞅时期已经完成了中国四大基本制度的其中一个,为有力量的人进入体制内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通道。

3.立郡县制

周的时期是分封制,一个周王子,周王朝,周天子,分封1000多个国家。商鞅立了郡县制,从此不在分封。由中央政府派出县令,县丞,县尉进行管理。所以说当上县令的人不再是贵族,也不可以进行世袭。中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三个阶段:部落制,分封制,郡县制。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6)

四.变法实施

商鞅当时变法的举措与贵族的利益形成了很大冲突,但是变法成败的关键是如何取信于民,这也成了商鞅变成了最大的难题,这些举措又给当时秦国的社会带来了很多变化。

商鞅用了很多的办法,其中有一个叫做徙木。在当时秦国的首都,在首都的南门用了一个三丈高的木头,贴了一张告示说,只要谁能够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奖励十金。后来真得有人做到了,也得到了百姓的信任。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7)

商鞅南门立木

第二个中国以前叫做做刑不上大夫。犯法对于大官贵族是不能够用刑法处理的,叫做刑不上大夫。从商鞅开始,刑必须上大夫,,所以说当时秦国内部很多的人反对变法,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都是太子为主的一拨人,是太子的两个师傅,虔和贾。有一次太子犯法,但是不能惩罚太子,所以怎么办呢就惩罚两个师傅。把虔关到了监狱,对贾用钳形,就是脸上刻字。过了四年,关监狱的虔又犯法,被削了鼻子。商鞅把太子的师傅用两个严酷的刑法来处理,剩下人也就不敢反对了。

同时商鞅建立了连坐制度,提出五家为一伍,也就是一户人家犯罪,五家人全部连坐,所以不但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要教育好别人的孩子。

五.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改变

商鞅变法共经历了23年,使得秦国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最具有战斗力的国家。秦国和别的国家打仗的时候不一样,其他国家都会带着盔甲,秦国不一样,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上,也是因为商鞅的变法制度。秦国也被称为“虎狼之国”。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8)

他的变法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一共经历141年,其中秦国发动的战争一共发动了108次战争,所以说国家都是打出来的。

“惠王车裂之,秦人不怜,后世遵其法。”

商鞅的死没有任何一个人怜悯,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被处罚,后世所有的历代秦国的国王继续遵守这样的法律往前走,所以为统一天下打下了一个基础。从历史上来说,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制度性基础。

六.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对古代的四大利益集团进行了很大的冲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者和有产者。商鞅变法时,变成了中央政府,无产者很强大,有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从经济上来说,是非常稳定的,中央集权很强有权利,但是民间丧失了活力,是一个刚性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从商鞅变法出发)(9)

从七国的国旗也可见秦国的刚性

中国有四大制度,第一个从最开始的分封制度改变成中央和地方的郡县制度,就是中央控制地方人员的制度。第二个是全民思想控制制度,就是中央集权必须要把老百姓的思想全部都控制起来。第三个是社会精英控制制度,在商鞅时期控制住了有力量的人,通过郡县制。第四个就是宏观经济制度,中央集权中,国家要管理经济。商鞅提出命令型计划经济,在中国过两千年的历代经济变法历史上,中国总的来说,是一个古典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很长的时间里面,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以商鞅整个的变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从更远的历史来看,商鞅的变法彻底改变了后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态,建立的郡县制,军爵制,对井田制的改革,统一度量衡,户籍制度等等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一直以来,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也就是中央集权制度,也就是商鞅确立的制度。

其中中国的发展中有十次大的变法,这十次大的变法其实就是公元前7世纪管仲的变法和商鞅变法的之间的钟摆式的摇动,也就是这两次变法,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选择,下一次我们一起来深究,从管仲的变法出发,对未来的政治经历发展的影响。


你好,我是老马。更多精彩内容,我们慢慢分解。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