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这座城市迎来了许多个“你好”与“再见”——我们辞别南苑机场,迎接大兴机场到来;告别首钢老高炉,建起冰雪大跳台;脏乱的违法建筑,被城市森林取代……

2020年,我们还将目睹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鸟巢之北全面建成,具备测试赛条件;5G信号广泛覆盖,实际应用走到市民身边……

这一年,北京市民将在“你好”和“再见”之间,继续迎接城市新变。

2020年,北京的6个“你好”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1)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外景图。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你好,“冰丝带”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将全部完工,其中包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冰丝带”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西北侧,北临国家网球中心,东临奥林西路、西临林萃路,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场馆,也是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

去年12月31日,“冰丝带”实现封顶封围,正式整体亮相。

“冰丝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以及由3360块玻璃拼接出外观自由流畅的天坛形曲面。

国家速滑馆公司负责人介绍,2018年起,“冰丝带”先后完成“精耕细作”“拔地而起”“编织天幕”和“丝带飞舞”。今年,国家速滑馆将全力打造“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目标,满足冬奥会赛事要求。

今年6月,国家速滑馆将完工,达到测试赛需求。届时,“冰丝带”将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冬奥会后,国家速滑馆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2)

珠市口至天桥路段复建的“皇家御道”,全长500米,站在天桥可以望见正阳门。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你好,更美南中轴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启动中轴线上正阳门箭楼修缮,还将整体提升中轴线南段步行环境。市民和游客将见证南中轴步道的新变化。

北京市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从正阳门到永定门,为中轴线南段。明清时,这段约3公里的石砌御道,专为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拜而修建。经过去年的修缮,现在,市民可以踏上这条经过风貌恢复的御道,从正阳门一路漫步至永定门,怀想旧日北京城的历史风貌。

去年之前,南中轴步道还剩珠市口至天桥约500米路段没有贯通,需重新规划设计。去年夏天,交通部门对这段珠市口大街路口至永安路路口御道进行了恢复;东城区将御道上的110路公交场站及附属物腾退完毕,东城园林绿化局进行了绿化景观恢复。

至此,全长约3公里的南中轴御道全面贯通。复原后的御道宽9米,两侧绿化隔离带将马路隔开,行人可以安全地漫步其中。路中间为拱形青白石,两侧铺以斜墁条石,通过机器与人的配合凿出凹槽,营造出复古的沧桑感。抬头看,高大的国槐生长在路的两侧。

南中轴路是《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的重点路段,也是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中央御道的铺筑,再现了中轴线恢弘气势。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3)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效果图。

■你好,南城“大奥森”

今年,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将完成先行启动区1308亩建设。南中轴地区将以中轴为统领,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为核心,建设20多个公园,覆盖约94万平方米居住区。

预计年底,24万余平方米的公园将露出真容。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将恢复历史湖泊水系,建设3片文体休闲区、3片城市服务区和6处开放绿地,实现城园共融。

历史上的南苑,又名南海子,曾是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皇家猎场和苑囿。这里有“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南苑北部的大红门各种商贩聚集,但管理无序、拥挤混乱的负面形象也流传开来。

随着南中轴整体规划展开,南苑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18年,南中轴地区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将位于南中轴的东城区永外地区、丰台区大红门地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地区,进行整体研究统一规划。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陆续启动拆迁、腾退、绿化等前期工作,拆除地上物113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500亩,累计实现绿化9700亩,万亩林海效果初现。

湿地公园的“湿”从何而来?公园将以槐房再生水厂的再生水为主要水源,增强水循环动力,净化湿地。未来,公园将吸引东方角鸮、沼泽山雀、四声杜鹃、鸿雁、天鹅等鸟类200多种,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观鸟胜地。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4)

北京环球度假区效果图。

■你好,环球影城“霸天虎”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完成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一期建设。记者从通州区了解到,备受瞩目的环球主题公园将于10月完成主体建设,明年开园。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是北京环球度假区的一部分。北京环球度假区占地4平方公里,由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环球城市大道以及两家度假酒店组成。项目一期占地1.69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钢结构搭建,进入游乐设施安装阶段,主体建设正全面推进。

环球主题公园里能玩什么?去年,环球度假区公布七大主题景区:功夫熊猫盖世之地、变形金刚基地、小黄人乐园、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好莱坞和未来水世界,包含20多个娱乐景点。据介绍,主题公园将聚集全世界环球主题公园中,最受欢迎的游乐设施和景点精华,并糅合中国文化元素,为游客打造独特体验。

记者近日在公园建设现场看到,霸天虎过山车已基本完工,有些景点已完成前期工作,开始设备检测调试。主题公园明年将陆续进入试开园和正式开园阶段。公园门票价格方案预计今年年底公布。

园区外部的市政交通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跟进。北京环球度假区与首都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之间均有轨道交通连接,并配套一个地铁站及两条地铁线路——地铁7号线东延和八通线南延线。去年年底,7号线东延线和八通线南延线已经启动试运营,地铁环球度假区站将随园区开园同步开通。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5)

去年9月,东城区第二个城市森林公园——安德城市森林公园开园。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你好,1600公顷绿地

2020年,我们身边的绿地将更加随处可见。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北京市将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面积4000公顷以上,并强化“留白增绿”,安排腾退土地实现增绿1600公顷。

去年全年,北京市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与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大行动计划同步推进,按照“场清地净”标准,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5706.1公顷,腾退土地实现增绿1686公顷。

东南四环外、北京欢乐谷南侧,占地超过17公顷的小武基公园去年10月向市民开放,惠及居民约14万人——这便是去年“留白增绿”的成果之一。

小武基公园前身是十八里店地区2017年功能疏解的地块之一,原有出租公寓、仓库、不锈钢市场等,共疏解拆除地上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小武基公园建设实现了“再利用”,人行步道上的透水砖、混凝土的路牙、道路的基础垫层等,用的都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

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在深化疏解、强化整治、优化提升上下功夫,更精准、更有效、更高质量推进专项行动,保持工作力度和强度,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在此过程中,明确拆违腾退地块性质和用途,加快各区腾退空间利用和楼宇更新滚动改造,在大红门等重点区域实施一批腾退空间再利用试点项目。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6)

去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5G大会”上,展商展示智慧远程医疗。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你好,5G新体验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北京将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5G将深入垂直行业场景应用,计划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重点,建设基于5G长距离自动驾驶测试示范线。

2019年“5G元年”开启后,5G将逐步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北京正加速推进5G基础建设。中国联通研究院5G智库主任胡博此前披露,截至去年11月,北京已建设14000多个基站,超过年初所规划的1万个基站。

目前,北京市在部分医院、社区、旅游景区以及冬奥会等民生领域布局5G示范应用,已形成5G示范应用广泛展示、贴近民生的局面。

从近期目标看,《北京市5G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显示,将利用3至5年时间,初步建成规划运行一张图、万物互联一张网、智慧应用一套码的数字生态城市,推进5G 城市管理、5G 智慧文旅、5G 智慧安防等示范应用。

到2022年,5G将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广泛应用,培育若干项重点场景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健康养老、超高清视频、车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下一步,北京将以典型场景示范应用为切入点,推动5G应用重大项目落地。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世园会、北京冬奥会、长安街沿线升级改造等“五”个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场所需要,开展5G自动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超高清视频应用等示范应用,到2022年底前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2019—2020年,北京的4个“再见”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7)

南苑机场鸟瞰图。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再见,南苑机场

始建于1910年8月的南苑机场,是中国第一个军用机场,也是中国第一个民用航空机场。

南苑机场曾是北京五环内唯一的民用机场。109年的岁月中,它见证了人民空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辉煌征程,以及空军创下的一个又一个历史第一。1920年5月,一架飞机从南苑机场携带邮件飞往天津,开辟了中国民航和航空邮件的首航。2005年,中国联航停航调整后复航,正式“军转民”,南苑机场随之成为“军民合用”机场。

2019年9月25日深夜23时21分,南苑机场最后一架航班KN1026起飞转场至大兴机场。至此,百年南苑正式“退役”。

同天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总投资800亿元,预计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它同时拥有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不仅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而且首次实现大体量智能照明、最高等级低能见度运行。

至此,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8)

去年6月,门头沟大台煤矿,矿工正在工作。门头沟曾是中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

■再见,大台煤矿

2018年3月,门头沟木城涧煤矿关停;2019年,房山大安山煤矿关停。京郊煤矿近年陆续迎来告别式。

去年年底,北京门头沟最后一家国有煤矿——大台煤矿也关停了。这意味着,京西甚至整个北京,彻底告别自辽代至今上千年的采煤史。

从辽代开始,门头沟就是重要的煤炭供应地,在北京城的发展历史上奉献了“一盆火”,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北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了“一桶金”。1960年到2007年,门头沟地方原煤生产量在北京市煤炭终端消费量中平均占比63.5%。

伴随长期的矿山开采,山体岩石裸露甚至山体被挖空,门头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首都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定位的战略性调整,门头沟被赋予了“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新功能定位。

作为京西的老矿区,门头沟区近年来先后关闭煤矿278家、非煤矿169家,全力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综合运用煤改电、煤改气、煤改清洁新能源、减煤换煤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大压减燃煤等工作力度。

关停的矿区如何恢复生态?针对长期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门头沟区对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了治理,恢复高山植被。

最难修复的是裸露岩壁。相关部门开展试点工作,采用挂网喷附工艺,把特定的水泥、营养土和绿植种子混合成植被混凝土,喷播到岩壁上,待种子从混凝土破土而出,就形成了绿色植被。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9)

2019年4月,北京新首钢园,3号高炉与秀池共同呈现绿色新首钢。摄影/湛超越

■再见,首钢老高炉

作为首钢老厂区内最大的炼铁设备,3号高炉是首钢园区一个重要的工业符号。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10年底完成搬迁。3号高炉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如今摇身一变,废弃的3号高炉迎来新身份,成了京城新地标“高跟鞋”的背景。

“高跟鞋”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赛场,这将是北京城区唯一雪上项目场地,因整体形状形似一只高跟鞋而得名。“高跟鞋”的鞋跟背靠园区冷却塔,隔湖相望,就是高大的筒状3号高炉。

3号高炉有100多米高,一至三层原本为高炉的出铁平台、操作平台和环形吊车平台,根据规划改造为多功能展示空间。3号高炉的四个附属场馆,也作为展示和配套服务空间,服务冬奥。

去年年初,《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印发;年底,总用地规模约360公顷的首钢南区,向社会公示街区控规,按照规划将分为10个街坊,并建设首钢永定河滨河公园等五大公园。

停产多年后,我们将告别废弃的首钢老厂区,迎来首钢新生。

北京未来4年规划(你好再见)(10)

2019年4月21日,航拍箭扣长城,图中长城交会处为“北京结”。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再见,长城险情段

箭扣长城正北楼,墙面已经裂开一道裂口,随时有坍塌风险。工人用26根槽钢对券洞四角进行抱角、打箍,相当于仅用钢架给正北楼上了一道箍,以最小干预的方式排除了险情,也保留了历史风貌。

2017年实施的正北楼加固工程,是北京长城抢险项目的典型案例。2019年,这样的抢险工程,北京开工了10项,并全面完成。

北京辖区内的长城保护,一方面是保护性修缮,如今年即将启动第三期的箭扣长城保护性修缮项目;另一方面,就是对濒危点位开展紧急抢险。

2019年,北京启动的10项抢险加固项目计划,位于怀柔、密云、延庆3个区,涉及敌台、关门、墙体等部位。

这些抢险点位,已经面临突然坍塌的风险。在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看来,抢险就是为长城“救命”。北京地区长城危害的主要病因,是长期的雨水侵蚀冻融和地基沉降,抢险主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先采用简单而有效的手段防止坍塌,腾出时间以后再做精细修缮,“相当于先救命,然后再进入病房慢慢调理。”

北京已经制定了未来5年抢险计划,每年开工10项以上抢险工程。北京长城险情并不少,全面排除尚需时日,仅怀柔区就确定了20个抢险点,5年内逐步实施。去年的抢险工程积累了经验,将向全市有长城分布的6区推广。

如今,万里长城迎来新的保护发展期。去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编制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份规划。随后,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去年6月,北京市长城保护员队伍正式成立,463人上岗,守护长城。

新京报记者 倪伟 徐美慧 马瑾倩

编辑 张畅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