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后,闲下来的粟裕和夫人楚青一起压马路,两人看着如今解放后的新上海,正互相感慨着,突然,粟裕指了指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对楚青说:

"这家咖啡馆不错!"

楚青吃了一惊,心里不禁有点欢喜,这是要请自己喝咖啡的意思?一向不懂浪漫的丈夫突然开窍了?

想着便低头一笑,顺势问道:

"这家咖啡馆哪里不错呀?"

粟裕说:

"在这家咖啡馆屋顶架上几挺机枪,就可以封锁整个街道!"

听得楚青哭笑不得,果然,他还是自己印象中的“顽固不化”的老粟呀!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

虽说粟裕不懂情调,但是论起打仗,那真是行家中的行家。单从“咖啡馆上架机枪”这件事,就足以体现出粟裕战略眼光的独到,和夫人走路闲谈之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打仗,怪不得能成为常胜将军!

粟裕这一生,也的确是颇为曲折传奇。

1907年的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山村里的一个侗族家庭。

他是侗族人,也是后来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唯一一位出身少数民族的军事家。

会同县的位置在湖南省的西南,这里有着丰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先秦时期,这里就经历过战争,而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武装起义也曾在这里发生过。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地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粟裕从小就有着远大的抱负。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2)

粟裕家里有一个长工叫阿陀,这是他童年时期非常好的玩伴,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他的革命启蒙老师。

阿陀作为长工,是典型的社会底层人士,对于贫民受压迫的那些事情,他知道的很多,也跟粟裕讲了很多。常年受苦的老百姓总喜欢在故事中寄托希望,阿陀给他讲了一个关于剑侠的故事,就像现在的蜘蛛侠、钢铁侠一样,剑侠在老百姓眼中是救苦救难的英雄人物。这个剑侠叫做一枝梅,每当做了什么惩恶扬善的好事,就在墙上画一朵梅花,官府对他咬牙切齿,但是老百姓都非常地喜欢他。

剑侠惩恶扬善的种子,就这样在小粟裕的世界里生了根,发了芽,他的人生就向着这个方向一步步走了下去。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3)

粟裕出身的家庭其实是一个小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末时的落第秀才,人十分忠厚老实。父亲有意培养他做接班人,从小就让他读书、习武、骑马,样样都培养他,希望他长大后能接任,管理、发展自己的家族。

但是粟裕对父亲的期许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更喜欢二叔给他带来的新思想。粟裕的二叔年轻时候在长沙读过书,接受了一些新潮思想,还在家乡创办了新式学堂,传播民主革新思想。

1911年,也就是小粟裕四岁的时候,辛亥革命就爆发了。第二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粟裕的家乡会同县宣布脱离了清政府,转而拥护中华民国政府。他八岁时,又爆发了讨袁护国战争。九岁的时候,护国战争已经打到了会同,政府号召人们捐款支持护国军。

那着实是个动荡的年代,粟裕从小就感受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他九岁的这一年,他转到了二叔创办的那所国民学校,开始接受新思想的教育,这为他之后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4)

随着粟裕慢慢长大,他对于世界形势的了解也越来越成熟。他接触了三民主义,明白了要改变人民的苦日子,就要先铲除旧式军阀。

外面的局势还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家里面父亲又催促着他早日弃学回家,成为家族接班人,父亲甚至还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这促使粟裕想要直接离家出走,去追求自己想走的道路。

在1924年的1月,粟裕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在路上,他看到了平民百姓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

1925年,他考进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也是在这里,他的革命思想发生了重要的一次的转变,决定将一生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少党员和进步学生都被逮捕。这次事件让粟裕意识到:只有拿起枪才能真正实现他打倒军阀、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理想。

在当年的5月,他参加了由叶挺领导的由第24师成立的教导队。在这一个多月的训练中,他变得更加坚毅,政治和军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为他以后进行艰苦的革命战争打下了基础。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5)

后来,粟裕相继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身负重伤依然坚持下来。

1928年6月,敌军开始了对井冈山的第四次围剿,当时粟裕担任的是连长,任务是控制住老七溪岭。在敌军已经占据了制高点,赢得了战役有利地势的情况下,粟裕竟然能趁着敌人松懈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抢占了制高点,一下子扭转了整个战局。

这一战之后,粟裕一下子声名鹊起,在红军中传开了。

他的战术被陈毅誉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刘伯承也说过:"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代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随后在共产党进行的各大小战役中,粟裕又屡立功绩,被称为"常胜将军",但常胜将军的背后,都是拼尽性命的付出。

在武平战役中,他的头部中了弹,但依然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坚持了下来。

1930年攻打吉安的战役中,他又一次被炮弹炸伤头部。

在硝石战役中,率领部下冲锋的粟裕受了重伤,但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却非常艰苦,致使他的左胳膊留下了残疾……

正是严酷而瞬息万变的作战环境,才将粟裕锻炼成后来能征善战、愈战愈奇的名将。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6)

粟裕不仅军事指挥能力强,大局意识也十分敏锐,这使得他在遇到重大政治事件后也能及时调整战略部署。

我们都知道在抗日战争之前,蒋介石奉行的一贯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直妄想消灭延安的红色力量。

在国共合作之前,粟裕率领的部队自然是按照上级指示,抵抗国民政府的围剿。

一直到1937年,粟裕还在福建、浙江地区和国军进行游击战争,这个时候的粟裕部队已经和组织失去了联系,等于说消息是闭塞的,只能等待和组织重新建立联系,才能取得准确的消息。

而此时的粟裕在报纸上看到了中共中央当时发表的一些联合抗日的呼吁,已经预判到形势可能发生了变化。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7)

当时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传言,尤其许多人都说红军应该是被国民党收编了,甚至还有说红军是投降了。但粟裕凭借他的政治敏感,推测是国共之间成功实现了合作。

为了求证真实的情况,他派刘亨云穿上国民党的服装,伪装成国民党官员,来到了龙泉县溪口镇的镇公所,称有急事和县长联系。

等打通了电话,刘亨云问:"我听报纸上都说朱毛投降了?有没有这回事?这共军到底还剿不剿了?"县长回答说:"国共合作了,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上面说要联共抗日了。"

如此一来,事情弄清楚了,粟裕便写信给国民党遂昌县政府,要求商量合作的具体事项。

国民党派来谈判的人说:要让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

粟裕一听,这根本不对劲儿,立马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如今我们的游击队已经停止打土豪,国民党当局应该给我们提供一些补给,而且红军应该保持独立性,改编可不是收编。

国民党地方当局没有理由提出异议,便全部都接受了粟裕的条件。粟裕这边成功实现了国共合作。

要知道,在当时消息闭塞的条件下,有的地方武装不明就理,直接被国民党军队"收编"了,更有当时杨文翰的部队,坚决不相信国共合作,致使最后直接被国民党围剿,整支队伍被消灭殆尽。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8)

而粟裕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得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让粟裕将军一战封神的淮海战役,很快就要打响。

但奇怪的是,对于这场让他扬名天下也让众人景仰的战役,粟裕自己却很少提及。既没有留下什么文章,更没有留下什么口述,还多次跟自己的夫人楚青说:

"淮海战役的文章我不写,淮海战役的书我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我不看。"

人们推测,粟裕如此态度,有这样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本人非常谦逊,并不想把功名挂在嘴边;另一方面是,一些政治运动和后来的影视文章没有如实还原淮海战役的历史真相,因此他不愿提及。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9)

淮海战役是粟裕组织进行的,也是粟裕提议发起的。

粟裕作为共和国的十位大将之首,毛泽东对他的军事才能十分赞赏。而关于发动淮海战役,他也和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时国共双方都感到,两方到最后必然要有一场真正的大战,一战定胜负。如果共产党胜了,或许还有求和的可能。但如果蒋介石胜了,共产党就必然是覆没的命运。

在豫东战场上,粟裕是亲历者,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进行城市攻坚战、运动战和平原地区阻击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粟裕在那时就已经在策划一场更大的战役。

他将空闲时间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草稿,作为绝密电报发给了毛主席。甚至留言说:

"如果收到毛主席的回电,请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哪怕是我睡着了,也要把我叫醒!"

可见粟裕对这场战役的期待有多重。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0)

粟裕选定了战场,而毛泽东也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提出了我们的战略由防御转为进攻的部署。

而此时的蒋介石则要巩固华北,军事上提出由进攻转向防御。对于当时的共产党来说,这着实也是一块硬骨头。

当时,毛泽东确定了"小淮海"和"大淮海"战略,也就是让粟裕先去打黄百韬兵团,这是"小淮海"。黄百韬军团作为蒋介石中原战场的主力,一旦被打,蒋介石必然要尽力保住自己的主力军,那就要调动其他所有的兵团来增援。这样一来,共产党就要与国民党的所有军队来一场恶战。

打黄百韬是“小淮海”,那后面到来的自然就是“大淮海”。一步一步来,逐个击破。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1)

对于后面的战局来说,"小淮海"的胜利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

粟裕自告奋勇,挑起了攻打黄百韬军团的这个重任。他直接派兵切断了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对黄百韬兵团的增援,令蒋介石急得团团转。而后来派来的援军在解放军的阻击下,依然无法接近黄百韬兵团。如此一来,军心大乱的黄百韬兵团节节败下阵来,解放军仅仅用8天时间,就把装备精良的黄百韬兵团给拿下了。

黄百韬兵团的覆灭震惊了所有的国民党军官,已经有人隐隐感到了大势已去,再配合上延安方面的政治宣传,国民党的人心已经开始动摇。

"小淮海"如愿取得了胜利,"大淮海"自然就顺利得多了。但粟裕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接下来的这场仗依然是硬仗。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2)

粟裕决定接下来攻打黄维兵团,这是蒋介石心中的主心骨。经毛泽东同意后,认真布置好战斗,战斗整整进行了七天七夜,粟裕也就七天七夜都在行军床上不停地打电话、等电话。

激战过后,黄维兵团全部被消灭。

在得知黄维被困的时候,蒋介石就派心腹大将杜聿明前往增援黄维,粟裕听到消息后立马进行了作战部署。

杜聿明亲率整整30万兵马前来,却被粟裕带领的解放军用分割包围的方法逐个击破,最后还没等他找到黄维,就已经在增援的路上被解放军消灭掉了。

最后,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结束。

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两个月的时间,解放军通过淮海战役消灭了国民党55.5万余人,缴获武器装备无数。

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随着之后平津战役的结束,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蒋介石退守台湾,中国大陆解放。

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3)

这是对粟裕功绩的最大肯定!

熟悉粟裕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图,一个是枪。

粟裕是一个超级图痴,他最爱的是地图,这也是他百战百胜的法宝之一。

有一次战斗之前,侦察员向粟裕来汇报情况,只听粟裕听完之后问了一句:"村里的那座石桥还在不在?"

侦查员吃了一惊,问道:"首长怎么知道这里有座石桥?"

粟裕没有说话,他早就把这里的地图背下来了。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仗已经不再打了,但是粟裕收集地图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他通过地图随时关注着国家和世界大事,每当伫立在地图前凝神望去,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打仗的岁月。

对于枪,粟裕也是爱不释手。

对他来说,只有扛起了枪杆子,自己的人生才算完整。

他家里的那几支枪,基本每支都有一段故事。有的是战场上缴获的敌人的装备,有的是友人的赠品。

后来中央让众人上交私人武器的时候,粟裕把自己的枪仔仔细细地擦了一遍又一遍,才恋恋不舍地交给来取枪的人。

正是因为粟裕对这些爱到了骨子里,才有了文章开头那段“咖啡馆上架机枪”的故事。

授衔前,毛泽东有意要将粟裕封为元帅,但是粟裕却坚决地推辞了。

毛泽东说:"那起码要当个大将,你是十大大将之首。"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4)

粟裕听了此话,依然十分的谦逊:

"元帅就不要了,把我评为大将就已经够高的了,我只嫌他高,不嫌他低。"

但是作为毛泽东心中元帅人选的粟裕,却在1958年受到了牵连。

林彪曾经说:"粟裕缺少党内斗争的经验。"这确实是实情。

粟裕虽然并非没有政治觉悟,但是在林彪所谓的这种政治敏感度上,他确实是够迟钝的。

有一次在批判别人的大会上,发言人明里暗里想要脱粟裕下水。但当时粟裕明明就在会场,整场报告下来,自己却一点儿都没有察觉,最后还是坐在旁边的刘伯承看不下去了,趁着粟裕上厕所的功夫也跟了出来,把情况告诉了他,说谁谁谁在大会上诬陷你,粟裕这才明白了过来。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5)

军事方面,粟裕一向极有见地,有着自己的主张,在当时政治情况比较敏感的时期,粟裕就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他的批斗来得突然而猛烈,无可奈何的粟裕只能找自己的夫人楚青,请求她帮自己写检讨。

当时完全不知所措的楚青便照着丈夫的话,把强加给他的那些罪名全部都认了下来。而拿着这份检讨做检查的粟裕也确实过了关。

但回到家,面对妻子的粟裕却异常的痛苦:

"还是你有办法。可是,你怎么能把我写成这样呢?"

楚青也非常的难过:"老粟,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不是你说写什么都可以,只要过了关就好?"

夫妻俩多次相对而泣,粟裕也处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中,极度痛苦和悲愤。

后来周恩来为保护粟裕做了许多努力,毛泽东也亲自关照他,因此,粟裕在那段期间总归未曾遭受大难。

运动结束后,粟裕写报告请求撤销对自己的污蔑,报告递了上去,却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拖了下来。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6)

直到粟裕去世后10年,中央军委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官方也才终于全面正确地评价了粟裕的战绩和品德,洗去了历史曾强加于他身上的污秽。

1984年,在粟裕逝世后,他的尸体被送去火化,家人在他火化后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7)

粟裕一生曾六次负伤,头部两次中弹,这三块弹片“元凶”在他的头颅内已经留存了54年,他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长期受头疼病折磨。

在2003年,他的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已经珍藏了20年的弹片,供后人瞻仰凭吊。

2019年,还有一则新闻称,不知何人在粟裕黄山的墓边建了一个纪念馆,有人去瞻仰粟裕将军,却被告知必须要通过纪念馆,而进入纪念馆就必须要收取95元的参观费。

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头部2次中弹)(18)

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后来当地政府勒令该纪念馆停业整改,此事才算罢休。

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创下的太平盛世,却由一些利欲熏心的后人如此任性胡来,实在是让人感慨。耿直的粟裕将军如若地下有知,怕是也会十分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