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弘

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1)

诗其实就是心灵的最远处,换句话说,恬淡与明悟就是一个人灵魂的归宿。

谈到马未都,他早年下乡、务工,也做过《青年文学》的编辑;他是高晓松最敬佩的人,称呼他为“马爷”;他又是一手创办观复博物馆的文化名人,被评为“大国非遗工匠”。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市侩,但重情重义有血性,守道义,明是非,堂堂正正的高级“老炮儿”

年少气盛那会固然都是茬群架出来的,大院玩主,胡说海吹,机锋剑起,也照样不妨碍他成文化圈精英。可以布衣草糁汤野菜,可以西装革履宴席高楼;在世俗中不失文人气概,处文化圈也保有豪迈风度。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2)

如今,人们提起他,第一个想到的大概是“马未都说收藏”的电视节目,却不很了解这位收藏家当代名士教科书般的人生。

“江湖义气”是年轻马未都的代名词。老北京的“大胡同文化”其实就是“旧江湖”的产物。马爷生于此,长于此,浪迹于此也成就于此。“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时代的推动,新旧文化的碰撞,一手造就了京味老炮儿马未都。

生于皇城脚下,他大气、睿智;长于大胡同里,他机敏、圆滑。他对朋友宽厚真诚,立身处世一腔热血豪情。他是“市井狡人”,亦有“君子胸怀”,张弛有度,不同凡响。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3)

“收藏大家”是中年马未都的标签。中国幅员辽阔,文化源远流长,玉器古玩更是多如繁星,明慧眼金手指的何其多,收藏界成功人士也不在少数。而马未都何以是“马爷”,何以受人敬重,功成身退,名利双收,靠的就是他个人处世的独特风范和高瞻远瞩的经事才能。

马爷可不止有江湖人的豪气,作为老炮儿中的文化精英,他的眼光格局少有人及。80年代他就意识到物发展的机遇。当时中国快速发展,但仍处于落后期,很多珍贵的历史遗留物蒙尘。中国缺少一双慧眼去发掘、保藏它们,于是马未都便开启了他的收藏之旅。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且名目繁多,涵盖面广。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4)

1996年10月,马未都意识到激励大众保护历史遗产的必要性,四处奔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获准成立了。它是中国唯一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但馆内随便一个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这样高端的文化胜地,却十分亲近大众。在那之后不久,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就正式对公众开放。

为拓展国人视野并发展博物馆经营,2002年,马未都创办了全国首家私立博物馆分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为响应国家政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他于2003年远赴巴黎展出中国古代门窗,受到各界好评,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一面文化旗帜。初期的慧眼如炬,中期的大胆开创,后期依旧活跃在文化界、收藏界,成为当代的一颗璀璨明珠。

马爷说过:”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5)

既出此言,亦行其事。马未都的一生便是如此。经历了年少意气,成就了一代大家,晚年的马未都也真正做到了安放灵魂。功成名就之时,他却悄然身退。在2010年8月,马未都公开宣称:观复新馆正式建成后,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出,一件不留。

“裸捐”一出,他的朋友们都难以相信,纷纷来劝阻。而他却说:“我的钱够花了,再多也使不上,文物给我的快乐也到头了,那么这些文物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肯定比家里藏着更有意义。”

不贪物,不敛财,不为一家兴盛,不为后世蓄资,但求不让古物蒙尘,不让精神萎缩。此等气度与胸襟,让人想到了另一位收藏大家赵泰来先生。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6)

赵泰来,一位英籍华人,祖辈皆不俗。身为亿万富翁,却穷的坦坦荡荡。他向祖国捐赠藏品5万余件,很多都是国宝级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其中包括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品1万多件,捐给番禺宝墨园的文物和艺术品达20个集装箱。可谓前无古人。

同样的事业,同样的气度,同样的胸怀,同样的爱国热情。他们年岁已大,但思想与精神的光辉仍然璀璨。他们历尽繁华却坚守本心,归来安放灵魂。

反观如今的“老虎”、“苍蝇”,脱身于民却不为人民着想,积材不积德。上愧对国家栽培,下辜负人民厚望。满床满墙的孔方兄,内心却是无比荒凉。可悲!可叹!可恨!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7)

“君子不器”,说的是君子心怀天下,不应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马未都这一生,涉及门道之多、身份转型之快、变化多端之富、左右逢源之顺,当代文化界绝无仅有,独树一帜。艺术家的品味,江湖人的行为,文人的脾性,名士的作风,真正做到了“不器”

所以人们更愿听他讲话,听他讲,不一定要学什么很专业的学问,他毕竟是“社会人”,年轻时混迹在名利场,大学都没上过,自学成才,谈文史未免根基不牢,似是而非。但可听的却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用而睿智的文化浸染、人生哲理。他侃的东西,是丰文茂记的知识,更是能成致用之务的生命体会,是无数阅历中磨砺出的宝剑。

马未都成才之路(本是一个老北京的)(8)

总之,马未都马爷,这个京圈高级“老炮儿”,这个文化界的“万人迷”。他的风度,他的思想,他的眼光,他的恬淡自然,他的明智豁达,都令我叹服。他是老油条,老古董。是江湖中人的一股清流,是文化人里的异军突起,是老炮儿那旧江湖的精神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