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式反无人机 俄反无人机装备发展迅速(1)

PY12M7型反无人机侦察指挥车。资料图片

俄新式反无人机 俄反无人机装备发展迅速(2)

“汽车场”电子战系统。资料图片

俄新式反无人机 俄反无人机装备发展迅速(3)

“帮会2-2”低空雷达。资料图片

近年来,世界各国军用无人机数量越来越多,功能不断完善,作战运用越来越活跃广泛。

与之相应,反无人机装备的研发与列装也开启“井喷式”发展模式,大量投入实战。

其中,俄罗斯在研发反无人机装备方面成果斐然,多款反无人机装备及系统列装部队,在实战中表现不俗,引发多方关注。

那么,俄罗斯都有哪些反无人机装备及系统?它们的战力如何?请看专家解读。

类型多样,各有所长

多年来,俄罗斯着眼对无人机进行反制,研发列装了多种型号的反无人机装备及系统。总体上看,主要有四类。

一是探测跟踪类。此类中有代表性的当属PY12M7型反无人机侦察指挥车。该车集成了控制、通信、生命保障等分系统,单车侦察距离可达数十千米,可同时跟踪上百个目标。无人机一旦被它锁定,就凶多吉少。

“帮会2-2”低空雷达也属此类装备。它可确定空中目标的距离、梯次、高度和航线,尤其擅长搜索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无人机,能在建筑物密集、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发现目标。

“变色龙”反无人机系统则具备全天候探测和跟踪能力,可探测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入侵无人机。

二是干扰压制类。俄军常用电子战系统遂行对无人机干扰压制任务,经常见诸报端的有“游隼-沙锥”“圈套”“杀虫剂-1”“磁场-21”“汽车场”等系统。这些电子战系统可针对无人机传感器和机载电子设备的脆弱性,通过干扰压制,使其“失聪”、失灵或失控。

“游隼-沙锥”探测距离较远,可追踪目标的运动轨迹,并通过抑制无人机的通信和控制信号,在一定距离使其失效。

“圈套”能自动发现无人机,锁定其位置,在不同波段对其无线信号进行压制。

“杀虫剂-1”内置有侦察定位、网电对抗、通信联络等分系统。它能够全方位快速扫描测向,实现对无人机的精确定位,能定向压制10千米内的地面指控站和30千米内的无人机、捕获敌无人机或令其无功而返。

三是硬毁伤类。对来犯无人机或机群,俄罗斯拥有一系列具备物理摧毁能力的装备,包括传统火力、反无人机导弹、激光武器、微波武器、自杀式无人机等。

在传统防空火力应用方面, 2018年,俄军在驻叙利亚的海空基地,曾用“铠甲-S”弹炮合一系统击落7架无人机。去年8月,俄中央军区的演习部队通过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成功击落数架低空来袭的轻型无人侦察机。

在定向能武器应用方面,俄罗斯将其视为反无人机装备研发的“制高点”。早在2015年,俄国家技术公司就宣布,研发出的超高频微波炮可360度发射,能摧毁10千米范围内的无人机。2018年,据俄国防部透露,“佩列斯韦特”激光武器已开始实验性战斗值班。

在自杀式无人机应用方面,俄罗斯研发的“空中布雷”系统,以“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为基础。该系统中的无人机俯冲速度很快,可在空中停留数十小时,从而达到“布雷”效果。

四是布网捕获类。近年来,俄罗斯网捕式反无人机装备发展较快。2019年,绰号为“飞网”的反无人机装备在俄一档军事节目中亮相。它由简易编织网和小型无人机组成,使用时将编织网悬挂于无人机下方,与已侦测到的敌方无人机相向而行,用编织网在空中将其截停并捕捉目标。该系统成本低廉,组装难度低,可用来拦截小型无人机。

据报道,俄近期又研发出一款无人机捕捉网。其外形类似一枚导弹,包含一个“网箱”,内存一张特制的捕捉网。该装置发射升空后,开启巡航模式,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扫描。一旦探测到敌方飞行器,便立即发出俯冲指令,接近目标后迅即抛出捕捉网,将其“生擒活捉”。

便携易用,以“动”制动

梳理俄罗斯反无人机装备及系统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提高机动能力与实现便携化是其发展重点。

探测、跟踪和识别无人机,要依托专用的雷达、红外/光电传感器、无线电侦察等设备,这些设备易受地形、建筑、气象条件、电磁环境影响,在特定区域内使用效果有限。对此,俄罗斯把提高反无人机装备的机动性作为应对之策,已列装大型装备多以轮式车辆为载体。

比如,PY12M7型反无人机侦察指挥车由BRT-80轮式装甲车改装而成;“杀虫剂-1”电子战系统集成在一辆6轮载重汽车底盘上;“游隼-沙锥”反无人机系统也安装在机动车辆上,可快速拆卸和部署。

此外,俄罗斯有关设计人员将枪支与无人机结合,研制出“会飞的AK47”,由无人机搭载由AK系列改装而成的自动霰弹枪,在接近敌方无人机时,不用过多瞄准就能有效命中目标。它还可根据事先设定的航线自主飞抵目标区域进行射击,如果未击中,能继续跟踪,择机再次开火。

考虑到作战需要及任务多样性,单兵携带反无人机枪成为俄罗斯设计人员的研发重点。目前,俄广受关注的反无人机枪有REX-1与REX-2两种。

REX-1外形类似步枪,枪重不到5千克。它主要通过电磁脉冲干扰压制方式,使小型无人机返航、迫降或坠毁。2018年,俄军在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用REX-1“击落”了多架无人机。

REX-2于2019年研制成功,它重约3千克,枪身长度不超过500毫米,体形更小,更便于携带,能用来对抗一些小型无人机。

俄罗斯还拥有其他款式的反无人机枪,比如“掩体”“木僵”等,其结构大同小异,都是枪体上加装了发射天线,以便向无人机发射定向电波。

除了反无人机枪,俄还有一款反无人机武器——“柳树”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配备新型光学瞄准具、使用自动制导弹头,能迅速识别单个及多个空中目标,向一定距离范围内和一定高度目标发起攻击。去年,该武器经过升级,开始大量装备俄陆军与空降兵部队。

方兴未艾,不断赋能

近年来,俄罗斯在反无人机装备研发方面,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集成概念,不断为无人机赋能。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反无人机领域,以实现对无人机威胁的快速探测、持续跟踪及敌我识别。卡巴斯基实验室在去年研发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卡巴斯基反无人机系统”。它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处理重要设施周边各类传感器收到的数据,同时运用特殊算法,迅速发现和识别无人机,自主进行分类,判断敌友,有针对性地做出反应。

俄自动装置公司前不久也测试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无人机系统。它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测其他无人机身份,自动识别、辨别敌友。该系统的运输较为方便,从部署到运用所需时间不超过5分钟,作用范围高达30千米,反无人机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另一方面,系统集成概念正在使俄罗斯的反无人机系统攥指成拳。

当前,俄罗斯各个军种都拥有自己的反无人机系统。在此基础上,俄国内学者提出,要建立通用反无人机概念,制定反无人机指挥控制通用技术标准,实现反无人机系统互操作和新技术“即插即用”,不断提高反无人机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与之相对应,俄军近年来在逐渐强化“多军兵种协同”“多手段融合”反无人机理念。根据在国外实战的经验,俄军总结出“电磁金钟罩 火力拦截”的战法,即利用电子战系统构成一个电磁拒止区域,压制甚至关闭拒止区域内的通信信号,然后使用地面火力对无人机进行拦截打击。

去年12月,俄军在一次演习中展示了“电子侦察干扰 火力拦截 烟幕掩护”新战法。先是防空部队探测目标,而后是电子战部队进行干扰压制,接着防空部队释放烟幕,将保护区域掩蔽起来。最后,防空部队使用“道尔-M1”和“铠甲”防空系统将无人机目标击落。

由此,可以预见,俄罗斯为保持军事强国地位,今后必将继续抓紧反无人机装备研制及系统完善工作,以寻求与其军事大国地位相称的反无人机能力。(刘朝兴 供图:阳明)

来源: 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