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金额表(137-会计部-王建兵-198705)(1)

其实瞿霞向王建兵请教最多的,还不是会计组的事,而是赵刚他们储运组的。因为储运组的工作理论比较简单,重点都在操作经验上。这个老赵就是人好,刚来公司的时候啥也不懂,全靠瞿霞教他。据说瞿霞教老赵可不是想教就教的,那是李总正式给瞿霞下的任务。所以瞿霞教储运组是本职工作,教会计组是额外的,捎带脚。

王建兵能看出来,瞿霞对出纳组也挺头疼。邓婕这个女人,太争强好胜了,太咬尖了。说实在的,王建兵挺怕她的。跟邓婕的出纳组有关系的时候,王建兵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触怒了这只母大虫。人家邓婕也没来问过他什么。邓婕手下那个兵,倒是偷偷地来请教过两次。

邓婕这只母大虫和计划组那个小妖精,穆婉秋,总是为工作的事吵架,有时候挺凶的。王建兵在边上看着都心惊肉跳的。王建兵大概知道她们吵什么,王建兵还知道,在蓝天公司,他王建兵是最有资格当裁判的。连李总都说他王建兵是专家,不知道怎么指挥他。瞿霞也说他实践经验丰富,干活会使巧劲儿。对这两个人,王建兵佩服的是五体投地的。

母大虫和小妖精吵什么呢?李总在财务大会上讲了很多对出纳组工作的宏伟构想。按说邓婕应该跟王建兵学,那些新思想你跟着李总学就行了,你不能忘了你出纳组的基本工作,应该利用事物工作不忙的这段时间,把出纳组的基本工作梳理清楚了,有疑问、有困难还可以来请教我王建兵嘛。但是,这话王建兵可不敢主动说,他看瞿霞也不想说。就是那个小妖精不惧,明着就跟母大虫说,而且还是反复说,没完没了地说。那母大虫哪吃这一套,就说自己是按李总要求做的,就没错,你有本事找李总说去,让李总改要求。就这样,两个人呛呛来呛呛去的一直也没个结果。这一天,母大虫说话就没把住门,说了看不起小妖精的话,还明显地暗示小妖精和李总的关系不清不楚的。

王建兵一听她说这个话,可是吓坏了。蓝天是私营公司,人家李总是老板,你怎么能当着大家的面说这事呢?你不想活了?

其实,连王建兵都能看出来,开会的时候,穆婉秋看李总的眼神就不对。王建兵是过来人,孩子都快上学了,他知道那眼神是看多年共同生活的丈夫才应该有的。

穆婉秋被邓婕抢白几句,本来也没什么,这些天都吵习惯了。但是邓婕说了那个话,穆婉秋就受不了了,也不吵了,回到自己座位上,趴在桌子上就哭上了,也没人敢过去劝,都到这程度了,你怎么劝呢?说什么呀?

不知道谁去告诉老板娘了,就是行政总监陈璐。陈璐过来,站在走廊上,就骂开大街了,那个话骂得那个难听啊。

王建兵不明白了,按说李总和陈璐、穆婉秋形成了三角关系,陈璐应该认为穆婉秋是情敌呀?穆婉秋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天天来蓝天上班,陈璐也不管。王建兵能看到,穆婉秋经常下班不走,要等李总忙完了一起走。陈璐倒是不一定跟李总一起下班,经常自己就走了。按说陈璐也能知道他们下班一起走啊,陈璐是咋想的呢?这次更厉害了,穆婉秋被人欺负了,她还过来帮穆婉秋出头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事,王建兵可不敢问,他躲着还来不及呢,不信你现在问他,刚才怎么了?他肯定说,一直忙着自己的工作,什么也没听见。

后来李总来了,抱住陈璐,把嘴里一直还骂着的陈璐楞是给抱走了。然后就见蒋勤勤来,把邓婕和穆婉秋也都叫过去了。后来人家李总怎么平息的这个事,王建兵就不知道了,还是那句话,他可不敢问。

从那以后,母大虫和小妖精没再当着大家的面吵过架,两个人就是见面不说话了。但是大家都能感觉到,她们没有在心里和解,是不是互相暗中使绊子了,王建兵是看不懂。阿弥陀佛,可别打了,快和好了吧。

其实,单从工作上说,王建兵对穆婉秋还是挺敬佩的,人家在美国哈佛,学可没白上。虽然她在哈佛主修的是金融,不是财会。可是底子好,做什么都像样。你就听她说那些名词,王建兵感觉都听说过,但是大部分一直没明白啥意思,人家却能像唠家常一样说的明明白白的。最让王建兵仰视的,还是穆婉秋的数学功底。她设计的经营计划,里面的数字都是算出来的,没有拍脑门瞎说的。她用的那些计算公式,王建兵连看都看不懂,也从来没听说过。因为那都不是一般的公式,中学里就没教过。有一天,在办公室里闹着玩,穆婉秋连着写了十几个公式,看外形彼此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王建兵随便问了其中一个,穆婉秋告诉他,说那个叫拉普拉斯变换。

但是,说起财务工作经验的时候,穆婉秋和瞿霞一样,对王建兵非常尊敬,像对老师一样。穆婉秋每次来请教,都详细地讲述她假设的场景,让王建兵确认理解的跟她一致了,才问他应该怎么处理。王建兵讲了处理方法以后,她通常还要死抠个别的细节,直到把一般财务人员经常忽略的犄角旮旯,抠得干干净净的。

除了207办公室里的同事,楼下的业务也经常有人上来讨论财务问题。来的次数最多的就是常先生,常乃超,客户部部长。这位老先生可真是经多见广,有些财务现象连王建兵也没遇到过,常先生说他遇到过,还能清楚地说出相关的品名、人名、地点、数量等特征。

常先生总是先站在业务的角度说明对财务的需求,然后用商量的口气,问王建兵能不能做到。王建兵明白,人家常先生就知道你财务能做到,才来这么说的,如果你说做不到,常先生是有本事教你怎么做的。常先生就是客气,他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会计按他们业务的要求做,财务工作本来就应该为业务提供服务。

到了十月底,突然货到了。好像货到早了,李总没想到,一时之间,全公司搞得手忙脚乱的。只有他会计组没乱,王建兵早就准备好了,那些事务性的工作,按部就班做就行了。

储运组很快就搬走了,直接去空军的一个后勤仓库上班去了。过几天储运组有人回来办事,跟大伙说了,说的跟讲故事一样。他们三个人都办了空军仓库的出入证,蓝天的其他人没有证,就进不了仓库大院。所以业务部门需要提货的时候,先打电话让储运组备货,然后储运组就开着部队的电瓶车,把货送到大门外。业务的人,要把货车停在大门外的停车场里等着,他们一起把电瓶车上的箱子都捣腾到货车上,再把空的电瓶车开回去。那个小伙子讲故事的时候,语气里露出一些抱怨来,嫌这样工作太麻烦了,嫌部队上那些当兵的管得太严了。王建兵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忍住了没说。很明显,第一批到货这七百台服务器,账面价值是四千万,稍微有点闪失,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你一个小伙子抱怨什么?你不知道天天摆弄的是老板的身家性命吗?

储运组搬走不长时间,他们的座位就有新人坐进来了。李总又成立了一个装备组,专门管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装备组的组长是个土鳖,说话一嘴京油子味儿,一来就自我介绍叫曾克强,说是希望大家以后都管他叫大曾。这家伙来的当天,就给王建兵起个外号,管王建兵叫王大拿。他还跟大伙儿解释呢,说一来就看到好几个组的人向王建兵请教,看来这位老哥挺厉害呀,财务部里啥都能管,叫你王大拿得了。

有人偷偷地告诉王建兵,说大曾在外边有自己的装修公司,他的装修公司正在给蓝天装修门市房呢。王建兵想,这家伙够合适的,自己的装修公司挣着蓝天的钱,他还在蓝天公司又拿一份工资,管的还就是和自己的装修公司签合同这件事。李总咋想的?他要是多给装修公司钱怎么办?

蓝天发展得太快了。开始卖货还不到一个月,瞿霞就来告诉他,让他做好准备。蓝天公司要在全国同时开十家分公司,已经开始找人了,争取春节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春节一过就要同时开张。给王建兵的任务是,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将来十个分公司的报表都要汇总到总部,报表合并会很麻烦,而且李总还是要每天看到报表。

王建兵一下子就懵了,这是还没学会走,就急着要跑啊。让我王建兵喘口气的时间你都不给?

接着全公司就乱套了,大大小小的会一个接着一个开,大部分是跟人员安排有关的。这十家分公司,每家四个老总,就要四十个人,上哪儿偷这么多人去?这个小楼里的全变成老总,人数才将将够,这怎么可能呢?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把天津分公司取消了,就剩下九个。九个也不少啊,各种困难也没见着缓解。

王建兵的两个兵很快就给瓜分没了,王建兵就成了光杆司令了。本来还说让他们练练手,看来会计组所有的活儿都得王建兵自己干了。没想到瞿霞很快就召集会计组开会了,很正式的,在203开的。会上瞿霞说,那两个人去向已经定了,应该收收心了。从现在到春节,都要安心会计组的工作,尽量把日常工作都做了,让王组长多腾出一些时间研究报表合并的事。你们两个也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刚学的财会知识。有问题还可以及时向王组长请教,等离开北京就没这机会了。会上,瞿霞还向王建兵建议,把报表合并的想法写下来,尽快完成第一稿,给李总看看,李总会帮他想这个事的。还明确地说,王建兵以后要学着利用李总这个人力资源,因为春节以后,想利用瞿霞就难了,她也得走,去沈阳。

春节以后,就那么几天,总部的小楼里,突然就没动静了,没人了。王建兵的座位在207的最后一排,离楼梯最远。王建兵都能听到有人上楼梯的声音。

人没了,工作可压过来了。各分公司的报表每天过来一沓子,这一沓子还天天在增厚。不到半个月,王建兵就吃不消了,光是那些事务性工作,王建兵就得晚上加班才能做完,根本没时间解决遇到的特殊情况。这时候人事的江汉来找他了,两个人一商量,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两条腿一起走。

第一,先从分公司借回来两个人应急,干一个月左右以后,再借别的分公司的人替换。第一批江汉负责去找分公司协商,结果是找来一个上海的,一个武汉的。两个人都不是北京派去的,可都是有多年财会工作经验的,他们到北京以后,可是给王建兵帮了大忙。尤其是上海的这位女同志,陈瑾,她的财会功力不在王建兵之下,如果不算王建兵的绝活儿,两个人应该是旗鼓相当。

第二,江汉这边抓紧招新人顶上来。连总部,带北京分公司,都缺人,各个部门都缺人,各个岗位都缺人。人事部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这几天招聘广告就能见报了,把新并进来的家电商场也算上,这次要一下子招聘一百多人。会计部有四个名额,两个充实到总部会计部,两个去北京分公司。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爬滚打,报表合并工作总算有模样了。新招进来的两个兵都是有点财会背景的,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可以独当一面了。王建兵告诉江汉,上海和武汉的回去以后,下一批就不用两个人了,来一个就够。而且很可能没有第三批了。

过了五一,沈阳的陈群芳就到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