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一元夺宝” 变相博彩隐患多 亟待出台相关法规打破监管真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现在有没有一元夺宝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现在有没有一元夺宝了(失控的一元夺宝)

现在有没有一元夺宝了

失控的“一元夺宝” 变相博彩隐患多 亟待出台相关法规打破监管真空

“一元夺宝”“一元购”之类的网上“夺宝”活动,相信许多市民并不陌生,花一元钱碰碰运气,说不准运气好还能中个价值数千元的手机。这些所谓的中奖,真得如此简单吗?自从网上“夺宝”活动出现后便一直饱受质疑,红极一时的“一元购”不久前已从多个大型电商平台退出,由此衍变而来的抽奖式购物又转战于由个人投资开发运营的小型平台,这些小型平台名称各异、商品雷同,但游戏规则与玩法都是如出一辙。

“虽然很多小型抽奖式购物平台上都显示有汽车、奢侈品箱包、名表等高价商品,但中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业内人士透露,迷上“夺宝”,赔上数万元,如赌博般的玩法,令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法律界专家表示,监管真空、隐患重重,治理此类变相的博彩行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有奖销售的具体类别,规范平台的准入门槛和运营方式,以此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市民遭遇 被网贷套住的“夺宝”玩家

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深陷其中,但终日幻想着“回本上岸”的丈夫却丝毫没有回头之意,如同着了魔一般。“我感觉这就是赌博,他整个人就像中了邪一样。”愤怒的情绪和激烈的言语,令赵平芝在讲述事情的经过时难以保持平静,她所控诉的对象除了自己的丈夫,还有导致丈夫误入歧途的网上“夺宝”活动。

在过去的数年间,赵平芝与丈夫靠着努力打拼,拥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灯具店,在位于张店区新村路的这个装饰材料城内,往日里,他们也是同行羡慕的对象。改变从半年前开始。

“他玩这个东西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平时做生意,闲暇之余便在几个朋友的指引下玩起了‘一元夺宝’。”6月23日,赵平芝告诉记者,刚开始玩“夺宝”时,丈夫每次投入的金额很少,从最初的一两元钱,到十几元钱,“小打小闹”间确实中了不少奖。中奖的物品种类繁多,有时候是几张手机充值卡,有时候是电子代金券,还有豆浆机、电饭煲等物品。

看到投入不大,还有所“收获”,赵平芝便没有对此事太过在意。渐渐地,她发现丈夫玩得有些“过火”了。“有段时间,他总是说中些小奖没啥意思,还说朋友现在已经开始玩‘夺宝’手表、手机等高价物品的活动,一旦中奖,倒手卖掉少则可赚几千元,多则能赚上万元。”赵平芝告诉记者,就这样,丈夫告别了此前在夺宝平台上的“小打小闹”,将目光转移到了高价值的物品上。

“其间,他只中过一部手机,价值1000多元,其他的大奖也没有中过。”真正让赵平芝惊讶的是,大约两个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使用丈夫手机时发现十余条催债短信。短信多是网络贷款平台发来的,贷款金额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一万多元,逾期还款时间最长的已达4个月。

在她追问之下,丈夫最终道出了实情,原来,在玩“夺宝”过程中,因为手头闲散资金已几乎消耗殆尽,丈夫便通过手机借贷软件在网络贷款平台上申请了小额贷款,因为“夺宝”中奖几率太低,一心只想“回本”的丈夫只好“以贷养贷”,用后贷的钱偿还之前的贷款并继续参与“夺宝”。

“大致算了一下,目前,他在网络贷款平台逾期未还的贷款已有七八万元,这还不算此前已投入其中的数万元闲散资金。”赵平芝说。

诸如“一元夺宝”“一元购”之类的“夺宝”活动,其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平台?为何越来越多的玩家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6月23日,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夺宝平台”,与之相关的信息不胜枚举。在排名靠前的词条中,多是“夺宝”汽车、名表等宣传内容,而与之关联的又多为网络贷款平台的手机APP客户端下载链接。记者仔细浏览后发现,绝大多数“夺宝平台”如出一辙地打出了“一元赢千元”“一元赢万元”的广告语。

记者随机打开了一个网络链接,根据网页提示信息,在输入手机号码之后,手机上随即收到了一条信息,点开信息所载链接,一个手机夺宝软件很快安装成功。记者注意到,这些软件多数与微信、微博、QQ等账号可以进行关联登录,在输入了当事人的姓名、银行卡号等相关信息后,便可以点击软件中所显示的商品链接,参与夺宝活动。

记者在安装查看了多个夺宝软件后发现,网页上显示商品的参与底限并非都是一元钱,如名表、名包和汽车等高价商品,有的夺宝参与底限被设定为10元至100元不等。当天下午,记者以投资开发“一元夺宝平台”为由,联系上了济南一家专门从事一元夺宝系统开发制作的公司。

该公司一名姓刘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以来,他们公司已为多名投资者开发制作了小型的一元夺宝系统。“这种平台的操作模式非常简单,以一部价值5000元的手机为例,如设置5000个名额,每个名额只需投入一元钱,凑足5000元后开奖,选取一名幸运中奖者;其间,购买名额数量不限,为了提高中奖几率,也可一次性购买多个名额,以此增加中奖概率。”对方介绍说,对于平台的投资运营者而言,盈利模式亦是如此,同样以一部官方售价为6888元的手机为例,运营者可以在夺宝平台将该手机的商品价格定价为8080元,差价为1192元,利润为14.7%。

“目前,许多玩家迷恋夺宝平台主要是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一次花费六七千元买一部手机让人感觉压力太大,但花一元或十几元钱碰碰运气,许多人便会毫不犹豫,花几元钱谁都不在乎。”上述刘姓负责人说。

调查中记者发现,自从出现网上“夺宝”活动之后便一直饱受质疑,红极一时的“一元购”不久前已从多个大型电商平台退出,如网易已关停了旗下“一元夺宝”和“一元购”等夺宝类平台。目前,“一元夺宝”的官方网站已变更为“易商城”,昔日火爆的“夺宝”场景,如今早已不再。

然而,记者在网上查询后注意到,眼下,由“一元夺宝”和“一元购”衍变而来的抽奖式购物,又开始转战于小型平台,这些小型平台名称各异、商品雷同,但游戏规则与玩法都是如出一辙。

6月25日上午,淄博一家正规网络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孙泽泉告诉记者,目前,盛行于网络的小型抽奖式购物平台,绝大多数是由个人开发运营,这些小型平台之间通常会互相合作,以支付佣金、拉拢客户的方式,进行后台操作。“这类小平台的搭建费用很低,最低只需两三千元,几日内便可搭建完成,有的平台注册资金仅为10万元,因漏洞较多、安全系数较低,其中风险不言而喻。”孙泽泉说,虽然很多小型抽奖式购物平台上显示有汽车、奢侈品箱包、名表等高价商品,但中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玩家们所谓的中奖,其实大部分是充值卡、代金券等容易变现的商品,因为此类商品不仅开奖周期短,便于平台的运营方向商品提供方进行抽成获利。

6月26日下午,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傅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形式上看,“一元夺宝”和“一元购”以及由其衍变而来的各种小型抽奖式购物平台,并不是正规的交易行为,更像是一种博彩行为。“因为投资运营者在操作过程中,中奖信息不透明,抽奖环节也缺乏公开公正,其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傅强介绍说,从根本上讲,这种交易形式其实有意省略了商品交易的环节,以此规避相关部门的监管。

“根据已有的法律法规,在交易过程中,玩家只是花钱购买了一次或多次抽奖的机会,平台的运营方并没有提供实际性的商品和服务,因此也不符合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傅强表示,监管真空、隐患重重,治理此类变相的博彩行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有奖销售的具体类别,规范平台的准入门槛和运营方式,以此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记者 姜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