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营,应该知道有时候KOL的1句话能抵得上运营者的100句话。

kol运营数据分析(分享8个方法教你做好KOL运营)(1)

我曾经当过社区运营,当时手里也有些优质的KOL,一直为我产出不同的内容,组里的同事也问过我:为什么你的KOL这么死忠(原话如此,死忠确实是有点过)?

今天分享一下我在达人方面的经历和理解,内容如下:

kol运营数据分析(分享8个方法教你做好KOL运营)(2)

感兴趣就继续看下去吧~

一、这些人才有挖掘、培养价值

(1)活跃、情商高、三观正、能够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人

这种人对社区的氛围、管理有帮助,比如:版主、吧主。

其中,三观正尤为重要,因为有些人前期虽然能跟大家打成一片,但与普通用户吵架时,用自己的影响力、权力去对付网友,对整个APP的影响都不好。

(2)有内容生产力、专业从业者、号召力强、话题度高的人

本身广告商喜欢,其次,我们也可以开收费课程、直播等,赚取收入。

这两类人是会有交叉的,我拉过一个KOL,不仅有内容生产的能力,情商也很高,能够让怼她的网友路转粉的那种,说话处事也很圆融,我在培养她的时候自然也是最尽力的,效果也不错。

所以,当你发现你的KOL兼有这两种价值的时候,请好好把握。

kol运营数据分析(分享8个方法教你做好KOL运营)(3)

YouTube 美妆博主Tati,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二、KOL从哪里来?怎么勾搭?

(1)在自家APP中

通过活动、日常内容筛选。这个属于最简单的,因为她使用你的平台,代表她认可你的平台,而且也懂得这个平台的规则、使用,后续也不用花很多时间教,你直接用官方账号找她,发准备好的话术,成功率还是颇高的。

(2)在竞品中

竞品是一个很精准的挖人途径,但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对于涉及你们平台的信息,最好以英文、代号代替,否则竞品可能会把你的信息屏蔽了,甚至封号封设备。而且,把KOL接过来后,记得,从物质报酬到态度都要认真对待。毕竟他们是会不自觉比较的。

(3)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中

如果你是用官方账号勾搭,还比较容易,就评论、私信;如果是用私人账号勾搭,就关注、点赞、评论、私信。我试过一开始用自己的微博,磨破嘴皮,从加微信到最终能为平台生产内容的,只有2个。

后来主管说我在培养KOL方面总的还是可以的,就把官微账号密码都给我,才顺利很多。

而在社交平台上,一般对于不同的KOL,还是有不同的方法的:1)潜在KOL

当你想挖掘特定类型的潜在优质用户,自己慢慢培养时,可以去社交平台挖掘。比如:你想挖掘美妆类KOL,可以去什么@功课菌 、@安利菌 之类的微博号找,或者直接【高级搜索】→输入@功课菌→【筛选条件:原创】

她们会转发别人写的东西,而这些功课的作者,一般都是乐于分享/想成为KOL的人,配合度高,积极热情。

具体操作如下:

kol运营数据分析(分享8个方法教你做好KOL运营)(4)

kol运营数据分析(分享8个方法教你做好KOL运营)(5)

2)小有名气的KOL

这类KOL已经小有名气,要吸引她们,可能要费更大的劲了。

一般如果她理会你了,那这时候,你需要尽一切努力让她觉得“入驻你们平台不需要花费任何力气”,再让她觉得,她不耗费任何力气,却得到出乎意料的关注度。

比如说:你可以让她授权给你,你以她的名义开一个账号,把她的东西发到你们平台,再用尽一切曝光渠道,甚至小马甲们,让她的内容获得热度。然后再找她,截图告知她“现在平台里的人很期待你去直播/发内容呢!”、“这里有个用户提出了很专业的问题,热度挺高,你能帮忙解答一下吗?”

一来二去,KOL慢慢就会对你的平台上心了。

3)大KOL

一般需要你的平台具有较大的势能,或能够给得起一定的酬劳才能吸引。

我试过加了一个网红,找了几回,也不想来,毕竟人家自己的广告资源很多,合作都接得忙不开身,还有品牌双微给她带流量。如果你预算有限,老实说,用爱发电是有点难的,特别对于初期没有人脉的运营小白来说。

kol运营数据分析(分享8个方法教你做好KOL运营)(6)

YouTube 美妆博主Kathleenlights,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三、3步走,写出勾搭话术

(1)自报家门

自我介绍时,如果你是大平台的话,一般简单介绍即可。

但是如果不是大平台,尽量扯上高势能的事物,大量数据,比如:我们是xxx公司合作伙伴、用户超过xxx万人,套路同hr面试你时跟你介绍自己公司差不多:)

(2)加以夸赞

重点是别盲目夸,拿她最大的特点或内容的亮点来夸,让她觉得你是认真了解过她的,夸赞篇幅也别太多,你编着累,她看着假。

(3)继而表达你合作意愿

  1. 先说明她与你平台的匹配之处,表达你的渴望。
  2. 许诺好处。你可以说“有机会”,然后在“有机会”三个字后面加上你们平台头部达人已经享受到的好处,嗯,你懂得。

话术最好好好斟酌,看起来能够最短的篇幅呈现最吸引的内容是最好的,毕竟一套话术可以一直沿用下去,后续顶多只是小改动。

四、心机满点,哄好你的KOL

(1)KOL刚来时,要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便利,2个东西要提前告知:

①平台的使用

比如说你们的社区怎么用,发什么东西用户会喜欢之类的,要备好一套话术,微信收藏着教程的图片和文字,方便快速做出回答。

②有什么规则需要注意的

比如说不能露出什么平台,还有不能够与其他用户发生争执,当发生争执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都要一一告知。

(2)第一次给KOL推广时,也是拉拢人的又一次机会

终于,你的KOL把她的内容发你了,这时候要先看,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引导着修改,如果KOL做得好记得夸,然后手头有什么资源位记得用力推!

比如说:晚上KOL把东西发给你,你隔天一早去到公司马上发给当天负责焦点图的同事,人家看着合适又不用找图的话都会给你优先上,这样你就可以截图去告诉你的KOL:小姐姐!内容太棒啦,我给你上了xxx推广位啦!

后续的话,如果不是每次都能排第一呢,有一个小窍门,你可以把KOL的内容拉到最上方,再截图,告诉她,就算她发现其实她不是第一条,这样看上去感觉也会好很多的。

(3)后续管理尽量不建群/分开对待

有些运营为了方便,就会建一个KOL群:,比如说:上了4条内容,里面4条分别属于不同KOL的,就直接截图往里面丢,答应我!尽量不要这么做。

原因有二:

①人都是会不自觉比较的

特别是对内容排位所导致的流量多少有一定认知的KOL,而且,有些人自我感觉比较好,就会内心暗暗觉得“我不比她差,为什么我排后???”

②KOL之间互相认识,会有互相比较收入的风险

就像职场上不允许谈论薪资一样,如果你心痒痒地去打听,打听完却发现自己是低的一方,又难受。而且,还可能有集体出逃到竞对的风险。所以,有时候KOL之间互相不通气,对运营、对KOL之间的关系反而是好事。

当然,建群、让KOL相互认识也有好处的,可以方便KOL互相交流、互相捧场,也能起到一个相互导流的作用。

以下3种情况,还是可以建群的:

  1. 你的平台比较特别,竞对较少;
  2. 你的平台非常大;
  3. KOL人数(尤其是不想耗费太多精力的尾部KOL)过多,为了避免工作量过大。

五、除了商业转化,KOL怎么样“人尽其用”

(1)用KOL挖KOL

①让KOL介绍她的KOL朋友给你认识

KOL一般都跟其他KOL 有小圈子,等到你跟KOL混熟了,你就可以让她介绍她的朋友们给你认识。

②攻克一个大v,其他KOL也会慕名而来

前面说了,虽然攻克一个大v比较难,但是一旦攻克下来,对后面挖掘小有名气的、潜在的KOL大有帮助,,如果你是一个刚开始写运营文章的人,听到“张亮也入驻了我们的社区呢!”,是不是去的可能性有会多一些呢?

(2)在活动、内容用KOL

①内容的丰富

平时KOL发布的内容,可以多多推广。而且,有些KOL的内容,是一般用户生产不出,却又很需要的,或者说,因为KOL发布了这一类的内容,带动了许多用户的讨论、内容生产,都是有可能的。

②活动的示范

当你的社区举办了活动,如果没有示范,无疑是让用户自己抓瞎,很多普通的用户都是需要启发一下,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参与姿势。这时,你可以让KOL做示范,或把他的示范放在你活动例子中,也可以带动热度。

六、防止KOL与其他用户撕逼,应该怎么办?

在KOL来到平台之初,就要告知她,在平台撕逼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让她知道在社区如果跟别人撕逼的话,围观者众多,没办法偏帮的。

但也要告诉她:“如果有人撕你,第一时间找我,我会尽快找客服mm为你处理的。”,给她一个“有困难找运营”、“但这件事不是运营处理的,是客服处理”的感觉,该安抚也好好安抚,让她既依赖你,又明白你只是尽力帮助,不会对你的处理方式产生过多期望。

七、KOL这么多,怎么高效工作、每个兼顾?

(1)一定要学会时间管理

做运营的,杂事多,这里做数据那里做活动中间还要运营一下这些头部用户,一定要学会做一套基本工作的流程。

比如说:我会把自己的工作分成早上下午。早上最急的事情是:给主管汇报数据、给同事KOL的东西。然后做完之后,开始一天的日常工作。

至于截图给KOL之类的事情可以有空了一一截图一一分别发,或者安排在两个重要工作之间,做一个过渡。到后面的时候,跟KOL熟了,她们甚至会截图发朋友圈感谢你,或者主动跑过来告诉你“我看到啦,很开心!”

(2)管理好你的KOL,定时激活

运营可以用表格以月为单位,记录、计算KOL的产出,当你月末的时候发现达人产出内容几乎为0时,就可以考虑激活一下你的达人了。

八、最后说两句

撩达人就像男生追女生一样,一开始失败不要紧,胆大心细脸皮厚,而且,质量比数量重要。

套路虽然要有,但一定也要用心。

作者:姚说,公众号:姑婆那些事儿(ID:gupo520)

本文由 @姚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