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转乾坤虎纳百福(喜施获福十转自得闲山人)(1)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陀曾这样说:如果有人目睹别人奉行道法,他在别的方面出不上力,于是他就用自己的欢喜心为行道的人祝福或给予赞叹,以此相助,他因此而获得的福报很大。”

“有一位沙门提问:这样的话,行道者的福会不会因为被大家分享而枯竭呢?”

“佛陀回答:就好比一只火炬的火种一样,即使有几百人几千人各自拿着未点燃的火炬来分取火种,有人用来做熟食物,有人用来除去黑暗等等,这只火炬的火种依然如故,丝毫不会因为分给别人而减少。行道者的福报也是这个道理,不会因为分享给别人而减少。”

施道】行道,奉行道法。施:实行。

(míng)】昏暗,引申为黑暗。

如古人所加小标题,何为“喜施”?用自己的欢喜心进行布施是也,也就是随喜。真正的随喜必须发自内心,不是嘴里说说就算数,如今的人往往心口不一致,嘴上说随喜赞叹,内心里面则充满嫉妒,巴不得对方倒霉才好。这样不仅不会增福,还会损德。

像这样口头“随喜”,没有任何意义,纯属自欺欺人。

你的内心深处是喜悦还是酸楚?你自己未必清楚,但你一开口,信息就会暴露无遗。哪怕你只是在网络上联系别人,仅仅打字说了几句话,你的心境就已经通过文字展现出来了,骗不了别人,心清净的人能体会到。

假如你看到别人如法行道或奉行善法,第一个想法就是他真棒!那他是否需要我的支持呢?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吗?假如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和条件,或者他太厉害了,根本不需要咱的微薄之力,那咱就会自言自语,由衷赞叹其善行。这就叫做“随喜”,即用欢喜心做布施。

这样的布施可能没人知道,但冥冥之中自有无量福德之积聚。何以故?这样的心境宽广无私,没有偏见,充满善意,无私无偏见且充满善意之心就是福德之源泉。此外,假如自己有条件,假如对方恰恰也需要的话,你肯定会进行各个方面的布施,为其行道助力而毫不吝啬。

有一种理论很滑稽:“大家都要学会随喜别人的道行和善行哦!这样你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积聚福报,多划算啊。”殊不知,这种想法在其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行阴当中的内容是吝啬,是在斤斤计较私利,就算嘴上一路随喜,一串串阿弥陀佛,又怎可能积聚福报呢。

这是真修行人和佛油子的差别,大家善自观察,即可知晓。那些只想获得而不想付出的人,不是修行人,也无法积聚福德。

在五乘佛法当中,本章属于五乘共法,无论你目睹别人奉行什么样的道,只要是善道,你能够随喜赞叹,就会从这赞叹之心当中生出殊胜福德。反过来,假如你看到别人奉行恶法,竟然也随喜赞叹的话,你将因此分享其罪恶,对方的罪恶却丝毫不会减少,依然如故,

因此,从十善业角度来讲,每个人都不应当贬损别人,无论对方多么渺小低劣;也不应当轻易赞叹别人,假如未经深入了解却满口赞叹那些伪君子,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会因此获得连带的不善业。

人类的一切罪恶习气当中,虚伪第一,虚伪者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地里则无恶不作,他是没有底线的。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晓得为何如今的多数人明明有文化却根本看不懂佛经,或根本看不下去。其心虚伪,与真经真法怎会相应呢?

人之美德当中,真诚第一,以此为基础,一切善法都会生起。真修行者确实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更愿意付出而非不劳而获。在所有的付出当中,布施为首,布施波罗蜜也是佛陀所说六波罗蜜之首,是最基本的行持,也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其中又以财施为基础,财施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布施饮食,即用饭食来供养别人。

理论上讲,用饭食供养任何人都是好事,都会获得相应的福报。但由于所供养的对境不同,获得的福报也不同。其中差别何在?世尊对此进行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