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星球属于未来,而今天的青少年正是这颗星球的原住民。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创业主题论坛举行今天下午举行。来自全市大中小学的300余名学生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聚一堂,描摹心中的人工智能前景。
“要敢于提出新的问题,要用你的创造力和内心的好奇心推动你以后做的事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李凯寄语年轻人,最有影响力的科研工作,都是源于好奇心的驱使。
图说:AI星球的原住民有着对未来的畅想。主办方供图
而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沪上青少年用自己的创意金点子突破技术极限,更为生活增添暖意。静安区闸北二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施季安特别喜欢计算机编程,从低年级的Scratch,到如今的C 、Python语言,都玩得很溜。但是,施季安却不愿别人称他为“码农”,性格活泼的他更希望用掌握的技术为身边的人带来便捷。在一次班级的口算比赛中,小施得了第一名,但他的同桌成绩却并不理想。于是,小施用Scratch编写了一个自动出题软件,来帮助同桌每天练习口算。他还进一步设想,让这个软件可以选择难度、自动判断对错,还能自动计算分数。“我梦想着成为埃隆·马斯克和扎克伯格一样,改变世界的人。”小施说。
图说:朱铭浩发明的 “豆丁拍打器”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
大屏幕上,一个婴儿正在安睡,一个机械手臂则为他轻柔地拍着背。这个可爱的发明“豆丁拍打器”,来自婴儿的哥哥——徐汇中学初一男生朱铭浩。“豆丁刚出生的时候,他两小时要喝一趟奶,妈妈一个晚上要起来好多趟。有一天晚上,我听到隔壁房间里传来阵阵哭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豆丁又哭了,妈妈抱着豆丁,轻轻地拍他,豆丁很快就睡着了。可妈妈把他放床上,屁股才接触到床,他就哇哇哭起来,真的比传感器还灵敏。”朱铭浩由此想到,能否发明一个机械装置,模仿妈妈的手臂,给婴儿以抚慰,让妈妈也不用那么操劳。
“人工智能听上去很高大上,遥不可及,但我认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学习,而它的前身应该是模仿。”朱铭浩说,从模仿出发,他踏上了“小豆丁拍打器”的改良之路。他先观察了妈妈拍打“豆丁”的频率和力度,确定了电机的转速、手掌重量和凸轮长短,制作第一代产品,靠手动开关,分为每分钟40和80下两档频率。试用下来,豆丁在机械手的拍打下,睡得很安稳。在此基础上,他尝试着不断改良——把电机电池整合起来,使其更安全;选用了便携式手机夹,使其能在婴儿床上使用;设计了不同重量的手掌,可以插入手掌微调重量的垫片,控制力度;设计了个独立的声控模块,实现了豆丁一哭就自动拍打的功能。朱铭浩还不满足,研究了哭声、拍手声、掉落声等不同声音的频率,让看似简陋的小机械手,有了识别声音,闻哭才动的功能。“我要多多学习,争取将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我的‘豆丁拍打器‘上,让它能从小宝宝的哭声中辨别出情绪,进行更智能的安抚。”朱铭浩说。
本次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承办,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造就协办。论坛所在的杨浦区是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中上海唯一的区域示范基地。杨浦区提出打造上海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高地,重点围绕算法、数据以及芯片、场景等人工智能产业关键领域和环节,精准对应人工智能产业的需求链,以大数据开放共享为支撑,政府需求项目社会化为抓手,集聚了一大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创新企业和人才。由团市委与杨浦区合作打造的“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今天在杨浦长阳创谷揭牌。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