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生死成迷,朱高煦并非生猛,朱棣哭完尸体才敢继位登基。

朱棣很重视读书人,这一点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当年的朱棣当众以书相赠鼓励北平士子参加乡试,还是如今的命令靖难大军绕开文化圣地曲阜、邹县,都是在说明朱棣是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双高青年。

朱允炆的老毛病又犯了

朱棣靖难大军一路高歌猛进的关键一点就是沿途不骚扰百姓,而且还能避开文化圣地,这应该是自古征战沙场的那些武将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也深得民心,民心所向才是前行最大的动力。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1)

当然朱棣虽猛,但建文帝手下也不是没有能人,比如平安,比如盛庸,比如何福,这些人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是在朱棣的靖难之路上,也是实打实的让朱棣吃了大亏,有了这些人抵抗,才让朱棣的靖难之路跌跌绊绊艰难前行。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2)

朱棣的大军避开了济南,绕过了东昌,打徐州夺宿州,像一支箭一样直指京城,这是朱允炆万万没想到的,本来以为可以凭着铁铉的勇气,济南那边还能抵挡一阵,可是如今看来他们还是太大意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边的作战能力确实不如燕王朱棣。

现在朱允炆的唯一希望就全部寄托在把守睢水的平安何福身上了,在齐泰的建议,朱允炆也终于下狠心启用了魏国公徐辉祖,任命徐辉祖为大将军驰援平安何福。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3)

启用是启用了,可是这被重新启用的魏国公的待遇跟之前的征北大将军李景隆完全两码事。

李景隆接任耿炳文时那是什么气势?征战多年的老将耿炳文都得给这个外甥辈的李景隆跪地行礼,李景隆可谓风光无限。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4)

可是你再看看如今的徐辉祖,同样也是大将军,但是却跟何福平起平坐,一个部队里出现两个一把手,你说这仗还有个打吗?这只能说明朱允炆的疑心病就算死到临头也改不了了。

幸运的朱高煦

朱棣能征惯战,但并不代表他的儿子也是军事天才,这是自古就颠扑不破的规律。

远的不说,就说大明朝的这些开国将领如徐达、李文忠、冯胜、傅友德等都是遵循这一规律,朱元璋朱棣也概莫能外,朱棣的军事能力肯定不如朱元璋,而朱棣的儿子们也必定不如朱棣。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5)

虽说朱高煦等这些公子哥们的战斗能力不强,但也不是不能打,所以朱棣才敢在冲进京城的最后一战中用上了朱高煦,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当时朱棣的靖难大军在平安何福的抵抗下,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难以支撑,此时刚刚好朱高煦率领5000精锐驰援,这就等于两边都是鸡蛋,而一边突然来了一块石头,那结果自然不必多说。

二是朱高煦毕竟是燕世子,说不定都有可能是未来的接班人,底下的步卒拼了命也会保护朱高煦的生命安全的。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6)

不得不说朱高煦确实是一名福将,他们燕军这边制定的进攻信号三声炮响刚好是明军的突围信号。

结果燕军的三炮响过之后,明军就开始没命地逃跑,那燕军自然就不用客气了,砍瓜切菜一般就把固守长江的明军突破了,这应该是军事史上唯一的一次巧合吧,这也充分说明打仗有时候也靠运气。

高智商的朱棣

幸运的朱高煦清除了平安何福这最后一道屏障之后,朱棣的靖难大军就直接开进了京城,而此时的朱允炆也做好了逃难的准备,最终以母后吕氏自焚为代价,建文帝不知所踪。

在皇宫的大雄宝殿前,朱棣得知有三具尸体,其中两具女尸就是吕氏跟她的近身女官,而男尸并不是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7)

但是听到此消息的朱棣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没有高兴也没有愤怒,而是很悲伤地走到尸体旁,手扶男士尸高呼朱允炆的名字大哭,一边哭一边还痛述自己这些年的苦衷。

朱棣明明知道这不是朱允炆,为何还要这么假惺惺地做样子呢?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8)

这是因为朱棣的靖难之名是清君侧,意思就是他是来帮皇帝清理身边坏人的,不是来清理皇帝的,他要继位就必须得有上一任皇帝的退位才可以,才名正言顺,才不会被后世诟病。

再有一点就是他必须要传出建文帝的死讯,要不然哪天建文帝在外地组织点儿人马跟他分庭抗礼,也够他受的。

所以不管建文帝死活,朱棣都是需要建文帝这个人存在的,这样他才有正当的理由登基,这就是建文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山河月明朱棣起兵朱允炆投降(朱允炆生死成迷)(9)

如今建文帝失踪了,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那朱棣的继位就是篡逆就是谋反,这对朱棣来讲是有着极大的舆论压力的,所以朱棣需要这具尸体来演一场戏,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此次靖难成功了,但是不小心皇帝遇难了,我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了。

这也是朱棣高智商的表现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