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节的到来,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也如期而至,赶在这个中国最大的票房高峰上映。

短短6天时间,水门桥的票房已经来到了23亿,雄踞春节档第一名的同时,也将70年前那场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战争,再次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

这部电影水门桥,承接了10月份上映的长津湖上半部剧情,主要讲述了穿插第七连,在入朝后连续参加多场战斗,并且于新兴里全歼美国北极熊团后;再度接受新的任务,前往水门桥,负责炸毁该桥,以达到阻断美军逃窜的目的。

对于电影本身的演绎情节与演员的表演水平,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看过。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过多剧透。但是在电影中,还有着很多与上部相呼应的小细节,以及能体现出当时志愿军真实情况的考究之处。这些,就未必是每位观众 都能GET到其中的点。

下面,我们不妨来仔细寻找一下,在水门桥中有哪些隐藏的细节。

1 伍万里的护目镜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1)

这个细节,可能已经不能称之为细节了。因为伍万里的头上就是那么明晃晃地带着这个护目镜。

按照上部剧情,这个护目镜是雷公去世留给伍万里的——连里最老的战士把自己最珍贵的遗物留给了连里最小的战士。

事实上,这个护目镜还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美军飞机攻击的时候,正是因为有着这个护目镜的保护,伍万里才不至于被跳弹击中。如果没有这个护目镜,那么以飞机子弹的威力,哪怕没有直接命中,也很有可能一下子就让他送了命。

可是如此重要的护目镜,在志愿军其他战士身上却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雷公的这个护目镜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结合之前的剧情来看,雷公的护目镜,很有可能是在与日军交锋时缴获的战利品。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2)

毕竟在解放战争前后,我军并没有大规模装备过护目镜。而作为七连里资历最老的战士雷公,很有可能是在之前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里,从日本士兵或美械部队身上缴获到了这面护目镜。

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志愿军部队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就食于敌。

无论是上一集里的边打边吃,还是这部里炮兵营直接扭转炮口,反过来轰击美军阵地。虽然多少都有一些艺术加工之处,但是充分体现出了我军官兵灵活机动,在战场上不拘小节的实用主义精神。

2 谈子为的日记本

伍千里有一个日记本,记载了穿插七连所有战士的姓名、年龄、地址和加入次序。

在长津湖和水门桥里,我们多次看到了战斗结束后,伍千里打开自己的日记本,将牺牲的战士一个个划去。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3)

可这似乎并不是穿插七连一个连队的习惯。

在水门桥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九连在第一次攻击失败后,谈子为也在战后总结时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将确认战死的战士名称,一个个地勾上红圈。

由此可见,这种记录我方战士伤亡的方式,在当时的志愿军部队里已经是一个非常通用的做法。

在最终战斗结束后,我们也看到了更为正式的伤亡统计。除了炮兵营的伤亡数字在50%以下,其他所有部队的伤亡比例都高于80%。而电影的主角穿插七连,则在伍万里的报数声中说出了他们的伤亡比例:

穿插第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

我们还记得,在长津湖上半部,穿插七连出征时的人数是228人,等到了朝鲜战场上就已经伤亡了30%。所以整体来看,穿插七连真正的伤亡比例是99.6%,228个人,到最后只活下来伍万里一个人。

而与还留下了一个种子的穿插第七连相比,谈子为带领的第九连甚至连一个人都没剩下。伤亡比例100%。

事实上,在长津湖战役中整个连全编制牺牲的情况不止九连一个。60师180团2连,就是在水门桥一战中被全连冻死的冰雕连之一。

我们不知道谈子为的笔记本交给了谁。但是我们依然知道,这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士们,他们的事迹并非没有人记得。

3 梅生的手表

如果拿现在的生活水准来判断,那么当时梅生的家庭条件,至少相当于现在身家上亿的富家子弟。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4)

能够听懂英语,证明梅生受过非常高等的教育——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能一上来就去识字读书的已经非常稀少,更不要提还能听懂英语的人才。

而在梅生的回忆里,他和妻子两个人还都能骑上自行车,要知道在1950年,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辆自行车才刚刚落地。

再结合梅生给自己女儿照的照片,以及喊自己女儿囡囡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梅生是南方江浙上海一代的名门之后。如果放到今天,妥妥也是个家境优越的富二代。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家境优越,娇妻幼子的年轻人,在穿插七连中担任的却是不亚于伍千里连长职位的政委。

哪怕双眼已经肿胀到看不清东西,依然冲锋在战场第一线,并且把自己的生命也奉献在水门桥一战中。

他留给伍万里的那块手表,虽然看起来比较简陋。但是实际价值也是非常不菲的。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5)

要知道,中国国产手表要到4年之后的1954年,才在上海钟表厂重新制造生产出上海牌手表。

所以在1950年,能戴出来的手表应该还是外国品牌,也许是劳力士,也许是欧米茄,但是不论品牌如何。真正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梅生为了让伍万里印象深刻,而在表盘上标记的三处鲜红标志。

正是依靠着这三处标志,伍万里成功完成了引诱美军的任务,也给七连最终炸毁水门桥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4 伍千里的手枪

伍千里的手枪,是谈子为缴获后给到他的礼物,也是他最终一战里,完成最后一次射击的绝命之枪。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6)

为什么最后一仗里,伍千里要用这把枪来完成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使用自己一直以来用的冲锋枪?

其实原因很简单,也很让人唏嘘。

9兵团在入朝后装备的主要武器,还是在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部队的装备。其中伍千里等人之前使用的冲锋枪,也是这个时期缴获的战利品之一——司登冲锋枪。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7)

这种枪制造容易,皮实耐用,是二战中制造数量最多的冲锋枪之一。当然,这种枪也有两个非常大的弊端,一是容易走火,二是容易卡壳。

作为志愿军突击队,七连战士在入朝后能拿到最好的武器,就是这种十几年前普遍使用的冲锋枪。

不过在大规模作战中尚可的司登冲锋枪,在拼死炸毁水门桥这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战斗中,它的可靠性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而此时伍千里的另外一把武器,被谈子为缴获的美制M1911型手枪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8)

这把枪的口径大威力大,精度高,可靠性也很高。

所以在最后一次攻击中,伍千里将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这把手枪,而不是自己常用的冲锋枪上。

当然,在影片中,伍千里的最后一击还是出现了卡壳的问题。但是依然还是靠着这把枪,伍千里才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射击。

也只有大口径的M1911,才有可能击发炮弹上的引信,将水门桥桥头再一次炸毁。

伍千里的手枪,也给这场惨烈的战斗画上最终的句号。

5 七连的锦旗

在长津湖上部电影中,兵团首长宋时轮曾经说过,胜利后要给七连授一面锦旗。

而看着伍万里,宋时轮也兑现了当时自己的承诺,将锦旗授予了这位七连的最后一位战士。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9)

但对于伍万里恢复七连编制这个要求,宋时轮并没有正面回答。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面锦旗上写了什么,可是在实际的历史中,真正负责攻击水门桥的第20军60师180团,却比影片中的七连还要更悲壮。

因为最终阻止美军突围失败,180团在战后的总结中被严厉斥责,认定为阻止破坏桥体不彻底。并且在几年后的整编中撤销了番号。

无论过程多么惨烈,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就是要受罚。

不是因为我们的要求太高,而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敌人是不会考虑我们的付出有多大,只会以结果来论英雄。

这就是现实比电影还要残酷的地方,虽然我们的战士英勇无比,虽然水门桥经历了三炸三修,虽然火力贫弱,忍冻挨饿超越了人类极限。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依然通过最终修好的水门桥逃走了。

所以在影片最后,宋时轮只是给与了锦旗,但是并没有答应伍万里的要求。

不过从后来的士兵突击等电视剧里,我们清楚地知道了,七连的传承还在,并且在几十年后依然保持着自己钢七连的光荣称号。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10)

而在真正的历史中,经历了长津湖惨烈一战后,第九兵团休整了数月时间。等到第五次战役开始后,九兵团麾下的20,26和27军也分别再度参战,在与美军和韩国军队的对决中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战果。

6 结语:

前面列举的这五个细节,不过是水门桥电影中诸多细节中的一小部分。平河的子弹、伍千里的烟头、保护了余从戎的美式头盔、缴获而来的口香糖和罐头、以及梅生从头带到尾的女儿照片等等。都是我们可以细细探究前因后果的故事。

而在影片的最后,伍万里在出发时得到的红围巾,再次飘扬在漫天风雪之中。

水门桥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水门桥中这几个细节象征着什么)(11)

这一抹鲜红,代表了七连和九连烈士们挥洒的鲜血,也代表了志愿军终将取得胜利的信心。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感受到朝鲜战场的惨烈,与那种落后他人,被全面压制的不甘与屈辱。可是对于志愿军战士的勇敢无畏,我们却不应该遗忘。

希望通过这部长津湖与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可以让更多年轻人,真切地了解70年前那场惨烈之战。也让我们永远记住,只有强大,才是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不二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