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东字,繁体字写作東。现代汉语指太阳升起的方向。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1)

東字演变(《字源》)

  《说文解字》:“(東)動也。官溥說:‘从日在木中。’”《说文》的意思是,東字指日在草木中运动,所以是动的意思。《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木,榑[fú]木也。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意思是说,太阳移动到树木的中部便是東,太阳移动到树木的上方就是杲字,太阳移动到树木的正文就是杳字。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2)

朝阳和夕阳都可以在树林之中,如何分東和西?

  这种解释过于牵强。夕阳西下也有日在木中的时刻,因此日在木中不能确定是东还是西。从東字的衍生字来看,東字也没有移动的字义。

  《字源》认为,甲骨文的东字是两头用绳索扎住的布袋即橐[tuó],是“束字的初文。因东方之‘東’无形可像,便借音近的‘束’来表示……本义指日出的方向。”这个解释更是牵强。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3)

東字与束字甲骨文对照

  从文字创造于新石器时代的角度看,東字当是人在树干上用大大小小的树枝加上茅草编织的巢居,后来,人们就把自己在树上搭建的像鸟巢一样的居所写作東字。简体东字,是根据草书東楷化而来的。东字,本义指人造巢居。東字的读音dōng,或来自人从巢居跳下地时发出的声音,现在这个声音用象声词“咚”表示。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4)

東字读音:人从树上跳下发出咚的声音(视频截图)

  中国古代传说的“有巢氏”,正是指的这些居住在树上的人。人最初在树上利用树枝搭建居所,是向小鸟学习的结果。发明巢居并长期自己搭建巢居作为住所的人,被称为有巢氏。他们以树干为支撑,以树枝为主材,充分利用柔软的茅草等等,编织自己的栖身之所。

  巢居进出的开口,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以便每天迎接第一缕温暖的阳光。只要太阳一升起,第一缕阳光就从居所的开口照进来,人也就自然醒来。久而久之,人们就用巢居的形象来表示东方,写作東,并且用巢居的形状(甲骨文的東字)来表示太阳升起的方向。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5)

人类最早的居所是模仿小鸟搭建巢居

  巢居和后来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不同。吊脚楼是伐木搭建的架空居所,是妥妥的人工建筑,巢居则是凭借活着的树木搭建的。  

  東字的衍生字都与東字的本义有关,与太阳升起的方向无关,更能说明问题。

  1.栋,本义巢居。一棵棵树上有一个个巢居,虚化为房屋的量词,一栋楼房。

  2.鸫,一种浑身长满黑色羽毛的鸟。其鸟巢以枝条、须根、枯草、松针等混泥而造成深杯状,营置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枝丫间。此巢与远古人编织的巢居有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就把能筑这种鸟巢的鸟叫做鸫。因为其浑身有黑色羽毛,所以人们用乌鸫两个字来称呼这种鸟。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6)

乌鸫鸟巢

  3.冻,本义树上的冰挂,引申为水在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后结冰。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7)

树上的冰挂(网络图片)

  4.岽,读音dōng,本义长着森林的山。又因巢居都是建在树木的高处,岽字引申为山脊。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8)

岽字长满树木的山脊

  5.胨,dòng,本义肉冻,肉皮熬制的浓汤在25摄氏度以下就凝结为固体,称为胨,由肉(月)和东(冻省)构成。《康熙字典》:“《玉篇》,音凍,肉腖(胨)也。”胨字后专用于化合物peptone的音译词,全称蛋白胨,简称胨,是一种外观呈淡黄色的粉剂,具有肉香的特殊气息。它可以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原料。

识汉字说汉语(简说汉字东)(9)

肉冻写作胨(网络图片)

  另外,陈(陳)字中也有东(東)这个部件,但与表示巢居的東字没有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世界万物的无限性和表达符号的有限性造成了。陈字具体演变情况,将另文解说。

,