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2日都是世界大象日,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身处迫切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从2012年设立至今,今天已经是第11个世界大象日了。非洲象和亚洲象是目前象科动物中唯二的两个物种,在我国生活的主要为亚洲象,去年在云南北上南归的象群,就是亚洲象,而且是野生的亚洲象。

大象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第11个世界大象日(1)

为什么要强调野生呢?因为它们的数量十分稀少,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云南野生亚洲象数量为360头左右。所以别看当时的它们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饿了有吃的、渴了有水喝、休息时还可以就地躺平,看起来无拘无束没什么烦恼的模样,实际上,它们时刻面临着种群危机,是比大熊猫更珍稀的动物,所以亚洲象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非洲象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在IUCN红色名录中,非洲象中的非洲草原象和亚洲象双双被列为濒危等级,非洲森林象则处境更为艰难,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而它们之所以会面对这样的困境,其实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就是人象冲突。

首先是人类的盗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数据显示,每十五分钟,就有一头大象因象牙而遭到偷猎者的猎杀,而世界上所有遭到猎杀的大象加起来,每年能够达到35000头。尽管国际上已经颁布过象牙交易的禁令,但是效果却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象牙价格的膨胀。

其次就是象群栖息地的丧失。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告诉我们,6000-7000年前,亚洲象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英国汉学家伊懋可在《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一书中也有记载,4000年前,北京周边地区还能发现象的活动踪迹。但是随着人口增多,人类不断开荒拓土,象群的活动范围被挤压,最终呈现出了由北向南迁移的总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不仅注重区域环境保护,还建设了亚洲象监测预警平台,并给每群亚洲象起了专属的名字,比如短鼻、大排牙……这些措施既照顾到了大象,还保护了附近的居民。从2018以来,我国的野生亚洲象繁育了60多头象宝宝,这在全球亚洲象总量趋于减少的形势下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改变,也让人对于象的未来更加期待。

今年世界大象日的主题为“人象冲突的栖息地疏解措施”,在这一天,希望大家能将目光更多地给到这群最大的陆地动物,关注它们的生存现状,主动化解冲突。不过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生活在动物园和马戏团中的大象,去关注它们是否活得“象”样。因为它们为我们了解这个种群做出了科普等方面更多的贡献,而且它们的感情世界很丰富,会一直记得自己伤心的时刻,所以我们更要感谢它们并且保护它们不受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