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20日,大批警察突然包围了位于南京梅园新村的民盟总部,上海马斯南路的民盟办事处,民盟人员也被迫全部撤出。这究竟是为何?

早在一年前的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企图三个月到半年内“消灭”共产党。11月12日,蒋介石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为了抗议国民党的独裁野心,中共和民盟拒绝参加国民大会。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1)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2)

张梅颖 张澜孙女

民盟拒绝参加伪国大会又与中共在政治上共进退,蒋介石就很愤怒了。张澜作为民盟主席到上海以后,在各种场合毫不隐讳地抨击国民党一党独裁,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也早就把民盟和共产党就相提并论了。他在勒令共产党的办事处撤退以后,就要解散民盟。

1947年10月下旬,看似平静的上海,实则波诡云谲。民盟成员的居住地、办公地乃至所到之处,都有特务秘密跟踪和监视。面对危急的处境,与国民党当局的交涉已是迫在眉睫,可是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谈判呢?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3)

黄方毅 黄炎培之子

黄炎培这时候站出来,接下了重担,他挑了两个助手,一个是罗隆基,另外还有一个叫叶笃义。从上海到南京跟国民党谈判,七天谈了七场,被国民党包围着的,军警戒严,把民盟南京总部都封锁了,完全是个城下之盟。

在国民政府的一间办公室里,黄炎培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激烈地进行着,这场谈判最终以黄炎培的节节败退而告终。国民党当局强逼黄炎培执笔撰写解散公告,并且要求由主席张澜签名发表,勒令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4)

黄炎培等三人回到上海后,11月5日上午,决定民盟命运的会议,在永嘉路集益里8号二楼张澜的卧室里召开了。桌子上摆着一张责令民盟解散的公告,公告上只有短短几行字,却让在坐的每个人都痛心疾首。

为了保护民盟成员的人身安全,民盟最终不得不做出解散的决定。1947年11月6日,各大报社刊登了张澜以民盟主席名义发表的《中国民盟总部解散公告》:“自即日起一律停止政治活动,本盟总部同仁即日起总辞职,总部亦今日解散”。彻夜难眠的张澜,执笔写下了一份声明,大声疾呼“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绝不变更”。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5)

1947年11月26日黄昏,上海码头出现了一位行色匆匆的旅客,他头戴黑色帽子,身穿呢子大衣,整个脸埋在衣服里面。当轮船启航,他摘下帽子,露出了长长的胡须,回头向上海投去了深深的一瞥。这个人,就是民盟中央委员沈钧儒。

此时的沈钧儒,正处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中,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重建民盟,他决定奔赴香港。经过四天的航行,沈钧儒抵达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民盟的成员们召集起来,筹备恢复民盟。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6)

1948年1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香港正式召开。全体盟员一致宣布,民盟“今后将要更坚强地站起来,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为彻底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7)

事态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蒋介石的想象……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在成立宣言中明确主张,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8)

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南京的总统大选却进行的“如火如荼”。蒋介石强撑场面,想要将独裁统治维系到底,但事实并非他所愿。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人民军队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7万人发展到190万人。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9)

在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做了题为《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报告中说道:“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10)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1948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机关抵达了晋察冀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

这一天,城南庄晋察冀军区的会议室里讨论的声音十分热烈,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即将发布的”五一口号”。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11)

1948年4月30日,时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赶到城南庄,准备发布”五一口号”。时间紧,任务重,邓拓不得不一直守在城南庄直到深夜,等待着毛主席的最后修订。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12)

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将其中的第五条修改为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5月1日,“五一口号”在《晋察冀日报》上正式发布。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了“五一口号”。

1948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中国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锴、无党派人士郭沫若等12位民主党派代表,联合致电毛泽东,公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并以香港为中心,迅速掀起了一场新政协运动。

发布五一口号的历史由来(73年前五一口号)(13)

香港《华商报》作为主阵地,从5月5日开始,率先发表了《各民主人士通电全国与中共筹开新政协会议》一文。紧接着,从5月23号开始,连续8天,分别发布了民建、民促、香港爱国人士等一系列响应“五一口号”的文章。

“五一口号”是新政协的起点,从此刻开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模式由此初步奠定。

转载:微信号“CCTV国家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