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世瑄

贵州石阡十大名人(贵州石阡三杰人物介绍)(1)

成世瑄(1790~1842),字师薜,号琨圃,亦号兰生,贵州石阡人(下屯)。成世瑄是石阡三杰之一,亦称石阡三先生,指成世瑄、徐培深、张海澜三人。三人同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成为石阡近200年来的美谈。嘉庆九年(1804年)府试第一名,院试考取生员,旋补廪生。嘉庆十八年(1813年)选拔贡并乡试中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赴京会试,中第14名进士,这个成绩以后可任宰相级的,但因为边省考生,所以主考官为他感到惋惜,之后入翰林院进修为庶吉士。

贵州石阡十大名人(贵州石阡三杰人物介绍)(2)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授翰林院编修,又供职司空署。公余常向郭太仆请教书法,书艺大进。道光元年(1821年),充武英殿提调。四年(1824年)京朝考绩列一等,记名以道府侯用,次年浙江德清出事,大小官员受责,因而成世瑄在翰林院及部科衙门保举发浙江补缺,即任浙江衢州知府,九月改任福州知府,一年后又调任杭州知府。治杭4载,殚精竭虑,小大毕举,弊绝风清。道光十年(1830年),迁杭嘉湖道总督,朝庭拟派世瑄任台湾道,不意其父殁于杭州,循礼守丧3年,遂作罢论。当他护送父亲的灵柩离开杭州回乡时,士民焚香奠酒在道路两旁伏拜。目击者称羡说,这是杭州人爱戴定国魏太守以后仅见的。孝满,清世宗先后在圆明园、勤政殿7次召见,仔细询问了在浙任职情况夸其:“朕之知尔,非由外省大吏保举,亦不关在廷荐扬,朕盖得之浙绅之讴思。从前原谓尔大有作为,果不谬。”七天后即任命为宁夏知府,一年后迁兰州知府,兼属兰州道,1836年升江(苏)、安(徽)粮道、河南按察使司,旋代理布政使司。

贵州石阡十大名人(贵州石阡三杰人物介绍)(3)

其间平反冤狱200余起,多次受到道光皇帝褒扬。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江宁(今南京)布政使司,当时正值 战争,英军进攻定海,两江总督裕谦阵亡,由成世瑄护理两江总督。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吴松口和镇江等地、成世瑄力主抗英,积极组织抗英斗争。因军务紧急,用度浩繁,又遇江淮洪水泛滥,灾民无数,须筹措赈饷诸事,纷至沓来,数日之间,每天咯血数次,仍不敢偷安调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十八日,力尽身颓,忧劳卒于任所。。善文辞、工书、能画,行书清婉,于帖学尤有功力。有《西湖剪影图》留世。

徐培琛

徐培琛(1779-1858),字资之,号松泉,又号梅花道人,清朝贵州石阡府人。幼时家庭困难,从事过小贩生意,但勤奋好学,参加县、府、院初级考试,连考四场,均获第一。后来家中连遭不幸。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他的母亲、祖母、父亲、妻子和第二个孩子相继去世,身心倍受摧残。他在绝望中寻求生路,带着三弟和大儿子,一面教书糊口,一面刻苦学习,并在省城贵山书院学习,结业时获第一名,三弟获第九名。

他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孝中举人,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与石阡成世瑄,张海澜同科考中进士,被京城名宦誉为"贵州石纤三杰"。改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户部员外郎云南司事、陕西主事、直隶州知州、江西司员外郎兼办八旗现审处、大司农捐官、江南道监察御史等。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兼办八旗现审处重职时,大刀阔斧地审理了别人不敢审理的数十起案件,打击了贵族及八旗特权。

任监察御史时,屡劾权宦,甚至不畏触抗旨意,冒死要求处理皇帝爱妃的父亲,险遭杀身之祸,有"刚直不阿除御史"之称。他与河南刘光三被京都人士誉为"朝阳鸣凤"、"西台元气"。徐培琛终因直谏冒犯皇帝,遭罢官离京。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他到扬州,受两江总督陶澍之聘,主讲乐仪书院、梅花书院等。在扬州期间,著作颇丰,可惜散失殆尽。还善书法,长于水墨山水画,贵州省博物馆有他的书法作品,行书宗二王,秀润异常。曾绘《卜宅图》,已散失。

张海澜

张海澜,清朝贵州石阡府(今石阡县)人,清嘉庆廿二年(公元1817年),他与同乡徐培琛,成世瑄上京会试,同时高中进士,被京城名宦们誉为"贵州石阡三杰"。中进士后,张海澜与徐培琛同入翰林院、两家同住石阡城内,仅一墙之隔,故又有"隔墙两翰林"之称,历官内阁中书、川东道、四川华阳知县等。他关心人民疾苦,为使农作物不受虫害,狠刹滥捉田鸡之风,效果良好,被当地人传为佳话。离任时,百姓夹道欢送,并竖功德碑以示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