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在中国华北地区的花吉营组(花吉营组是早白垩世中期,滦平群中部的一个组。岩性为灰黑、灰紫色玄武岩、安山岩夹灰绿、黄绿色粉砂质页岩,含油页岩。)发现了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对我们理解恐龙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1)

美颌龙属(学名:Compsognathus)又称细颚龙、细颈龙、新颚龙、秀颚龙,是一属小型的双足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它具有像鸟类一样细长的身体、狭窄的头,成年的美领龙站起来也只不过到人的膝盖处,它们双足行走,看起来与现在的鸡的大小差不多。生存于晚侏罗纪提通阶早期的欧洲,约1亿5000万年前。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2)

美颌龙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典型”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的集合,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美颌龙和中华鸟龙。该分支的绝大多数已经确定的成员发现于德国索尔恩霍芬群岛的上侏罗统地层的和中国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

像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生态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它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假说。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3)

目前,邢立达已经将其命名为英良迅猛龙。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迅猛龙”,其实应该叫伶盗龙,拉丁文学名是Velociraptor,意为“敏捷的强盗/猛禽”。所以,其实在学术界迅猛龙名字还没被用过,可以用来命名新的恐龙,。属名“迅猛”表达的是这种小恐龙行动迅速,性情凶猛,种名“英良”是向收藏标本的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致敬。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4)

根据目前的化石资料来看,英良迅猛龙是一种生活在早白垩世的小型肉食性恐龙,其全长约30厘米,有修长而灵活的脖子,上面长有一个轻巧的头骨,嘴巴里的牙齿小巧但非常尖锐,边缘弯曲,对于比它小的动物来说是致命的武器。

英良迅猛龙与其他的美颌龙类的区别为一种独特的骨骼形态,趾骨IV-4比IV-3长,和独特的颅后骨骼特征组合,包括超长的小腿等。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5)

在系统发育分析中,英良迅猛龙嵌套在热河和索尔恩霍芬的类群之间,对于已知的分支范围和类群多样性都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在地层学上,英良迅猛龙是亚洲美颌龙类中最早出现的,也是该类群中最小的物种。

科学界关于美颌龙类恐龙的栖息地偏好和多样性模式仍然存在疑问,但英良迅猛龙提供了两个更广泛的可能或依据:根据之前提出的反鸟类组合的多样性,花吉营组可能保存了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最古老的动物群,该动物群与晚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和产出其他美颌龙类的义县组的生物组合都不同;英良迅猛龙可以成为重建生物地理和地层模式的一个有用的校准点,并估计美颌龙分支的异速生长趋势。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6)

这已经不是邢立达第一次发现恐龙新物种,邢立达被誉为“锦鲤科学家”。

邢立达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读博期间,他用一系列研究成果,震惊了大家的眼球,他已完成科研论文127篇,其中SCI索引刊物91篇,第一作者52篇,这些刊物包括《自然》、《科学报告》、《进化》、《PLOS ONE》、《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学》、《中国科学通报》等。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7)

读博期间的邢立达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许多大学教授一辈子都很难达到的数量。有许多大学教授SCI索引刊物可能数量连他一半都没有。要知道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能够上 SCI 的论文含金量可是有保证的。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8)

而他在短短三年博士研究生期间,几乎是靠一己之力,重建了整个中国西南片区的脊椎动物古生态系统。

光在 16 年,邢立达就发现了世界上首枚古鸟琥珀,在这枚琥珀里发现了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古鸟翅膀,这是当时首次发现琥珀中的鸟类,也是当时人类首次能够看清古鸟类。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9)

距今约9900万年前,来自白垩纪的罗斯标本。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10)

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而接下来更为重磅的发现就是,他发现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龙琥珀,这是一枚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恐龙(尾部)琥珀,这是首次发现琥珀中的恐龙标本,从琥珀中可清晰观察到该恐龙有进化的很好的羽毛,根据推测该恐龙体长仅18.5cm,这次发现入选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这里的发现是指研究发现发表在期刊上的具体时间)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11)

恐龙琥珀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12)

琥珀恐龙的复原图

要知道这样的具有突破性的发现可能就要用掉一生的运气,而这都是他在一年以内所获的的成就。

在一共2年的时间里,他更是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又发现了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再加上这次的第一枚古蛇琥珀,堪称古生物界的“人形锦鲤”。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13)

比蓝鲸还大的十大恐龙(两年发现7个世界首例)(14)

找到了一个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蛇,这也是世界上首例蛇类琥珀,这也是人类目前明确已知的唯一一种生活在陆生森林的中生代蛇类。鉴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Nature头条报道了这一成果。

发掘恐龙化石更是一个考验眼力的事情,在辽阔的地球,如何发掘出藏在土地里的每一块化石,可以说是每一位古生物研究者需要耗费几十年精力去完成的事情。

邢立达可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多的成就,真·天选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