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晖/文

今天想分享一下孔子和原壤的友谊。

我搜了一下百度,有关孔子与原壤交往的主要有两则一一

一是《礼记•檀弓下》。原壤的母亲去世,孔子帮忙操办丧事,原壤登木高歌,孔子并没有阻止,而且说“故者毋失其为故也”(即:老朋友没有失去时才是老朋友),可见孔子多么看重原壤这个老朋友。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1)

二是《论语•宪问》。孔子去探望原壤,原壤“夷俟”孔子,然后孔子骂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2)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可以说是孔子对原壤一生的总结。

自西汉以来,这句话被无数大儒名家注疏过,但很显然都是误解。

下图是朱熹的解读: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3)

下图是钱穆的解读: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4)

下面谈谈个人理解。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夷俟

有人认为“夷”通“跠”,有人认为“夷”指东夷,但最终都认为“夷俟”是讲“蹲踞着等待”。

我认为,“夷”就是“平”一一平躺,或者通“倚”一一倚靠着凭几,用今天的流行语可以称为“葛优躺”。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5)

2.孙弟

关于“孙弟”基本没有不同意见。

“孙”通“逊”,谦逊恭顺。

“弟”通“悌”,敬重兄长。

3.述

“述”就是“著述立说”。

4.贼

有人认为“贼”是“害人”,有人认为“贼”是“偷生”。我有点困惑,大家明明知道“贼”不是“戎贝”而是“戈则”,怎会弄不清“贼”是何意?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6)

“贼”,从“戈”从“则”,显然本义应该是“以武力(暴力)破坏规则(准则)”,引申为“破坏规则的人”。

5.死

“死”应该是整句的“死结”,两千年来之所以一直以为孔子在骂原壤“老不死”,就是对“死”的误解。

下图是“死”的字源演化: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7)

通过研究,我强烈感觉专家给出的“死”的甲骨文并不全是“死”。

关于“死”的甲骨文,传统认为从“歹/歺”从“人”。“歹/歺”表示的是“缺胳膊断腿之人”,引申为“伤残”,又因为在上古时期伤残致亡率极高,所以含“歹/歺”的字多与“死亡”有关。个人认为下图红圈内的甲骨文“死”表意的应该是“一个人正在治疗或照看伤残人”。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8)

关于“死”的金文,我盯了很久。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9)

越看越觉得不是“歹人”,而是“歹氒”。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10)

字典里没有“氒”的本义,我可以非常肯定地给出“氒”的本义就是雄×器官(下垂)之形。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字“氏”,其本义也是雄×器官(下垂)之形。“姓氏”之说,姓来自母族,氏来自父族。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11)

如果还不信,再看一下“昏”。“昏”是“婚”的古字初文,华夏先民认为男女之合就是“昏”,可惜后人却以为是因为结婚时间在黄昏才叫“婚”。“昏”是“洞房”,而洞房之时在夜里,“昏”才与“夜”扯上关系。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12)

纵观西周到春秋战国的金文“死”,都是“歹氒”,所以孔子时期的“死”应该就是“歹氒”一一表意的本是“男人那功能不行了”,引申为“不能生殖繁衍”。“老而不死”就是“年老了还能生殖繁衍后代”。

综上,我试着重释《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原壤夷俟

原壤可能是倚靠着凴几坐着等孔子进来,也可能干脆是平躺着等孔子进来。

说明原壤很随便。

2.幼而不孙弟

年幼时就不谦逊恭顺也不敬重兄长。

典型例子:原壤在母亲去世时“登木高歌”。

3.长而无述焉

年长时没有著述立说。

孔子“三十而立”,不是成家立业,而是著述立说。孔子肯定是认为原壤有著述立说之才却“无述”,为他惋惜一一原壤有一身才学却不著述立说,就不能传承给后人,在孔子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

4.老而不死

年老时仍然在纳妾生子。

孔子提倡“君子不器”、“克伐怨欲”,所以他认为原壤年老了还在纵欲,是为老不尊。

其实,孔子他爹也是“老而不死”一一在66岁高龄时与不到20岁的孔子他妈制造出了一个千古圣人。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13)

5.是为贼

(你从幼到老一辈子)都是在破坏规则(不守规矩)。

6.以杖叩其胫

用拐杖轻轻敲击原壤的小腿。

7.合译

(省略)

8.潜台词

孔子调侃总结了原壤三个特点:

一是自由释放天性,不受约束“为贼”;

二是身怀真才实学,暴殄天物“无述”;

三是老当益壮弥坚,身体倍棒“不死”。

9.三点感悟

一是原壤“不羁”。原壤虽然表现得很玩世不恭,但肯定是个“不羁之才”,否则怎能和孔子做一辈子朋友?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14)

二是孔子“不迂”。虽然孔子自己很守礼,但并不影响他和不守礼的原壤做了一辈子朋友。原壤母丧却登木高歌时,孔子并不阻止,而且害怕失去这个老朋友一一“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三是友情“不浅”。孔子和原壤本是一对“矛盾”,结果却相知相交了一辈子。孔子本是调侃好朋友原壤,后人却误以为孔子是在责骂原壤是“老不死”是“贼”(今义),硬生生埋没了这对令人羡慕的“孔原之交”。

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被误解两千年的)(15)

这是今天的闲扯,也是九月最后一扯。

图片均自网络,侵删,特别感谢《汉典》

原创,欢迎转载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