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霸王自刎,看中央帝国在军事上的形成(上)

公元前205年冬,在剿灭了关中地区的三个秦朝降将之后,刘邦趁项羽北上伐齐时,向中原进军。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1)

汉高祖刘邦

齐国之乱是项羽分封的后遗症。他把齐国分成三块,分给了跟随他入关的三位齐国王室后裔,然而最初自称齐王的田荣由于没有跟他入关,却被忽视了。田荣不满这样的格局,起兵灭掉三齐,重新统一了齐国,自称齐王。田荣不仅自己称齐王,还帮助另一位项羽的敌人陈余击败了常山王张耳,把张耳的疆土送给了代王赵歇,让他称赵王,而赵歇则把代国送给了陈余。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2)

项羽

与此同时,继承了燕国属地的两个诸侯也乱套了,辽东王韩广被燕王臧荼所杀,燕国重新统一了。作为新的国际秩序维护者,项羽不可能置身事外,让世界大乱,只好出兵去惩罚首恶,也就是函谷关以东最有实力的诸侯田荣。与刘邦习惯于将民政和军事委托给得力的帮手不同,项羽在军事上更倾向于亲力亲为。他指挥的战役都有很高的胜率,但如果同时在几个方向都出现了紧急情况,需要分兵时,项羽就陷入了麻烦,无法做到几路同时行动。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3)

项羽雕像

与项羽相反,由于善于委任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刘邦却可以做到几路同时行动。刘邦获得关中地区之后,与项羽的胜负手主要在当年的韩、魏地区。秦国正是因为打通了韩、魏,才能北上攻击赵国,或者南下楚国。项羽的西楚位于东部的大平原,一旦刘邦得到了韩、魏的山地,就让项羽彻底失去了山河险阻。项羽攻打齐国之前,也对刘邦可能的进攻做了防范,他杀掉了亲刘的韩王成,改立亲楚的郑昌为韩王。他这么做,是想利用韩国的位置,封锁刘邦的进军通道,好给自己缓冲的时间。但没有想到,零散的关东诸侯对于强大的关中军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刘邦的连横战略也运用得非常成功。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4)

刘邦雕像

在获得关中两个月后,刘邦就招降了河南王申阳,又派韩信攻克了不肯降服的韩王郑昌,另立了韩王信,将整个河南西部收入控制之中。这时,函谷关天险就归属了刘邦。五个月后,刘邦又招降了黄河以北的西魏王魏豹,以及殷王司马卬,获得了黄河以北的战略要地。黄河南北的平复,打通了通往西楚的道路。之后,刘邦又和常山王张耳联络,联合伐楚。到这时,只用了半年时间,刘邦就已经打通了河南、山西的中部通道,获得了伐楚的路径。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5)

韩信

刘邦的伐楚部队一共聚集了五十六万人,可谓规模巨大。他兵分三路,南线出武关,通过南阳;中线出函谷关;北线走黄河以北的河内通道,三路并进直捣项羽的首都彭城。此刻的项羽仍然在北方与齐国作战,无暇顾及首都。他的将领都无法胜任保卫彭城的重任。刘邦的进攻显得无比顺利,三路大军只遇到了短暂的抵抗,就占领了彭城。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6)

古城(彭城)

从项羽分封诸王,到刘邦出击关中,只隔了四个月时间;从刘邦出击关中,到攻克项羽的首都,又只用了八个月,可谓闪电战。但这只是楚汉战争的开始阶段。听闻首都失陷,在北方前线的项羽急忙回师。攻克了彭城的刘邦却因为大肆庆贺而没有做好准备。项羽战术家的优势瞬间显现,在他的快速打击下,刘邦损失了二十万人马,仓皇逃出了彭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荥阳稳住了阵脚。各路诸侯见项羽得势,纷纷背叛了刘邦,第一次联合伐楚失败了。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7)

楚汉之争(剧照)

彭城一战,将双方的优势都展示得淋漓尽致:项羽是战术天才,刘邦是合纵与驾驭的高手,但在战场上绝不是项羽的对手。到底是战术指挥重要,还是战略重要呢?事实证明,刘邦即便出逃,他还是占了上风。

刘邦虽然逃离了彭城,却没有失去中部的所有战略要地。关中、汉中、四川完整地掌握在刘邦手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的山区通道也没有丢失。刘邦相对于项羽的战略优势,仍然相当于战国时期的秦始皇前期。只要守住荥阳和周边城市,项羽就很难攻打洛阳,更无法通过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只要项羽无法进入关中,刘邦的后方基地就是安全的,粮草兵马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西方运往东方前线。而荥阳以东就进入了平原地区,通往徐州的道路完全打开,对于项羽的后方基地始终是一个特大的威胁。

刘邦和项羽围绕着荥阳、广武一线展开了拉锯战,虽然荥阳屡有丢失,却最终稳住了阵脚,数次夺回。此时,也是展现刘邦军事政治谋略的时刻。既然从正面战场上只能稳住阵脚,无法击破项羽的进攻线,就到了开辟第二、第三、第四战场的时候了。能够影响战争格局的两个人物是彭越和英布。英布是项羽的爪牙,在封王中被封为九江王,国土在西楚的南方。彭越是早期的反秦名将,却在封王中被项羽忽略,活动于山东、江苏、河南一带。

刘邦通过谈判和诱惑,将彭越和英布都拉入了汉集团,从此以后,英布在南方成了抗击楚国的第二战线,而彭越继续从山东骚扰项羽,形成第三战线。特别是彭越,他的骚扰破坏了项羽的粮食基地,使得在楚汉战争中楚国一直缺乏粮草。但第一、第二、第三战线仍然不足以击穿项羽的战线,刘邦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砝码:大将韩信。在与项羽在荥阳对峙的同时,韩信开辟的第四战线,打破了双方的实力平衡。

楚霸王自刎乌江流程图(楚汉之争霸王自刎)(8)

韩信

在韩信出兵之前,除了刘邦控制的西部和项羽控制的东南部之外,还有一大片地区,大约占中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处于中间状态的,它们不服从于楚国,但也不服从于汉王。这片土地就是赵国、燕国、齐国所在的中国东北部,占据了现在的山西中北部、河北、山东全境、河南东北部、北京、辽宁等地。如果这些地域能够归属刘邦,就会把项羽压缩成一个东南部的小势力,并开辟从北方压迫项羽的新战线。当初秦国也是在首先灭掉了韩、魏、赵、燕之后,才有了更大的空间去攻击楚国。

韩信的军事行动可以视为一次巨型的迂回与侧翼攻击。公元前205年8月,获得了刘邦的许可,韩信率军来到了黄河西岸的渡口临晋关。临晋关是进攻魏国首都安邑的最重要渡口,魏王豹在这里布置了大军,以防汉军的偷袭。此时的魏豹已经再次叛离了汉,要进攻燕、赵,必须首先击败他。韩信在临晋关大肆准备,布置了许多船只准备渡河。当魏军紧张地等待着汉军渡河时,韩信却派出了一支兵马,从汾河入黄河口不远的夏阳渡河。夏阳在如今的龙门口附近,在临晋关北方。渡河之后的汉军南下抄了魏军后路,大败魏军,并乘胜追击抓住了魏王豹,并吞魏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