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

齐白石和他的弟子们

相声里有一句——“没有君子,不养艺人。”这是旧时相声艺人捧观众的话,旧时艺人都是在街市巷口卖艺,收入多少全靠观众自愿付钱,如果不是君子,就会白看卖艺而不掏腰包,艺人就只能饿肚子了,所以只有君子打赏艺人,他们才能生存下去。

艺人的成名之路,离不开君子的扶持。举凡有能力抬爱别人的人,本身也多是德艺双馨,他们不仅慧眼识珠,还将这种扶持精神薪火相传,形成“贵人生态链”。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2)

徐悲鸿和齐白石合影

中国书画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讲究画派与传承。没有名师名派加持,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师很难出名。特别是上个世纪的画坛,随便讲一个大师,就能在他背后找出一串名家贵人。他们要么是师徒关系,要么是知己好友,要么就是伯乐与千里马。

李苦禅的伯乐:齐白石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3)

李苦禅与齐白石合影

1923年,24岁的李苦禅敲开了齐府的宅门,恳请齐白石收他为徒。穷苦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了解李苦禅学画的艰辛后当即就同意收徒,并对这个勤奋刻苦的学生格外照顾,一分钱学费没收,反而给他买各种绘画用具,平日学画晚了就留他吃饭。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4)

李苦禅 《兰石八哥图》

一天,李苦禅拉车到王府井大街,路过一家书画店,恰遇齐白石从店里出来,李苦禅拉车想躲开,却被齐白石喊住:“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李苦禅慌忙说:“我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正色道:“丢谁的脸?谁不知我是鲁班门下出身,靠劳动吃饭不丢脸。”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5)

李苦禅

后来,他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一间厢房给他住,并挑出他的几幅画,亲笔题款,送去画店。画上有了大师的墨宝,熠熠生辉,被争抢一空。李苦禅脱离困境,从此一心一意学画,尽得老师的艺术精髓。

齐白石的伯乐:陈师曾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6)

陈师曾

齐白石初到北平时的遭遇和李苦禅相似,穷到租不起房、买不起画具。因木匠出身,画风质朴,齐白石遭到北京画坛的冷落和排挤,辛苦创作的作品只能拿来摆地摊。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在琉璃厂偶见齐白石“自出己意、大刀阔斧”的篆刻,大为赞叹,还辗转找到住在法源寺的齐白石,两人一见如故。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7)

陈师曾《林泉幽致辞屏》 四屏条 1916年作

在陈师曾的引荐下,齐白石得识姚茫父等画界名流,眼界渐开。齐白石还听从陈师曾的劝告开始变法,弃八大一派冷逸画风,转学“扬州八隆”、吴昌硕一派,并自创“红花墨叶”一格。陈子庄在《石壶画语录》中曾有生动的描述:“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齐美人’。陈师曾见后道:‘你天性疏放,笔下出丑相,怎能画美人!应当学大笔写意画,以丑为美。’”陈师曾还从友人处借得二十幅吴昌硕精品,给齐白石学。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8)

三年后,齐白石学成出户。陈师曾帮助他在日本开了一个画展,将他画的价格订得比吴昌硕的还高。日本人见后大惊,认为齐白石的画很好,但碍于高价,只得偷偷来中国收买。陈师曾得此消息,立即电告国内,将国内所陈列的齐白石的润格提高二十倍。这样一来,展览会上的齐画悉为日本人购去,齐白石的名气也由此大涨。他本人也承认:“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9)

齐白石《贝叶草虫》

陈师曾去世后,齐白石痛苦不已,并作诗:“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胸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味。”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可窥一斑。

齐白石的伯乐:徐悲鸿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0)

齐白石

除了陈师曾,徐悲鸿也是齐白石艺术道路上不可忽略的伯乐。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谓吾心手出异怪,鬼神使之非人能。”这是1932年齐白石赠予徐悲鸿一幅山水画中的诗句,真挚地道出了齐白石与徐悲鸿的相互推崇和深厚友谊。在齐白石与徐悲鸿数十年的交往中,这样的画作、书作、信札等还有很多,他们之间情真意厚、惺惺相惜,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1)

徐悲鸿 《六骏图》设色纸本 镜心

1928年,徐悲鸿受邀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一职。他一眼就看出了齐白石画的艺术价值:格调清新,妙法自然。在画展上,率先把“徐悲鸿定”的字条挂在齐白石画下。此后,他为齐白石编画集、写序,送到上海出版,又三次到跨车胡同齐白石寓所中拜访、邀请齐白石为教授,并每日派马车去接。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他高调地将齐白石推上了艺术的高台。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2)

徐悲鸿与齐白石合影

齐白石与徐悲鸿两人尽管一个是留学法国的海归精英,一个是从中国乡间成长起来的大师,两人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差异较大,但是却丝毫不妨碍两人至真至纯的艺术交往和在传统艺术探索创新的道路上肝胆相照。徐悲鸿慧眼识才,而齐白石的艺术也广纳博收,具有宽广的艺术胸襟。齐白石曾多次对身边亲友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

徐悲鸿的伯乐:康有为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3)

徐悲鸿为康有为绘制全家福《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徐悲鸿一生学贯中西、曾在数所著名艺术院校执教、任校长,称得上是当时美术界首屈一指的领袖人物,经他提携、日后扬名画坛的艺术家众多。那么,谁又是他背后的贵人呢?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4)

徐悲鸿与康有为合影

徐悲鸿早年客居上海,上海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征集仓颉的画像,为了生计,徐悲鸿精心画了一幅应征。哈同请康有为鉴定,康看过后,大为赞赏。很快,徐悲鸿与康有为建立了师生关系,成了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住在辛家花园康宅。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5)

康有为

康有为不仅精通文理经史,亦是书画大家。徐悲鸿客居康宅时,康有为拿出自己珍藏的古今善本图书、绘画、金石、碑帖、雕刻,供徐观览,并一一讲解。康有为常在花荫下喝茶,手捋胡须,观看爱徒屋内用功。在老师的指点下,徐悲鸿造诣日深。

伯乐和千里马互相成就(鉴赏千里马与伯乐)(16)

康有为书法

康有为是最早提出“美术革命”的人,他创新中国画的思想对徐悲鸿影响甚深。徐悲鸿美术观念的形成,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