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给他人看的文章要找准六个维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让自己写出好的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让自己写出好的文章
写好给他人看的文章要找准六个维度
冰火岛主人手记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大小、远近、动静、新旧是相对的,一定程度上对错和美丑也是相对的。相对是什么?相对就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那样无条件的。条件可以通过相关维度体现出来,相关维度可以理解为从不同方面划出边界线、标清参照物。
相关维度确定下来,才能对一件事情做出相应的判断。写文章也是如此,写给他人看的文章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背景,把这些要求和背景描述清晰,是写好给他人看的文章的第一课。
写好给他人看的文章要找准六个维度,即目标维、主体维、目的维、主题维、文献维、时空维。
一是目标维,就是确定写给谁。
可以把“写给谁”的“谁”当作“客户”,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客户”是什么身份?是定向“客户”还是非定向“客户”?定向“客户”的身份决定了文章的基本定位,包括站位、视角、口吻、力度等。比如,写给正职的讲话内容就要全面些、要求就可以更明确些,写给系统领导的报告就应该专业内容适当多一些。非定向客户的群体也会影响到文章的写法,比如写给大众的就得通俗易懂,写给业内人士的就可以系统深入些。
“客户”有什么需求? “客户”的需求决定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包括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等。比如,同样是调查报告,想了解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写法,想发现有效的做法又是一个写法。
“客户”有什么偏好?“客户”的偏好决定了文章的基本风格,包括语言文字风格和结构风格等。比如,有的喜欢把历史背景和理论观点讲清楚,有的喜欢就事说事、直奔主题,对不准“客户”偏好写得再好也是不好。
二是主体维,就是确定谁在写。
可以把“谁在写”的“谁”比作“厂商”,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厂商”与“客户”关系是什么?是沟通充分的“老客户”,还是彼此陌生的“新客户”?是“老客户”就可以考虑出点新花样,是“新客户”就得求稳,中规中矩比较妥当。
“厂商”特别擅长的是什么?搞清这一点是为了扬长避短。“客户”喜欢洋洋洒洒的,自己擅长逻辑严谨的,就得费些心思怎样在逻辑严谨中增添一些洋洋洒洒。
“厂商”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是只拿初稿、有限参与?还是对文章负有写到最后的责任?如果是前者,就不必细抠文字,把框架搭好、把材料找齐就是贡献。如果是后者,就得从一开始就按照成稿的标准来写。
三是目的维,就是搞清为何写。
可以把目的分出层级,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直接目的是什么?文章肯定要围绕直接目的来写,否则就是跑题了。这个直接目的要贯通全篇,始终是文章的主线。
间接目的是什么?除了直接目的,间接目的也要适当兼顾。这个间接目的要从属于直接目的,不能喧宾夺主。
延伸目的是什么?延伸目的往往是隐含的,不宜直说,要让读文章的人看了以后自己想到才好。这个有一定技术含量,要动动脑筋、有点技巧才行。
四是主题维,就是搞清写什么。
可以把主题维细分一下,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要写的重点是什么?胡子眉毛一把抓是最要不得的,重点突出才能实现主题。重点的一般特点是大和急,太小的点和较远的点,怎么着也当不上重点。
要写的难点是什么?有些内容比较敏感,不得不写又不太好措辞,或是本身涉及较多、曲折较多,或是容易引起阅读人的误解、抵触和反感,下笔需格外用心。
要写的亮点是什么?重点不一定就是亮点,亮点要专门去雕琢和打造,但不是仅靠在文字上下功夫就能编出来的,而是要靠好的文字把有深度和热度的事情表达出来。
五是文献维,就是明白谁写过写过啥。
可以把文献分为不同性质,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观点一致的文献有哪些?他人说过的同向的话,我们可以引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更上层楼,把话说得更好。
观点相左的文献有哪些?他人说过的反向的话,促使我们把话说得更审慎更周严,从而避免我们提出的观点被人一戳就破。
有助观点的文献有哪些?有些文献看似与我们正在说的话没有直接关系,其实却有迂回支撑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写介绍倡导读书的文章,碰巧头条推送了一篇敦煌游记,为我们提供了“不了解中国美术史,就读不懂敦煌”的例证。
六是时空维,就是明白何时写何地写。
可以把时空作为一个整体,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时空的社会属性是什么?这个说的是时代性,现在说上世纪70年代的话,反响多是比较冷淡。
时空的文化氛围是什么?这个说的是地域性,把北上广深流行的话拿到小县城去说,反映多是比较平淡。
时空的具体场景是什么?这个说的是针对性,面对一群中层管理者大讲顶层设计、宏观决策,反馈可能是觉着有些不着边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