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在历史上是短暂的,却又有着昙花一现的精彩,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五百年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的分裂态势与民族争端都在隋的光芒下烟消云散,中国又归于统一的局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隋炀帝为什么开凿运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隋炀帝为什么开凿运河(隋炀帝开凿运河为了赏花)

隋炀帝为什么开凿运河

隋朝在历史上是短暂的,却又有着昙花一现的精彩,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五百年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的分裂态势与民族争端都在隋的光芒下烟消云散,中国又归于统一的局面。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中争议颇多,他所接班的隋朝虽然已经统一,却并不安定,他身上的担子无比沉重,隋朝的统一是以绝对的武力压制取得的,很多地方的分裂趋势被强行压抑。和平统一的隋朝实则暗流涌动,长期的分裂割据使得地区之间经济文化难以统一,隋王朝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迫在眉睫。

隋炀帝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此时的他不再是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可以拯救他的,他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造,在大隋的土地上深耕,才有可能保全江山社稷。历史的使命落在杨广的肩上,在任期间,他也确实做出了很多事业,其中三件大事,带给后世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

01选贤举能 破除门第

自西汉察举制盛行,对于门第观念的固化日益加深,选拔过于主观,自然引发世卿世禄的门阀制度。在此后的制度改革中,九品中正制更加坐实了门阀制度,南北朝时期的官僚相互包庇,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彻底封死。

隋炀帝杨广的到来,让这一局面彻底改变,他设置进士科,从此科举制登上历史舞台。他所首创的以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被沿用至今不可谓不影响深远。

杨广于大业三年开展"试策"取士。从此,人才选拔清风霁月,寒门子弟拥有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自这个时代而开启,在当时社会日趋严重的门阀制度,隋炀帝杨广能做出如此决策,实在是英明之举,也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典范。但与此同时,他的行为也深深伤害到当时的权贵,为他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02开凿运河 贯穿南北

隋炀帝统治时期,由于长期的割据,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显著,江浙一带十分富饶,鱼米之乡,手工艺发达,经济水平很高。而北方地区却经济落后,不足以自给自足,需要依靠国家的供给,基于此种状况,隋炀帝杨广也是做出一项伟大的决定——开凿京杭大运河。

开凿运河,使得南北方之间得以运输物资,相比较近现代的南水北调,隋炀帝可谓是敢为天下先,大刀阔斧的稳固江山社稷。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在历史上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沟通了黄河、长江与淮河三大水系,这个运河,不仅为当时的南北方经济带来调和,更是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大文明发源地连接在一起。直到今天,京杭大运河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世界第一长运河。

这一工程深深影响着后世,意义深远。但是,杨广也因此被冠以残暴的名声,究其根源还是没有考虑当时的生产力,没有考虑当时的民心。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隋朝那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没有爆破,没有大型器械,仅仅依靠民工之力,竟然在6年便已竣工。而这背后,便是百万民工的苦不堪言,这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也存在野蛮与暴力带来的经济快速推进。隋炀帝已经为他的急于求成付出了代价,而浩大的工程给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无论如何,敢于开凿运河,便是超脱于那个时代的创造力与非凡的气魄。

03开疆拓土 统一西域

杨广绝非狗苟蝇营,安于享乐的君王,他的志向在于千秋基业,而开疆拓土的必然选择,便是西域。古代交通不便,通往西域的道路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隋炀帝不辞劳苦,亲自到西域视察。

要说通往西域的道路,其实早在汉代便已打通,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但是经过多年的兵荒马乱,常年征战使得丝绸之路早已废弃,如今隋炀帝再度出发,要穿越祁连山脉,并且行军路线还受到吐谷浑的威胁,为此杨广更是发兵击溃了吐谷浑,荒废多年的丝绸之路在杨广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再次打通,从此盛况空前,隋炀帝在西域大摆筵席,西域27国使节悉数到场。

结语:隋炀帝志在千秋,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隋的政权还是没能得以稳固。但是,他首创的科举制度,开凿的京杭大运河,都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杨广在位仅仅14年,却做出如此宏伟的基业,轰轰烈烈的改造为此后的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隋炀帝的铺垫,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也就无从谈起了。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他不顾客观事实,急于求成,确实有诸多不当之处。但是把他塑造成残暴贪敛,贪图享乐的君王绝对有失公允,从历史文明的进程来看,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是电光石火的一霎,而又光芒万丈,影响深远,杨广心中的抱负也为后世之君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