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折桂是一成语,字面意思是到月宫里折桂花。古代用“折桂”比喻科举应试被录取,又传说蟾宫(指月亮,传说月亮里面有蟾蜍,因此而得名)里面长着桂树,才将“蟾宫”与“折桂”合起来形成四字成语。

黛玉看上宝玉哪些方面(黛玉说宝玉上学)(1)

“蟾宫折桂”所出何处?

最早出自《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翻译过来:武帝在东堂和郤诜(xì shēn)相见,武帝问郤诜:“爱卿认为自己怎么样?”郤诜答:“我认为在推举贤良和文学的人才到朝廷参加对策这一方面,是天底下最好的,就像是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晋武帝大笑并称赞他。用广寒宫的一枝桂花,昆仑山上的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后世由此典故引申出“蟾宫折桂”这一成语。

黛玉看上宝玉哪些方面(黛玉说宝玉上学)(2)

”蟾宫折桂“有什么引申?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来比喻考中的进士。唐代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给他庆祝,《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折桂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转于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使得掌丝纶。

大译为:我原以为堂弟们才疏学浅,没有料到他们在科举场上频频中第。我作为兄长的先考中及第,令人惊奇的是我们三个人相继考中进士。你以后在作文章时候一定要注意,希望你能早日在仕途上顺利地取得高位。不要向我这样蹉跎时光,在年过五十之后才得以为君王起草诏书。

黛玉看上宝玉哪些方面(黛玉说宝玉上学)(3)

“蟾宫折桂”与哪些故事有关!

唐代有位名叫段成式志怪小说家,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道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段成式的代表作《酉阳杂俎》(俎:zǔ)中记载了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亮上有棵桂树高达五百杖,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伐桂树,每砍一斧头,桂树的伤疤都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树,而终究是砍不到树。关于桂树的神奇故事被古人演绎出很多个版本,在唐宋两代尤其盛行。月中桂树又被叫做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在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为“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深深的相信月中有树这一传说。文人墨客每当中秋,都会吟诗作对,把月中桂树以及桂子作为典故使用。因为这一传说,所以人们将月亮又叫做“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明初的文学家宋濂《重荣桂记》,有记录这样一个故事,江西庐陵有个叫周孟声的人,他和他的儿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他们家在吉水泥石村,院里面长着一棵大桂树,枝叶繁茂,树荫都能遮盖两亩地。但是在元朝末期事态动乱中,他们家被烧,桂树也被烧,树枝就被砍来当柴烧,最后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后来到了明朝初期,天下安定,这棵被烧的老树干竟然发出了新芽,不到几年,又长到郁郁葱葱。有人说恐怕这不是好兆头,这棵树经过大火以后,外焦内枯,现在长出新芽,可能要有什么不好事情将要发生;也有人说,草木是没有知觉的,只随着事态变化而变化,大概预示着将要好事发生。没多久,学颜的儿子仲方考中了进士。人们都认为这棵桂树的重生带来的是祥瑞了。

这本出于迷信的说法,但老树重生,可以看出桂树的顽强生命,这也正是古人选中桂树寓意高就和及第的原因吧。

黛玉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其实黛玉是对宝玉实际去玩,去会友的一种调侃。上学,想考功名是假的;去和刚认识的的小秦相公去“约会”才是真的。要不贾政何必因宝玉上学而如此生气,甚至宝玉都不敢去宝姐姐那里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