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克水的意思 ,就是一盆热水泼到大地上 ,因为土多水少 ,土就会把水吸干 ,这就是土克水 。反过来 ,如果一盆土扔在河水中 ,因为河水多 土少 ,土就会被河冲没 ,水反克土。如果一盆土和一盆水 ,掺在一起,它们的数量相当 ,互相谁也克不动谁 。 “ 土克水” 的“ 克” 字有制约、抑制的含义,制约的目的是防止“ 太过” ,起到保护作用;抑制具有阻碍的特性,存在损害效应。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央生湿,湿生土” ,“ 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 ;“ 北方生寒,寒生水” ,“ 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 为 骨, 在 脏 为 肾”。故 “ 土” 代 表 着湿、肉、脾,“ 水” 代表着寒、骨、肾,“ 土克水” 反映的是湿、肉、脾与寒、骨、肾的保护与损害并存的双向关系。

基于土克水的思路调理骨质疏松症(基于土克水的思路调理骨质疏松症)(1)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属于全身骨骼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归入中医学骨痿范畴。 《 素问·痿论》 认为骨痿不是直接形成,是继发于肉痿 ,肉痿是因大热( 天) 、久居湿地( 地) 和远行劳倦( 人) 伤及脾胃,脾胃亏虚,则元气不足而阴火大盛,脾胃亏虚则湿气下溜入肝肾,阴火被湿所郁,化热内伐肝肾精血,肝肾精血亏虚,无以柔筋生骨,则成“ 骨枯” ,骨枯日久则骨不藏髓,髓虚而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灵枢·经脉篇》 中提出了“ 骨肉不相亲” 的理论,骨与肉是相互依存, 肉痿与 骨痿可互为因果关系。

损害效应:①脾胃亏虚,湿气下溜于肝肾,阴火化热内伐,从而导致骨痿 ;②脾胃亏虚:土不生金,金不生水,则绝肾精来源,加快骨枯发展为骨痿的进程;③脾胃亏虚:中气衰,中气衰则燥湿不相济,阳明燥气独旺,太阴湿气独盛,燥旺伤精,湿盛伤肉,加重肉痿、骨痿的程度;④若阴火与湿气相合而成湿热,“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

保护作用:脾对肾的保护与肌肉对骨骼的保护方面,脾为后天,肾为先天,中土健运,后天则可滋养先天,当脾胃亏虚,则先天失其滋养,此外,后天不足,则先天需要代替后天的功能,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就会加速先天的消耗。肌肉对骨髓的保护作用,减少骨髓因为应力作用导致受伤,而且骨骼肌含量与骨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当骨骼肌含量上升可促进骨密度上升,反之亦然。 肌肉的应力作用因此肌肉对于骨质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骨密度下降,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预防和促进康复作用。

治疗原则

脾胃均属于中土,脾为太阴湿土,胃为阳明燥土,四肢禀气于胃,但是胃的津液输送到四肢,需要脾的升清的作用,如果脾不升清,则四肢无法得到水谷之气的营养,随着时间推移,四肢肌肉开始萎缩,脉道堵塞,最终导致筋骨肌肉出现“ 废用” 状态。 “ 土克水” 存在“ 土” 对于骨骼而言具有保护与损伤并存的情况。 阳明属土,阳明旺则肌肉盛,阳明主束骨而润宗筋。从脾胃中土作用入手,在减少损伤方面需要补脾胃、泻阴火,升阳除湿,燥湿相济,恢复肾水之源;在加强保护方面需要补后天养先天,养气血以骨正筋柔,壮肌肉以强骨骼。

1)补脾胃、泻阴火:脾胃健运是元气充足的前提,补脾胃之法可以概括为运脾胃、健脾胃、补脾胃之气、补脾胃之阴。 运脾胃强调升降,如柴胡配枳壳、苍术配厚朴、陈皮配半夏等;健脾胃强调吸收,如白术、茯苓、生姜、甘草等;补脾胃之气所选药物有黄芪、人参、牛大力、仙鹤草等;补脾胃之阴所选药物有山药、玉竹、石斛、大枣、灵芝等。泻阴火“ 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 ,即在补益元气的前提下, 可 用 生 地、 酒 洗 黄 柏、 知 母 等 甘 寒 之 剂 以 泻阴火。

2)升阳除湿:升阳是通过少阳春生之气,引导下陷的脾气上升,脾气皆助少阳之气恢复升清的功能,从而把陷入肝肾的湿气得以升腾消除,此为升阳除湿之法,符合少阳春生之气特点的药物多为风药,而且风能胜湿,临床常用药物有羌活、独活、 柴胡、 升麻、 防风、 葛根、 川芎、 苍术、 菖蒲等。

3)养气血以骨正柔筋:通过后天补先天,气血得生,生而得保谓之养,“ 谨和五味,骨正柔筋,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养气血关键在于“ 谨和五味” 。过酸伤筋、过甘伤肉、过咸伤骨与伤血,养筋骨,关键是在“ 味” 层面进行干预,生活中饮食方面避免过食酸、甘与咸,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4)壮肌肉以强骨骼:骨质疏松与肌肉含量存在相关性,肌肉量每增加一个标准,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下降约 1 /3,因此,维持骨骼正常形态与骨密度的关键因素中提高肌肉含量和保持肌肉越来越被重视。 其作用机制为骨骼中的骨细胞( 主要为成骨及破骨细胞) 作为肌肉的应力感受器,肌肉通过收缩产生的力作用在应力感受器上,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增加人体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肌肉越发达,骨密度越高,在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兼顾骨骼与肌肉,在增加肌肉肌力同时,骨密度亦增高。进行合理运动锻炼是“ 壮肌肉” 最有效的手段,强肌训练还包括阻力和力量锻炼、多模式锻炼、水中锻炼、日常锻炼( 慢跑、爬楼梯、踏步等) 、站桩等,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 采取最适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