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综合治理(强化流域系统治理)(1)

长江黄河综合治理(强化流域系统治理)(2)

长江黄河综合治理(强化流域系统治理)(3)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国家战略。9月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撰写的《流域发展指数研究报告(黄河1990-2020)》在北京发布。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数,可为政府治理和流域管理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对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意义重大。

结合报告,求解“下一步如何稳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张金良。

提升决策支撑能力

应高度重视评价工作在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稳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什么应高度重视评价工作?您对此有怎样的建议?

高世楫: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对科学评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提升决策支撑能力意义重大。建议尽快将评价工作纳入国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议事日程,设立统计评价工作组,健全与国家高质量发展考评工作的协调机制,不断夯实基础能力,加快开展统计评价工作。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纲要》目标任务,统筹考虑综合类与部门类统计监测指标,明确统计监测范围和单元,兼顾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类型区域特点和工作重心,确定评价指标。

张金良:还可积极引入第三方权威研究机构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鼓励发布流域发展指数类研究成果,同时探索更多方面的专业指数,如黄河健康指数、黄河文化发展指数等,更好地服务和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科学决策与政府考核工作。

提升流域发展质量

须进一步加强河流健康、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各子系统协同

中国经济时报:协同治理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您认为,助力流域发展质量提升,下一步工作应更注重在哪些领域的相互协同?

张金良:提升流域发展质量须进一步加强各子系统协同,其中需要做三点工作。

一要高度注重保护、治理、发展等各项工作的协同性,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江河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质量发展全局,促进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均衡增长和相互协同。

二要统筹考虑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各要素关系,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健康与永续发展水平,提高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达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目标。

三要立足黄河上中下游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流域经济布局,优化流域生态环境空间格局,明确不同区段的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将沿黄地区城市建设、产业布局、河道治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一体规划,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黄河流域发展新格局。

围绕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等关键问题,

强化流域治理保护重点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强化流域治理保护,哪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张金良:高度重视水沙关系调节、生态流量保证、清洁能源发展、水资源刚性约束等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要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健全黄河流域防灾减灾调控体系;加快推动黑山峡、古贤、碛口等水利工程建设,发挥骨干水库作用,提升流域防洪、抗旱、水沙调节能力,增加水沙调控后续动力,为黄河长久安澜提供保障。二要加快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包括加快推进引汉济渭二期等工程建设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等,尽力缓解黄河流域资源型缺水实际,为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三要着眼于黄河流域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的不可替代性,与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要求相适应,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四要加快推进多能互补新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增加黄河流域清洁能源构成比例,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以底线思维应对黄河流域各类风险因素

中国经济时报:黄河流域近十年来经过持续治理与保护,重大风险发生率显著下降,但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仍然很大。您认为,护佑黄河长久安澜,哪些新风险须要警惕,该如何应对?

高世楫:黄河流域在过去31年间出现过一些断流、洪涝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重大灾害事件,经过持续治理与保护,重大风险发生概率显著下降。但还应看到,黄河流域上中游多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活动较为发达,水资源开发强度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仍在持续,诸多固有风险因素仍会涌现,且会以新的形式展现。

一是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增多背景下,水沙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水沙调控体系也面临新挑战,这些都要求对黄河重大洪涝灾害风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二是局部地区生态系统恶化风险始终存在,包括突发性源头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下游生态流量降低、部分地区河口湿地萎缩及支流污染。

三是水资源短缺和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流域水资源-粮食-能源三要素之间存在巨大张力,始终构成对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约束和风险。

因此,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切实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上下功夫,实现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的系统有机协调,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视频】为市场主体减负担激活力③丨让市场隐性门槛无处遁形

●区域观察丨河南发力竞逐元宇宙赛道

●山西援疆系列报道①丨晋心援疆 用真情铺就“幸福路”

●关注丨多措并举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长江黄河综合治理(强化流域系统治理)(4)

长江黄河综合治理(强化流域系统治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