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做人做事的三大原则(谋圣鬼谷子49高人做事)(1)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在学习《飞箝》这一章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飞箝”这个词的涵义。

“箝”是个比较生僻的字,但他的意思并不难理解。箝的本义,是用两片竹板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引申的意义,就是钳制、控制的意思。它和我们现在常用的“钳”字意思很相近。“箝”的对象,一般学者从辩术的角度来理解,以为是对着人说的。如果我们不单单从辩术的角度,而是把鬼谷子的学说,看做是成事功的学问,那么这个“箝”字不仅可以指钳制人,也可以指控制整个事态的发展。

“飞”字虽然常见,但这里和“箝”字放在一起,反倒比较难以理解。按梁代陶弘景的看法,“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意思是说赞扬的话,以让人敞开心扉。陶弘景的这个解释影响很大。直到现在,许多学者在注解时仍是这个解释为基础。其实,这个解释是望文生义的解法,很牵强。很明显,这样解释既不符合鬼谷子的思想取向,也不尽符合历史的事实。鬼谷子在《反应》篇里说:“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这种辨证的思想,要求处理事物方法要灵活多变。所以“作声誉以飞扬之”,单纯的说赞扬的话,这种偏于一端的做法,鬼谷子不会做为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提出来。从历史的经验看更是如此。前面我们讲过范雎见秦昭王的例子。范雎见到秦王的车子来了,远远的抛出一句“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王太后和穰侯而已”!这是大不敬的话,直戳秦王的痛处,哪里是什么赞扬之辞呢?结果秦王赶忙从车上下来,跪着请求范雎指教他。

鬼谷子做人做事的三大原则(谋圣鬼谷子49高人做事)(2)

那么“飞”字怎样理解才恰当呢?飞字的本义,是鸟飞。小鸟在天上展开双翅,那个样子就是飞。由这个本义引申出来,飞有来去无踪迹、捉摸不定的意思。我们看到天上有一只小鸟,它从哪里飞来的,又是飞去哪里呢?我们不能确定。“飞箝”的“飞”字,就要从这个地方去理解。这样理解与鬼谷子文中说“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意思相符合。还有人把“飞”作“快”解,认为是快速钳制的意思。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小鸟在天上飞,速度不一定快,同样钳制讲究的是时机,也不一定快才好。飞字做飞快解,是后起义,在先秦时代没有这样的说法。

把上面所说的意义综合起来,飞箝这个词的涵义,大体可以概括为:以让人捉摸不定方法,去钳制他人的行为或控制事态的发展。

下面我们开始研究《飞箝》这一篇的正文。

鬼谷子说:“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

“度权量能”,我们在捭阖篇里讲过,它是鬼谷子用来分析事物关系的一个原则。度、量,这里是测度、考量的意思。权,这里不做权谋讲,权的本义秤锤,它的作用是称量物体的轻重。“度权量能”的意思,就是仔细考量事物相关各方面的势力和能量。

之所以要考量事物相关各方面的势力和能量,是为了“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征远来近”是什么意思呢?“远”和“近”是指什么说呢?这要根据上一篇《抵巇》开头那句话,“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这个地方来理解。“远”、“近”,是指事物相关各方面和事物本身的远近关系。“征远来近”,就是要对事物各方面的关系,无论是远的还是近的,都要考量清楚。“征”,在这里是证验的意思。

度权量能的另一个作用,是“立势而制事”。事物及其相关各方面的势力和能量,互相作用,就会产生一种“势”。这种势,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所以鬼谷子在这里强调要“立势”。简明的说,“立势”就是确立事物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方向去把握和控制事物的发展,就叫做“立势而制事”,也就是现在所谓“因势利导”的意思。

怎样运用度权量能的原则,来考量事物及其各方面关系的势力和能量呢?鬼谷子说:“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这里包含六个方面。“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这是从外部情态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是进一步通过外部情态来考察事物内在的情势。由此判断出事物各方面的属性,就可以明确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并决定关乎安危存亡的计策。也就是鬼谷子所说“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综合上面这六个方面的情况,对事物及其各方面的关系,无论是远的还是近的,都搞清楚了。“然后乃权量之”。这时还需要仔细权衡。权衡什么呢?权衡它们的势力和能量。“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鬼谷子说,这里面有个“隐括”。“隐括”是古代一种用于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它的作用是矫正和规范。权衡就要有个标准和规范,事物相关各个方面的关系如何,它们各自的势力和能量有多大,就要用这个“隐括”来衡量。

鬼谷子所说的这个“隐括”,是从“立势而制事”这方面讲的。按鬼谷子的意思,要控制和把握好一件事,先要立势,也就是先要调整好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形成了一种“隐括”。根据这个“隐括”,就可以对事物各个方面关系,进行验证、征求和利用。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残暴,生活奢华,弄得民不聊生、遍地饥荒。于是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有些有实权的人,也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当时还有一谣言,说是:“杨氏当灭,李氏当兴。”

隋炀帝心怀疑虑,将朝中大臣李密罢职削官,李密投奔瓦岗寨义军。隋炀帝又怀疑到另一大臣李浑身上,将他杀死。此时身为重臣的李渊坐卧不安。怕隋炀帝怀疑到自己头上,但李渊并无反叛之意。到了隋炀帝十三年,各地反叛有数十起,隋炀帝江山岌岌可危。此时李渊任太原太守,也时常愁叹。

裴寂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悄悄结交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密谋反叛,但需动员有忠心的李渊一起行动,这样才能借助他的兵权。如果直言相劝李渊,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裴寂与李世民密谋,趁机行事,采用“置之死地”的方法,切断李渊的退路,逼李渊造反。

鬼谷子做人做事的三大原则(谋圣鬼谷子49高人做事)(3)

有一天,裴寂在晋阳宫设下宴席,请李渊饮酒,二人相交已久,李渊也不怀疑,就高高兴兴地去了。这晋阳宫是隋炀帝的行宫之一,宫中设有外监,正副各一人。李渊为太原留守,兼领晋阳宫监,裴寂为副宫监。李渊身为宫监,到此赴宴,也正合情理。二人边喝边谈,已有了几分醉意。忽然走进两个美人,眼泛春波,恋恋勾人。俗话说得好:“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裴寂即指引两美人,左右分坐,重行劝酒。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酒逢美人却是万杯不多。

战国时有个叫淳于髡的人曾说过:“他要是有漂亮的美女陪着他畅饮,他的兴致就能达到极点,一次能喝一石酒,畅快淋漓,醉眼朦胧,不知东西南北,但十分快乐。”美女娇声娇气,连连劝酒,李渊来者不拒,最后只管由两个美女扶着,偎玉倚香,左拥右抱,乐哈哈地睡去了。

李渊醉卧晋阳宫,第二天早上揉开双眼,左右一瞧,竟有两个美人陪着,不由感到奇怪。那两个美人说这都是裴副监的主张。李渊打起精神,问她们二人是哪里人,二人并称是宫眷,李渊不由大吃一惊说自己该死。二美人却连忙劝慰,李渊频频摇头,一面走出寝门,走了几步,正巧遇着裴寂。

李渊一把拉着裴寂,叫着裴寂的字说:“玄真,玄真!你难道要害死我吗?”

裴寂笑着说:“唐公!你为什么这般胆小?收纳一两个宫人,很是小事,就是那隋室江山,亦可唾手可得。”

裴寂又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隋主无道,百姓穷困,四方已经逐鹿,连晋阳城外差不多要作战场。明公手握重兵,令郎暗储兵马,何不乘时起义,吊民伐罪,经营帝业呢。”

李渊口说不敢变志,奈何退路已断,不反即死,他知道与宫眷同寝的罪名是何等严重,那隋炀帝早对李姓人心怀疑虑,若他知晓这件事,一定会借口杀死自己,甚至诛灭九族。李渊只有反叛一条出路,再加上裴寂、李世民分析天下形势,讲清利弊,终于坚定了李渊的反叛决心。

裴寂和李世民谋划反叛,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借助李渊的兵权。这是“立势制事”的需要。李渊夜宿宫女,犯了王法,不反即死,因此只有硬着头皮造反,寻一条生路。这也可说是裴寂和李世民对李渊使用的飞箝之术。这正好印证了鬼谷子所说:“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