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情况

大家好,我是颜颜学姐,初试总分247,排名第13,本科专业是会计学。我是一名二战考生,第一年在职备考,第二年脱产(7月离职),由于第一年比较忙,学习时间很少,所以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二年的备考经验,希望对你们有借鉴意义哦。

二、管综部分

【总体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打好基础,适当提升,重视做题速度。

模拟卷】历年真题,社科8套,王诚8套,陈剑、赵鑫全5套,机构免费模考(9月底-11月中旬,每周计时模拟1-2次;11月中旬-12月中旬,每周模拟3次)

Part1.数学

用书:《陈剑高分指南》《陈剑1000题》

课程:王杰通的考点网课,韩超72技

(一)备考过程

因为有第一年的基础,加上从小数学学得还不错,所以我是7月份才开始听课和做题的。我会先看一遍每章的高分指南,大概有个印象,再2倍速听王杰通老师的网课,必要处记好笔记,最后再刷对应章节的1000题(第一遍没有在书上做,而是用草稿纸写过程,方便对答案时看看有没有简便方法)。大概到9月份,我开始看韩超老师的72技,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每个专题的题目都有些难,但不要怕,听完课后做好总结,二刷就会感觉好很多。10月中旬我开始二刷1000题,这次是直接写在书上的,同样要把掌握不好的题做上标记。差不多这时候韩超老师也会在他围– 舶/公 - 粽 - 昊出《给哥做两题》(针对条充),我条充学得不太好(考试错的3题全是条充),但是完整跟下来后,在考场上也没那么慌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最后,11月中旬到考前的这段时间我主要是翻笔记、看错题、计时做管综套卷和总结。

(二)建议

22年数学难归难,但其实没超纲,只是写起来真的让人浑身难受。在考场上本来就容易紧张,碰上这种情况就更慌了。这种时候建议不要和题目死磕,先抓紧时间做后面的题,因为作文写不完的话真的很亏,而且说不定逐渐进入状态后,前面的题目又能顺利做出来了

初试总分247分排名第130名 初试总分247分排名第13(1)

Part2.逻辑

用书:《鑫全逻辑精点 1000题》《李焕72技》

听课:老吕三天学会形式逻辑、薛睿论证逻辑、李焕72技

(一)备考过程

第一年我听了老吕和薛睿的课,并看了逻辑精点,但感觉自己学得不是特别明白,纯纯是凭感觉做题,所以在考场上心里很没底,写题特别慌。这一年我看到很多人推荐李焕老师的72技,所以7月份离职后我就开始看他的课,写他书上的配套练习,还做了上一年用的逻辑精点课后题。从写题的思路和正确率来看,李焕老师的方法挺适合我的,所以我又在B站听了老师的暖心包(配套资料在老师公 - 粽 - 昊里有),虽然顺序反了,但问题不大,不过对于零基础的同学,我还是建议你按顺序打基础。我是9月底开始刷1000题的,它是套卷的形式,我差不多隔一天写一套(计时做),不写套题的日子就刷综推。李焕老师公 - 粽 - 昊有综推练习的资料可以做(答疑勘误在老师围– 舶),大家也可以做王诚老师的题或路青阳660题(我没来得及写完)。

(二)建议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只顾着刷题,一定要注意解题速度和方法,近年来综推题不但占比大,难度也上升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了解一下),如果掌握不了快速解题的方法,做综推就会很耽误时间。此外,对于错题,大家一定要及时总结、反复回顾,首次总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错题都是同一类;考前一段时间同样是要看笔记 看错题,计时做管综套卷。

PS:虽然前期过程会比较久,但我觉得基础还是打扎实点比较好,毕竟逻辑这门课大家以前没接触过,退一万步来说,学好了考公也能用上。

Part3.写作

用书:《小钉咖别让我背长素材》《历年真题详解》

听课:张乃心写作系统课、王诚救命班

写作我是9、10月份开始学的,先学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再学的论说文。

(一)论效

论效的开头、结尾和整体结构都是可以直接套用模版的,主要难点是找到每段存在逻辑问题的地方,如果按段找点找不全的话,可以考虑是否需要综合归纳分析,掌握方法后还是比较好写的。

(二)论说文

论说文比较难学,一般是从审题开始学,可以说如果立意跑偏了,论说文基本也就不及格了(推荐张乃心老师,她的围– 舶/公 - 粽 - 昊会发专门的审题练习和讲解);接着就要学习行文结构,学习每一段怎么写、写什么;最后就是积累素材(常用原理及真实案例)和优化自己的文章,可以和研友互相批改、互相提意见,经济允许的话可以报个靠谱的批改班(不代表一定要报或者报了就一定有效)。听完课后需要在练习中不断学习改进,最后形成固定的、有逻辑的行文思路,这样不管在考场上碰到什么话题,你都能有话可写,也能保证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PS:王诚老师的考前救命班能帮助大家总结巩固、拓展思路和加深印象,个人觉得挺有用的。另外,前期有时间的话,可以稍微练练字。

三、英语二

【敲重点】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不管用app还是实体书,或者从真题中背也好,总之记得背单词,从你决定考研那天起背到考前!!!

【时间安排】7月开始听课,方法是按阅读、翻译、作文的顺序,一天听1-2个小时(2倍速)。真题解析要在做完题的当天看,第一轮是两天做一套,完形 新题型 翻译一天,四篇阅读一天,作文可以留到最后单独准备;第二/三轮做整套试卷,我的做题顺序是小作文、阅读、大作文、新题型、翻译、完形。

1.完形:我是先自己做,然后听易熙人老师的课,老师讲课很细致,传授的一些规律和技巧也是比较好用的。现在考研越来越难,国家线仿佛打了羊胎素一样,每一分都很重要,所以我个人是不建议大家战略性放弃完形的。

2.阅读:因为我第一年买了唐迟老师《阅读的逻辑》,所以二战我选择继续听他的课。方法论学会后开始刷真题,我一般是四篇阅读一起刷(计时)。写完第一遍听对应的讲解课并做笔记,接着标记生词和长难句;刷完一轮接着刷第二轮,这次的错题一定要反复看,特别是两次都错的题,搞清楚是词汇不认识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曲解作者意思or擅自发散思维)

PS:刷真题刷真题,真题常做常新(不背答案的情况下)!不要靠近模拟题,会变得不幸……

3.新题型:这一部分我没有特意学,大致思路和阅读差不多,我习惯先看题再读全文,小标题题型主要是得找到中心句 弄清段落大意,信息对应题则是要具体定位 理解(不要发散、不要曲解,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

4.翻译:我买了唐静老师的书,所以就听他的网课学翻译方法,每日一句我是跟田静老师学习的,别的翻译资料就是真题文章了(毕竟21英二翻译题就是某年完形原文的一段)。做全文翻译我采用的是电脑打字或手机语音输入的方式,然后再对照黄皮书答案修改,计时进行模拟考试的时候就老老实实手写。

5.写作:小作文我是跟着老师,按建议信/邀请信/感谢信/告示等不同文体分类准备的(大部分老师应该都是这么分),大作文用的是潘赟老师九宫格。前期我主要是背一些功能句,总结出自己的模版,11月到考前背王江涛的范文、看各位老师的热点话题。

PS:我第一年英语才60 ,第二年英语也没上80,和高分大佬没有可比性,因此我的经验只是一个参考。我最想跟大家说的就是:要背单词 做题,做题时不要发散思维。

初试总分247分排名第130名 初试总分247分排名第13(2)

四、复试

(一)课程及资料推荐

估完分后我觉得自己应该能过初试线,所以火速报了酱才豪思的综合复试班,复习资料也是酱才豪思版《江财MPAcc复试一本通》( “会计硕士那些事”)。虽然我是本专业出身,但毕竟毕业两年了,不说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新准则压根也没学过,而且我深知自己自制力不太行,如果花了钱的话就不好意思摆烂了。我一月份就开始听课、做一本通、背理论题库了,特别谢谢酱才豪思的各位学姐学长,他们非常负责且有耐心,帮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二)备考经验

在3月18日之前,综合面试和专业课我都是按线下准备的,谁知道疫情突然严重了,最终复试改为了线上形式。

1.专业课线上专业课的考查多了两道选择题,无疑使得难度上升,再加上还有专业简答题,这些都要求你对知识点非常熟悉,于是理论题库(一本通里有)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像我这种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就只能生无可恋地拼命背。一定要背理论题库啊友友们,尽量早点开始,多背几遍,否则后面真的很痛苦!!!

2.综合题:综合题记得分点答,可以多角度分析 衍生拓展,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尽量多答一点,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自信、有条理。

3.英语面试:英语面试流程是听面试班→写自我介绍→背学长学姐帮忙修改过的自我介绍 准备问题→模拟面试→不断练习改进。

我的复试经验更偏向教训型的,大家可以多学习高分大佬的方法,然后避开我走过的弯路。一定要准备全面,而且心态要稳,千万不要摆烂,一天都不行,这些都是我从自身的惨痛经历得出的教训。

五、其他问题

(一)是否需要断网?

不建议完全断网。因为老师的围– 舶/公 - 粽 - 昊上有很多有用的资料,包括每日一题、书籍的勘误和最新消息等,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些账号直接向老师提问。自制力实在不好的同学,可以只关注老师的账号并限制上网时间,或者找同学、朋友监督,慢慢养成习惯就好了,坚持就是胜利。

(二)学习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

不是。比起纸面上的学习时长,有效学习时间更为重要。大家可以提前一天列好第二天的计划,尽力去完成,每周或者每月抽时间复盘进度,这样比较容易有成就感。此外,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过度疲劳,要注意身体。

(三)是否需要找研友?

可以不找固定的研友,但如果觉得一个人学习太孤独,可以考虑加一个考研群。我非常喜欢我们答疑群(酱才豪思)的氛围,大家会一起讨论题目、分享进度、推荐资料,还会互相提醒注意网上确认的时间、打印准考证、看考场等等(酱才豪思的公 - 粽 - 昊“酱才会硕那些事”也有相关推文提醒,还有丰富的经验帖分享,推荐大家关注),学姐学长也会帮忙解答问题,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温暖。

最后我想说,虽然考研越来越难、越来越卷,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不管是一战、二战还是N战,如果已经决定好走上这条赛道的话,现在就开始努力学习吧!希望我的经历和感悟能帮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祝各位同学早日上岸!

你需要的

是一个在读、啥都知道的

学长、学姐

助你一臂之力

上岸

上岸

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