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143斯

斯:掂着斧子的,拿着簸箕的,都是干啥的?

“斯”字的金文字形

(斯字探源掂着斧子的)(1)

(斯字探源掂着斧子的)(2)

(斯字探源掂着斧子的)(3)

小篆是

(斯字探源掂着斧子的)(4)

“斯”由“其”和“斤”组合而成。

《说文解字》解释“斯”:“析也。从斤,其声。”还引用《诗·陈风》中的诗句“墓门有棘,斧以斯之”来进一步解释。

那么“析”(xī)是什么意思呢?其甲骨文字形是

(斯字探源掂着斧子的)(5)

金文是

(斯字探源掂着斧子的)(6)

其古字形像用斧子伐木,本义指劈开木头,引申指“分开”、“离散”。由“分开”引申表示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尔雅·释言》:“斯,离也。”

“斤”本是斧类砍木工具,这里表示用斧劈开,其本义是“劈开”,引申为“离”、“离开”。“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其意思就是“墓门有荆棘,挥斧来砍光”。也有人认为,“斯”本义是“撕”,此种说法和“析”也的解释近似。

此解释立足于“斤”这把斧子,解释“斯”似乎顺理成章。但为什么用“其”表音呢?我们再来看看“其”字。“其”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斯字探源掂着斧子的)(7)

“其”的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即“箕”的本字,本义是“簸箕”。“簸箕”有两种用途:第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第二种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是扬米去糠的器具。收运垃圾的是环卫工人,扬米去糠是庄稼汉,砍柴的是樵夫,这些都是体力活。孟子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拿“其”(即“箕”)的和拿着斧头的人一样,当然是“劳力者”。所以有人认为,“斯”本义是“厮”,古文中常有的“这厮”、“那厮”,明显就是一种很鄙视的称呼。《后汉·左雄传》:“郞官部吏,职斯禄薄。”此“斯”即“贱也”之意。

后来“斯”又借作代词,相当于“这”、“这个”、“这里”,也虚化作副词、连词、语气词、助词等。为什么会由“这个”的含义?是不是主人对下人分配工作时指着说“这个”“这个”,由此引申出“这个”的含义?只是一种猜测,一笑了之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