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园酒店博物馆展演厅里,“狮子”们上场了。
“它在威严凝望着你。”“开始吼叫了。”“大摇大摆地走来了。”戴德和袁之诺的两双手在琴键上跳跃,台下的家长和孩子们则在范勰和罗佩思的情景解说下以击掌演绎着钢琴节奏类型。
现场,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在演奏。
戴德是里特米勒教育家,其他三位则来自星海音乐学院情景钢琴教研组。3月13日,她们在展演厅里进行了一场慈善音乐会。
这场“伴童路上不孤单,新春启航齐牵手”花园·日顺 首届普爱慈善音乐会,由广州市特殊儿童发展促进会联合广州花园酒店、广州日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承办。
音乐,搭起特殊儿童表达之桥
“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这次音乐会向大家传播融合教育理念,倡导社会公众关注、理解和接纳特殊儿童,同时也借此探索音乐游戏治疗的积极作用。”广州市特殊儿童发展促进会会长吴娟期待着更多艺术家、企业、专业组织等力量加入到特殊儿童公益服务事业的队伍中。
现场互动。
“这种慈善、大爱让我们更加有温度,也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和个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花园酒店相关负责人表示。
音乐如何帮助“治愈”特殊儿童?
在星海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钢琴家戴德看来,音乐像一粒种子,播下了真善美。“音乐可以成为特殊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玩具’,帮助他们与外界搭建起一座认知和情绪的表达之桥。”
这座桥梁清晰地浮现在小妍(化名)妈妈眼前。
她专程带着小妍从黄埔区参加音乐会。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小妍仅有左眼视力,但对声音很敏感,正在学习钢琴。“孩子还是挺喜欢钢琴的,不过受视力影响学得慢一些。很感谢特促会的老师为我们报名,她对现场互动很感兴趣。”
在袁之诺的教学课堂上,也曾有一些视障儿童。
“我不觉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不少孩子的表现让袁之诺惊艳,“音乐是很有力量的,我们既要让更多人关注到特殊儿童,也要让更多特殊儿童知道,自己没有那么‘特殊’。这才是融合教育该做的。”
音乐会后的博物馆参观环节。
将“特殊”融入“普通”
所谓融合教育,并不单指接受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它意味着告别“整齐划一”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接纳和包容每个学生的独特特点。而残障,只是某些孩子的特点之一。
怎样更好地将“特殊”融入“普通”之中?广州在探索。
2021年9月,黄埔区教育局引入特教团队入校服务,广州市特殊儿童发展促进会承接了其中5所公办普校的“随班就读”备案生特教工作。由特殊教育专业、社工专业、心理学专业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特教老师团队,每周以固定时间入校的形式,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
音乐会现场。
吴小丹就是其中一位。在她看来,融合教育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他们也可以像普通儿童一样完成学业。这种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迈开了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则是让大众认识和了解特殊儿童,尤其是将跟他们在社会上并肩成为伙伴的同龄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也能够让一般儿童学会尊重、接纳与包容。
专业的团队是关键。
特教团队不仅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融合教育主题班会、专业个案、小组辅导和家校咨询等课程,更重要的是,他们充当起了“早期筛查者”的角色。“上学期就存在这样的案例,有些家长并未意识到孩子是在生理上存在问题。”吴小丹感到庆幸,“早干预比什么都强。”
这样的专业来自于不断学习。同样来自特教队伍的蔡老师说,她们每周、每月、每学期都会复盘,还会同香港教育大学特教专业团队开展交流活动。“希望能够促进融合教育理念广泛传播,让特殊儿童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支持,这需要整个社会一起行动起来。”
【记者】钱明雅
【通讯员】沈晓馨
【作者】 钱明雅
广东民政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