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地标(红色永远是广附不变的底色)(1)

追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地标(红色永远是广附不变的底色)(2)

擒拿格斗

追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地标(红色永远是广附不变的底色)(3)

战术技能训练

追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地标(红色永远是广附不变的底色)(4)

哈尔滨时期的学生统一穿海军衫

追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地标(红色永远是广附不变的底色)(5)

威武庄严的国旗护卫队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战车上的学校——诞生在部队里,随着解放军在革命中一起成长,在红色根系的哺育下传承红色的血脉。走过70年风雨,广附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红色底色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一抹橄榄绿,嘹亮的军歌时常响彻校园,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纪律部队”的作风。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开栏语

近几年,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广附”)被誉为一匹强劲的黑马,不断刷新高考记录。确实,这些年,广附就像一颗璀璨之星冉冉升起。

细究广附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并非偶然。她,诞生于战火纷飞的70年前,从北到南,几迁校址,屡易校名,经受住了层层考验。红色基因是学校争创一流名校过程中不变的血统。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分十期讲述广附近些年的教育成果,从历史传承、办学理念、特色课程、文化育人等方面,向您展示一个真实的广附。

光荣历史 诞生于战火纷飞中,革命精神传承至今

回顾过往,广附有她独特的故事。

追溯其前身,是1948年5月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同志任首位校长。1949年,学校随军迁至天津,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由余慎同志任校长,林月琴同志改任名誉校长;同年8月,随着“四野”大军渡江南下,学校迁到汉口,年底由王长德同志任校长。1950年3月,学校随“四野”十五兵团到达广州,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学校几迁校址,屡易校名。2000年才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今天的广附,已经成长为一个航空母舰级别的教育集团,但现任校长邓云洲心心念念的还是这所学校的红色基因。他对所有的成员学校都提了一个很特殊的要求,集团内学校必须经常唱《团结就是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歌唱祖国》这三首歌。因为通过这样的歌声,可以传递爱国、爱校、团结和纪律意识。

校友故事 红色基因伴随终身,深入师生内心

走过70年,当年许多的顽皮学童现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他们的记忆里,学校的点滴往事被重现,这些过往都整齐地表达出校友们的心声——“红色”精神指引着他们前进。

王湘穗,广州八一中学附小61级学生,他回忆当年上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住读,过的是军队似的集体生活。早晨听哨声起床,要整理内务,出操跑步。每周都有队列训练,统一吃饭,去饭堂路上还要唱歌。印象最深的学校口号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还以此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让王湘穗和校友们得益终身。

王湘穗清晰地记得,有一年,学校组织年级两个班到白云山春游。期间将甲、乙班分为两组,各执一副军棋进行对抗游戏。这种“玩打仗”的游戏,类似简易的实兵对抗。在对抗中,王湘穗所在班采取了孙膑的田忌赛马计策,赢得了比赛。多年后,他在写第一部著作《军官素质论》时,看到威灵顿公爵在打败拿破仑大军后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在伊顿公学操场上取得的”这段话,在他脑海中所浮现的就是白云山草坪上的对抗。

八一学校养成的集体生活习惯、集体荣誉感在他参军入伍时起了关键作用。从军期间,他凭借着个人良好的素养很快脱颖而出。

身着旧军装,举止端庄,气质稳健,黄沙老师总把学生喊成“同志们”。回想起当年教政治的黄沙老师,61届八一中学附一小的白建民思绪如潮:“黄沙老师主讲初中的《社会发展史》和高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课程对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来说,枯燥无味、抽象深奥。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他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出发,按照毛主席《实践论》的观点,想方设法把书本知识讲得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他经常埋头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只要对授课有用,他都收集,装订成册。”黄沙老师当年在课堂上运用启发提示、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把政治课讲得满堂生辉,那场景,白建民仍历历在目。

“在50年的军旅生涯中,是‘八一’精神指引着我,在‘八一’军旗下不断成长进步。”八一中学附一小62届校友于中原一直跟随心中“八一”的信念,走过了50年的风风雨雨。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时候,于中原积极请缨,前往长江沿线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在长江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圆满地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

2008年汶川地震时,于中原已经60岁了,还积极要求上前线。他们爬山路、上大坝、进废墟、入帐篷,对参加一线救援的官兵逐一进行了心理访谈。在抗震救灾一线工作的3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跟随部队到各个救灾现场清理废墟,和官兵们一同进村入户,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时代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成立全国首家高中“国防班”

“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发出振聋发聩的时代声音,曾鼓舞了许多有志青年自立自强。一百多年后,提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新时代,为了更好传承红色基因,2012年9月,广东省军区依托广附开办了全国首家高中“国防班”。学校按照“把文化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把献身国防作为根本目的,把素质拓展作为品牌工程”的抓建思路,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探索国防后备人才培养路子。

截至目前,广附国防班共四届毕业生,他们不但能武,而且能文。四届国防班高考重本率均为100%,高考平均分超重本线分数不断上升,从2015年首届超49.6分,到2018届超109分。四届共有82位学生考入军校、武警院校及高校国防生,每年考入比例占全省招生数的1/10。

广附校长邓云洲说:“祖国日益富强,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他希望,不止是国防班的学生,广附全体师生都要能牢记的殷切嘱托和冀望,感悟红色情怀、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附名片

全 名: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曾用名:

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广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华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中南军区第二小学、广州六一小学、广州八一中学、广州市第53中学、广州师院附属中学

别 名:将帅摇篮

出生年:1948年

出生地:哈尔滨

吉祥物:东北虎

座右铭:做最好的自己

幸运色:红色

父 母:广州大学&广州市教育局

子 女:将帅云集,英才辈出,桃李天下

性 格:勤恳上进、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社会评价:加工能力超强、国防学子超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