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同过端午#

大同的端午节是从五月初一就开始了的,这一天一大早把早备好的公鸡、五色符、五色马、蟾蜍、艾草反正小摊上有的都买了贴在门上。

花花绿绿一大堆,门成了一块画布。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1)

搞不懂为什么会贴这么多,百度一下原来端午节本来是一种天象崇拜,起源于吴越。后在传承中糅合了节令的特点,天气正热毒虫活跃,为了驱虫避咬,把五毒(蜈蚣、蝎子、蟾蜍、蛇、蜥蜴)钉于门上 ,以示除害。

看来我贴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仪式跟方式,跟我们看宫廷剧里的扎小人类似,恨你我就扎死你,说不准巫蛊就是起源于此呢。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2)

奇怪的是,我们大同地区贴的五毒流传到现在,只剩了蟾蜍一种,我觉得有很大可能是因为其它的颜值太低,形象容易让人不适,后来就用鸡和马代替了蝎子和蜈蚣,五色线搓的花线绳代替了蛇跟蜥蜴这两个爬行动物。

至于原因,应该是马跟鸡能杀死蝎子和蜈蚣贴它们类似门神,而花线绳则是形似爬行动物。艾草呢一直就是驱虫散寒的良药,有它的加入,更确定了端午的节令特性,正阳、 炎热。

贴五毒,拴花线绳,戴艾草香包是端午节约定俗成的仪式,就跟春节贴春联一样,是节日必备。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3)

端午节的吃食,也非常有代表性,那就是粽子。相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在端午这天投江的,爱戴他的百姓不忍他的身体被鱼虾蚕食,就把粽子投入江内喂鱼虾,这也就是后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由来。

在我们大同地区粽子是在初五这天吃,初一的时候一般是蒸凉糕,像是为粽子的隆重登场预热。

记得小时候妈妈们会在三十晚上就把江米或黄米泡上,让它们吃饱水,再把红枣去核备用。

初一一早就忙碌开了,先用铁锅熬米,这期间要一直不停的搅和,一来是为了增加米的粘性,二来是防止糊锅底,不然接下来几天以PK为主的串门是会被人的笑话的。

等米熬到浓稠,不再有汤汁,下一步就是把一半的米倒入已经铺好粽叶的笼屉,铺平后嵌一层红枣在上面,再倒入另一半的米,摊的平展展的,厚薄均匀,然后在上面再铺一层洗的绿绿的粽叶,盖上盖子。

这时候等在旁边的我们就派上用场了,双手紧紧的抓着风箱杆,一改原来干这活时的不情愿,不等妈妈们催促,使全力拉着风箱。

前仰后合夹着“啪嗒啪嗒”,动作跟声音完美融合,期待随着粽叶的香味儿在笼屉边袅袅盘旋,节日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4)

终于笼屉在一堆渴求的眼神中掀起,氤氲的香味随即炸开,窜入鼻孔,舌底顿时汪了水。

可还是吃不到,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妈妈们像武功高手,端起笼屉“啪”一声把凉糕倒扣在案板上,上面再覆一个菜板压上重物 。

边缘处有不堪重负跑出来的碎糕,仁慈的妈妈们用小勺挖出来,填在一张张张圆了的小嘴中,以解一年的相思。

但等中午,一块块切的方方正正的,名副其实的凉糕才会正式端上来,上面还撒了一层白糖,用筷子夹一块儿,放入嘴中,上下牙一沾,滋味直冲脑仁。

在我们大同,吃凉糕时还会拌一大盆凉粉,凉糕就凉粉,消暑最佳。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5)

初一过后煮妇们在凉糕一较短长后,三五家合在一起为包粽子做准备,可能是因为端午节起源于南方,我们大同地区的女人们不很擅长此道,只有几个手巧的能掌握个中技巧,不然影响口感。

大同这边的粽子在我们小时候是三角扁平的,那种立体三角的粽子是后来长大后才有了的。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6)

粽子包好后用大锅煮,一锅碧绿在翻腾的水中不动声色地卧着,这个煮的过程很长,记得玩的时候惦记着,跑回好几趟还没熟。

煮到用手捏捏,感觉由内而外的软才能算煮好,捞出来放在大盆里,再从院子的井里现绞一桶井拔凉水倒进大盆里浸着,酷热里三五天放不坏。

童年的记忆总是有些渲染过的深刻,长大了,物质丰富了,吃粽子吃凉糕再不用等一年,可那种冲脑仁的滋味不再有了,可能就是因为缺了那种期待。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7)

今年的端午节我是一个人在大同过的,北方的端午节不如南方隆重,没有什么有组织的民间活动。

傍晚到鼓楼这边溜达,这座五百多岁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刚恢复的南城墙内,短短几十米的距离一等就是上百年,不知道它会对这崭新的旧兄弟说什么。

鼓楼上住了好多家燕子,一到傍晚众多黑色的剪影在上空盘旋,还叽哝有声,好像还是五百年前的那一群,一直没离开过。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8)

鼓楼东街修整后成了流行的仿古模样,华灯初上,店家亮起了招牌,夜市也开了张。可能是假期的缘故,人头攒动。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9)

谁家的美妇人,临窗定格在屋内,麻衣布衫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莫非是五百年前的精灵忘了时光。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10)

从她手里接过装着艾草的香包,角尖缝着的小铃铛欢快的响了,闭上眼凑过鼻尖,今夕是何夕,已穿越?

端午大同人多么(我在大同过端午)(11)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九月已经成为了我国首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但它本来的含义做为国人的我们应该铭记,忘记了就是忘记了民族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也算是背祖忘宗,实属不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